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蘇的計劃裡,沒有給嬴政上諫這一個任務。
但是眼下,人人都在勸告他去做這件事。
扶蘇不得不改變主意。
因為人心都歸附於他,若是這個時候他再不規勸嬴政,就會讓民眾失望。而且從利益上來說,公然規勸嬴政,代表民意,這是為民請命的大事。
隻是弊端也很明顯。
這勢必會觸怒嬴政。
曆史上公子扶蘇就曾勸諫秦始皇,可是其代價是流放上郡,和將軍蒙恬一起監軍二十萬精兵。
扶蘇為自己捏了一把汗。
沒想到,到頭來,還是要曆史重演這一幕。
隻是在席座上,扶蘇還是鄭重地答應了這件事。
季布這才心滿意足。“我從小就聽人說,太子深得皇帝陛下器重,被皇帝陛下百般栽培。可以說沒有皇帝陛下,就沒有太子的今天。”
“於情於理,太子殿下都應該勸諫皇帝陛下才是。”
季布覺得,父親做錯事,兒子不能不管。作為兒子勸自己老子,這可是做兒子的本分。
甚至於,因為嬴政是扶蘇父親的原因,季布一度忍著沒有罵嬴政幾句。
季布這麼說著,大家也都紛紛點頭。
主要不勸諫嬴政這件事,和扶蘇一貫在大眾麵前的形象有所出入。
眾人紛紛道,“有太子去勸諫皇帝陛下,一定能引起皇帝陛下的重視。”
隻有陳平很擔心地望著扶蘇。
以陳平這三年來對嬴政的觀察。始皇帝嬴政好大喜功,太子公然勸諫,勢必會讓始皇帝感到顏麵受挫。
太子太傅熊啟,本來一個人在府邸裡優哉遊哉養生。他要養精蓄銳,好好保養身體,等到未來治理封國。
在聽說了兩位鐵官見到扶蘇的所作所為,所說所想後,不由得捋須。
“就說不要給自己立那麼高的名望,站在老虎身上能輕易下來嗎。”
之後熊啟還是找了扶蘇,他們私下談論了很多事情。
礦場冶煉的事情,熊啟很有想法。他想要打造一些軍用器械,方便有機會使用。扶蘇沒有反對。
再就是貨幣的事情,“你的父皇不善於經濟民生大事。失去了王綰、隗狀二位丞相,如今黔驢技窮,沒有錢就下令讓我大肆鑄造這些錢幣,隨後流通到市場上,用以軍需。這是在飲鴆止渴。”
“這點上,你可要注意啊。”
扶蘇納悶,“叔公一向也不擅長打理這些經濟貨殖之事,難得叔公在這些事上有這樣多的看法。”
熊啟像是故意挑釁扶蘇和嬴政之間的關係。利用扶蘇關心民生的一麵,希望他能儘快做點事情。
隻是扶蘇對此表示很淡漠。他拒絕談論這個話題,借口道,“我不懂經濟。這些事情還是交給朝中那些能人去做。”
“我明明聽說,太子舉薦了張蒼和曹參為皇帝陛下處理經濟大事。這兩個人很快就給皇帝陛下填補了漏洞。太子可要掌握機會啊。”
“可我也不能見縫就插啊。”
熊啟刻意提醒了扶蘇,他的母親現在已經不在了,麵對秦始皇嬴政不能夠再像過去那樣了。
熊啟告訴扶蘇說,他現在能夠仰仗的隻有他們老楚係一派秦國貴族了。
在那寬大、陰暗的堂室內,扶蘇流露出濃濃的悲傷。“一切,都要靠叔公了。”
等到送走了熊啟,扶蘇一個人坐在——
回到勸諫的事情上,這個事情是現在大秦上上下下的人所期盼的。
劉季也是看出來了問題的所在。但是他有個預判。按照太子的性格,如果他去勸諫,那說明他不打算維持和皇帝的和睦關係了。如果他不去勸諫,那說明太子還是隻想做太子。
在扶蘇擺駕離開新鄭,眾人擁簇著車馬送彆扶蘇的時候。
劉季攔在馬車前對扶蘇說,“臣一貫以來散漫,可是卻一直得到太子的重視。隻是身在陽城做鐵官,每日勤勉主事。始終沒有機會報答太子恩情。”
“日後太子若是有事,儘管調遣。劉季願意以死相報。”
隊伍中車馬喧囂,人聲嚷嚷。
在如此嘈雜混亂的場麵下,劉季攔住馬車給扶蘇表白忠心,一度讓其他人看著有些礙事。
知不知道,在場這麼多人,哪個不想報效太子。
隻是扶蘇看到劉季這樣的行為,當眾就問,“那你接下來想調去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