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智取威虎山是國產淩淩漆呢?因為它就是照著007的套路來拍的。
在《007:大戰皇家賭場》之前,所有的007電影都有一個固定的套路。
無論怎麼換編劇,怎麼換導演,怎麼換邦德,怎麼換邦女郎,實際上都是一樣的。
比如開頭一定先聲奪人,中途會有一兩個同僚殞命,打入內部後會遭遇身份危機,敵人總愛手下留情,結尾一定大炸一通,摧毀敵人老巢。
《智取威虎山》的整體劇情架構,起承轉合,角色定位,氛圍基調,所有娛樂要素的安插,都是按照007的模式來構造的。
這也是為什麼一部沒人看好的紅色經典翻拍,能拿到接近九億的票房。
因為這就是世界人民喜聞樂見的爽劇模式。
其實《林海雪原》也並非什麼紅色經典,它沒有那麼多意識形態。
它的寫法是依據《水滸傳》之類的古典小說的模式來的,是一個很精采的傳奇故事。
如果要類比的話,它就是那個年代的武俠小說。
所以它才會在民間廣受歡迎。
……
在放映之後的討論會上,凱子哥提出了他的疑問,而楊葉直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我的確套用了西方諜戰片的模式,楊子榮就相當於那些諜戰片裡的王牌特工!”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拍?
楊葉解釋道:“好萊塢八大公司正在全球擴張,而且進展神速。
十年之前,他們的海外票房占比不到40&,現在已經突破了50。
我曾經去過蘇聯,那裡的人都愛看好萊塢電影,人人崇尚美國。
為什麼蘇聯人都那麼向往美國,喜歡美國電影呢?
因為美國的電影拍的好看,人們又從好看的美國電影中了解到了美國的文化。
華語電影想要和好萊塢對抗,阻擋對方的文化入侵,就必須實現商業化。
香港電影現在在亞洲很火,在歐美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帶來的是什麼呢?是我們中國文化的流行。
如今,在東京和漢城的街頭,你可以看到不少廣式的早茶店。
日本,韓國的青年男女坐在店裡,吃著蝦餃談戀愛。
他們因為電影而愛上香港,進而開始了解中國的文化。
想要實現商業化,就必須學習好萊塢的先進經驗。
這和我們改革開放,學習美國的先進經驗,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一致的。
1982年,香港的麥嘉拆解了《007:最高機密》,從而打造出風靡亞洲,長盛不衰的《最佳拍檔》係列。
我最近的《尋龍訣》、《智取威虎山》,也都是為了探索西方的類型片而拍攝出來的作品。
目前來說,《尋龍訣》在商業上是比較成功的。
它在亞洲地區壓製住了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3》,創造了1.2億美元的票房。
而全球票房目前也達到了兩億美元。
我知道,在內地關於電影有兩種觀念占主流。
對於政府來說,電影是意識形態的表達,需要控製和引導。
對於電影人來說,電影是藝術,不能被商業玷汙。
但我覺得,不管是要傳達價值觀也好,表現藝術也好,首先你的電影必須被人看到。
如果無人問津,又從何傳達?表現給誰看呢?”
……
楊葉這次來內地,不僅僅是宣傳《智取威虎山》。
實際上也是因為內地的電影廠都混不下去,瀕臨倒閉了。
而香港的電影業卻搞得風生水起,尤其是白楊影業,還名列“全球九大電影公司”。
大家也想請楊葉介紹一些經驗。
這麼多電影廠,這麼多人,得生存呀。
所以楊葉才會談到電影的商業化。
關於如何商業化,首先當然是要提升電影票價,
以前老百姓一個月賺幾十塊錢的時候,你幾毛錢一張票價。
現在人均收入漲了十倍,還是幾毛錢一張的票價。
什麼都在漲,電影票價卻不漲,電影廠自然入不敷出。
很簡單的道理,十年前拍《神秘的大佛》,那麼多人拍了大半年,隻花了二十萬,擱現在夥食費都不夠。
所以電影票價必須得漲,但不能光漲票價,你電影質量得跟上。
曆史上,中國大陸從1990年到1999年這十年間,票價增長了二十倍。
但年票房也從27億元降到了8.7億元,大量的國營電影廠,電影院紛紛倒閉。
因為你漲了價,又沒有什麼好看、或者說想看的電影,那爺就選擇不看。
不過票價怎麼漲,漲多少合適,這不關楊葉的事,不是他能決定的。
他隻是提到了各國電影市場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電影票價不能超過普通勞動者收入的1。
……
至於電影到底應該如何商業化,楊葉無法教他們拍電影,卻可以在其他方麵談一談。
於是,他搬出了向樺勝的“八大致勝寶典”。
向樺勝目前還沒有總結出他的致勝要訣,那自然就是楊葉總結出來的了。
會議上,楊葉侃侃而談:“我們白楊影業這麼多年能夠無往而不利,是因為我們在製作電影的時候,有自己一套規則。比如說如何讓電影賣座,我們有八大要訣。”
現場的一些導演聽了這話,不由得精神一振,楊葉這是要拿真東西啊,紛紛拿起筆開始記了起來。
其實賺更多的錢,過上更好的日子,是人類的第一原動力。
國內的導演們未必不想拍出大家喜聞樂見的電影,贏取更高的票房,賺更多的錢。
隻不過世道就這樣,他們就這點破工資,那不如就追求心中的藝術咯。
凱子哥藝術了那麼多年,一見老謀子憑借《英雄》賺得缽滿盆滿,不是馬上就商業了?
而且一下就商業到了極致,從《無極》的投資規模和演員配置就可以看出來。
3.5億的投資,比《英雄》還多5000萬。
第一男主是韓國的一線明星張東健,其他幾大主演是日本的真田廣之,香港的謝霆峰、張柏之、內地的劉夜、陳紅。
張東健負責韓國市場,真田廣之負責日本市場,謝霆峰、張柏之負責港台市場和內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