在港片最輝煌的年代,新藝城這樣一家業績良好,不斷創造票房奇跡的電影公司居然結業了。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魔幻的事情,也讓行業內不少人唏噓不已。
究其原因,新藝城在創業之初就是個草台班子。
那時候施南笙去新藝城玩,發現麥嘉、石添居然晚上才上班,隻有黃百鳴好一點。
公司除了一個小秘書,基本就沒有什麼人。
施南笙就覺得,這什麼破公司,弄不大,除非找個人來好好管理。
其實新藝城那三人也覺得應該找個人管理一下。
他們覺得徐刻身邊那妞挺有型的,就找她好了。
三人裡麵黃百鳴最能說會道,就派他去跟施南笙談。
黃百鳴吹了半天牛逼,施南笙問:“你們公司一年營業額多少?”
黃百鳴回答不出來。
施南笙又問:“你們公司一年拍幾部電影,有多少生意,做多少預算呢?”
黃百鳴也回答不出來。
施南笙又問:“你們對公司有什麼規劃,將來打算做到什麼規模呢?”
黃百鳴什麼都不知道,他隻能跟施南笙說:“我們對這些事都沒有概念的,所以想請你來管理。”
說實話施南笙興趣不是很大,她覺得這就是個草台班子。
但徐刻已經在幫新藝城拍《鬼馬智多星》。
電影上映後,票房很好,還獲得了金馬獎。
男朋友出息了,施南笙挺開心,這時候黃百鳴忽然跟她說:“我把你這個月薪水存到你的銀行戶頭了。”
施南笙挺不好意思的,隻好去新藝城上班了。
新藝城那時候拍戲,連個製片經理都沒有,每部戲都是金公主那邊派會計,拿一包錢到片場。
然後他們拍戲有好幾個組,就每個副導演拿一份,大家看著用。
施南笙馬上就覺得這不對,萬一錢弄丟了怎麼辦?
你信他,你罰他,你要他還,還是你要他的命啊?
於是施南笙就著手建立了簽名製度,一個月結一次賬,把現金減到最低。
施南笙當時做了一個表,一式三份印刷出來,結果直到新藝城結業,表格還在用,從來沒改過。
那時候新藝城拍戲,都是瞎肌霸拍,想到什麼題材就開搞,完全沒有檔期之類的概念。
施南笙就幫他們做規劃,譬如一年一億的預算,應該怎麼分配?
四大檔期分多少資金,拍幾部電影,每部電影怎麼分配人手?
還有小期、比如端午、中秋又該分多少資金,拍多少電影?
在施南笙的規劃下,新藝城一年拍幾部戲,要多少人手,這都有一個時間表。
掌握了一種節奏。
沒有施南笙,他們根本就是瞎折騰。
新藝城創業之初,走集體創作模式。
這是他們成功的法寶,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問題。
因為七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對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
當他們還不成功的時候,可以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比較容易溝通。
但後來越來越成功了,問題就來了。
當你很成功的時候,你身邊會全是馬屁精。
就算有人說你不行,你也會很自然地說,你說不行?我說一定行。
而新藝城的成功是集體智慧造就的,七怪都覺得自己很行,那就隻能互相拆台了,話越說越多,關係就鬨得越僵。
最嚴重的時期,麥嘉、黃百鳴、石添三個人都不說話的。
這種情況下,新藝城不崩才怪。
這還隻是領導層方麵的,公司的台前和幕後矛盾更大。
許貫傑、周閏發那幫演員就覺得,電影能賣座,都是我們的功勞。
而高誌森、林嶺東那幫導演又覺得,電影能賣座,是我們的功勞才對。
說來說去,新藝城始終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核心人物來號令一切,劃分利益。
裡裡外外,矛盾重重,大家誰也不服誰,分贓又不均,能撐十年,已經是個奇跡了。
而楊記這邊,就擁有楊葉這樣的領袖人物,可以帶著大家開疆拓土,一起發財。
……
新藝城的解體對於香港的同行來說是個利好的消息。
大家假模假樣的唏噓幾聲之後,就興高采烈地圍上去撿屍體了。
誰不喜歡爆金幣呢?
楊記接收了柏安妮和袁潔瑩這兩位美女,也很快就給她們安排了資源。
柏安妮在柯受良導演,周星池、張雪友主演的《咖喱辣椒》中擔任女主角。
這部電影是幫黃百鳴的公司拍的,不過導演、主演都是從白楊經紀公司請的人。
袁潔瑩則被安排在亞視今年的金庸大劇《碧血劍》中飾演女二號阿九。
這部劇的女一溫青青則由傅明羨飾演,男一袁承誌則是郭富成。
郭富成當了好幾回男二,總算混上男一了。
不久之前,郭富成在台灣發行專輯《對你愛不完》,大賣四十五萬張,轟動台灣。
這時候,就該上一部金庸劇,為他鞏固人氣。
……
《對你愛不完》發行之後,迅速傳遍台灣的大街小巷。
二逼青年們見到美女,都要在胸口比個郭富成,吼兩嗓子“對你愛愛愛不完”!
台灣樂壇更是被震撼得不行,不是猛龍不過江啊。
楊記和滾石在去年成了一家人之後,鄧麗珺率先推出《淡淡幽情2》,全亞洲狂賣四百多萬張加上內地銷量)。
這也就罷了,畢竟鄧麗珺是超級巨星。
今年在台灣推出一個偶像歌手,銷量居然爆到這個程度。
而且還是頂著王傑的《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賣出來的。
《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是王傑的神專,台灣狂賣50萬張。
而同期,滾石的周華建也推出新專輯《最真的夢》,島內暢銷20萬張。
同一時期,台灣唱片市場湧現出多張超白金唱片,這預示著台灣唱片的黃金時期已經到來。
郭富城試水成功後,白楊唱片決定派更多歌手前往滾石發行唱片。
一是時間,張雪友、劉樺、黎明、葉倩文、周慧敏等歌手紛紛過埠台灣。
華星、華納等唱片公司見狀,自然也不甘落後。
於是梅豔芳、譚詠麟、林憶蓮、杜德偉也紛紛殺入台灣。
一大波香港歌手不斷地在台灣上演猛龍過江的好戲,把個台灣樂壇攪得天翻地覆,也讓台灣的歌手們壓力山大。
而這些優秀歌手的湧入,也激發了台灣音樂人無儘的靈感,大量優秀的作品井噴般湧現,使得華語樂壇的重心逐步從香港轉到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