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元景帝拂袖一揮。“宣!”
“宣,內使喬嶽入殿覲見。”
片刻之後,一位樣貌俊朗的男子緩緩入內。“臣喬嶽,參見陛下。”
“來得剛好,朕正欲宣你入宮。”元景帝臉色陰沉,言語中明顯心氣不順。
見狀,喬嶽躬身一拜。“陛下,可是為康州之事而動怒?”
元景帝略顯詫異的瞥了對方一眼。“你消息倒是靈通?朕才剛接到回稟,你就入宮了?”
聽聞此言,喬嶽暗自一驚。他的話有些自作聰明了。
“陛下恕罪。倒不是臣的消息靈通,而是如今的朝內情勢,能讓陛下龍顏大怒的想來也隻有康州了。”宇文逸率軍東進,本就在朝內有諸多非議,元景帝對此也並不加以遏製。這樣回答,合情合理。
元景帝稍作考慮,還是將宇文逸抗旨之事言明。“說說看,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喬嶽思緒良久,作揖道:“陛下,此等先河不可開。無論宇文將軍有何理由,都不該抗旨。否則,在外領兵的將領們儘皆效仿,這天下還不亂了套。”
這話確實說到了元景帝的心坎裡。宇文逸的能力強不強,那肯定是強的。否則也無法保康州十餘年的安寧。
但在諸多上位者看來,能力強的人,並不如聽話的人。而宇文逸顯然就是那種能力雖強,卻不怎麼聽話的人,這也是為何元景帝始終對其有所防範的原因。不好掌控。
“那依你看,此事如何處理。”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元景帝的心思,喬嶽能猜透一二,但怎麼說才能讓皇帝既滿意,又不會多想,是一門學問。一個太聰明,還能揣測帝王心理的臣子,皇帝是不會喜歡的。“陛下。依臣看,應當先將之召回再做打算。”
“廢話!這還用你說?宇文逸抗旨,拒不退兵,如何召回才是問題。他能抗旨一次,就有可能抗旨第二次,你想清楚再說。”元景帝將手中折子一把甩在了喬嶽身上。
見狀,喬嶽俯身將折子撿起,隨後躬身一拜。“陛下可連下三道聖旨,再遣內衛與英國公蔡康一同前往。
倘若宇文將軍連拒三旨,便可讓內衛將其當場拿下,再由英國公領軍回撤。
宇文將軍抗旨在先,而英國公早年又曾在康州經略。其人施恩彙民,口碑極佳。在軍中亦有不少威信。由他一同前往,必然不會引起嘩變。”
聞言,元景帝沉默許久。宇文逸是不可多得的上將,雖不爽他抗旨,可元景帝本意上並不想將之拿下。
見元景帝不語,喬嶽繼續說道:“陛下,若是康州軍內有所反抗,這也側麵印證了其不安之心,當儘早翦除。若是未有反抗,順利交接,則宇文將軍回京之後可再行安排。是安撫還是降罪,皆在陛下一念之間。”
喬嶽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半炷香後,元景帝方才開口說道:“你先下去,容朕三思。”
“陛下萬安!臣告退。”言罷,喬嶽緩緩退出殿外。
待人走後,元景帝斜靠在龍椅之上,思慮許久,最終還是采納了喬嶽的建議。“來人!傳英國公蔡康。”
……
同樣的事情,也在神京發生。
隆聖帝看完寧毅上書的折子後,差點沒原地升天,太特麼氣人了。大家知道,但都不會挑明。你想乾嘛?你特麼不講規矩的嗎?
事關定平一戰,隆聖帝也是無奈。無論怎樣,終究是為了腳下這片土地。再有什麼不爽,也得憋著。起碼,戰後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