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商議定之後,立即通傳了下去,兩軍將士接軍令後,皆檢視完武器箭矢,在“野狐峪”平原上列陣後就地坐下休息,等待著遼國大軍的前來。
永寧公主李芳儀等唐國人,則被安排在了帥帳旁。
張永德少年時即跟隨太祖郭威從軍征戰,長於騎射,曾在顯德元年的“高平之戰”初始危急時,將兵兩千陣前突擊,給北漢和契丹聯軍重創,扭轉了戰局。
大約過了大半個時辰,大周將士隻見東北方向塵頭大起,大片遼軍出現在地平線上,五萬匹馬蹄踏在初春剛解凍、長出青草的土地上,似乎大地也抖顫了起來。
張永德一聲令下,坐地休息的三萬大周歸德軍將士及千名龍驤衛皆站起身來,準備迎戰。
遼軍以輕馳之速向峪口周軍而來,統軍之將是南院大王耶律屋質和涿州刺史耶律虎古。
耶律屋質聽到“直沽寨”被如此精銳的千名周軍所攻陷,心知與唐國前來聯姻的永寧公主有關,立即率三萬宮衛騎軍出南京,向涿州飛馳而來。
片刻後,因峪口狹隘,議定將全軍五萬人分為五組,輪替衝擊敵陣,飛射攻敵,待敵軍損失慘重後,再發起總攻。
半個時辰後,遼軍敗勢隱現。涿州刺史耶律虎古親自帶督戰隊在軍陣後鼓舞士氣,仍效果甚微。
二人令軍士皆下馬,休養人力馬力,一邊商議起作戰計劃來。
千名龍驤衛射速極快,準頭極高,片刻間每人平均已射出了三十多支箭,將第一波衝鋒的萬名遼軍幾乎儘皆射殺,隻有少數千餘人逃回遼軍陣營。
眼見遼軍逃得乾乾淨淨,大周軍士們皆揚刀劍歡呼起來。
經一個多時辰清理戰場、收取戰利品後,“野狐峪”之戰計殺敵遼軍一萬三千餘人,獲戰甲二萬二千餘副許多遼軍騎兵身穿雙層甚至三層戰甲),戰馬二千餘匹,長刀八千餘柄,其它兵器7千餘把。
不過今日他隻得三萬人,且是步兵為主,而我大遼五萬精騎,正好趁機重創之!”
有我契丹勇士天下無雙的騎射神技,今日必大敗張永德!”
耶律虎古道:
“大王所見極是。
大周歸德軍、遼軍,皆是第一次親眼見識到神兵“神臂弓”的威力。
千多支箭矢立刻離弦而出,急速向遼軍騎兵飛去,在前排遼軍的錯愕中,破衣甲而入,一時人仰馬翻。
二人見龍驤衛才千人,自然不以為意,把注意力都放在了三萬歸德軍身上。
遼國的武裝力量,保持著鮮明的契丹遊牧民族特點,其軍隊的編成,大致有禦帳親軍、宮衛騎軍、眾部族軍、五京鄉丁和屬國軍等,其精銳程度依次遞減。
耶律屋質昨天下午到達涿州附近,與刺史耶律虎古聯絡後,才知最新戰況,當即與耶律虎古的2萬涿州軍一同往易州方向急行,想去殲滅張詠等一千龍驤衛。
今天辰時,在田野間遇見奔逃而來的蕭天都等五百餘名“飛狐司”軍士,才知唐國永寧公主已被大周搶走,問明地點時辰後,耶律屋質、耶律虎古二人統五萬遼軍怒追而來。
張永德見遼軍士氣大跌,當即傳令全軍乘勝攻擊。
一一四.四一.七二.一二零
耶律屋質雖聽說過大周龍驤衛“神臂弓”遠射之威,然而看到戰場上龍驤衛不過千人,而精銳弓箭手也至多能一分鐘射出十六到十八支箭,且劇烈戰役中,弓箭手體力在半個時辰內即會耗儘。
一時周、遼兩軍儘皆震憾無聲。
契丹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騎術極精。剩餘的3萬餘遼軍即得撤退命令,立即調轉馬頭狂奔,不到一刻鐘,已與周軍之間拉遠到了一裡以上的距離。
遼軍在峪口前的草原上停了下來,距離周軍約二裡多地。
一萬名首批發起攻擊的遼國騎軍幾乎瞬間已衝過一裡多的距離,眼見已進五百米射程,張詠當即下令早已嚴陣以待的千名龍驤衛開始射擊敵軍。
兩軍甫一交戰,遼軍在大周神臂弓遠射和長槍兵攢刺下,抵擋不住,節節後退。
首批衝擊的一萬遼軍,瞬間已幾乎鋪滿了周遼兩軍間峪口的空間。
耶律屋質亦久經沙場的名將,當機立斷,立刻傳令全軍撤退。
凝神打量了一陣周軍旗幟、陣營後,耶律屋質沉聲道:
“觀周軍旗幟,應當是駐防瀛、莫、易三州的歸德軍張永德部,其軍陣後方的那一千精甲騎兵,想必就是大周“龍驤衛”了。
張永德此人久經戰陣,與我大遼也曾數次交手過,不易對付。他選擇在這兩麵皆山璧的“野狐峪”列陣,可見此人戰術高超。
大周歸德軍大多皆步兵,追之不及。而騎兵統共才4千人,亦不敢追。
三萬歸德軍馬步軍在前,一千龍驤衛在後以弓箭掠陣,齊向遼軍衝殺而去。
因而耶律屋質根本未考慮過千名龍驤衛對此戰的影響。
耶律屋質看看麾下大軍已休息了二刻鐘,人馬精力已複,當即傳令下去。
耶律屋質臉色大變,才知“野狐峪”地形狹窄,在此地決戰,正限製了己方人數多的優勢,又放大了敵方龍驤軍射程遠、射速快的優勢。
五萬遼軍迅速列成五個方陣,第一個方陣開始策馬輕馳起來,向著兩裡外的周軍衝去,馬速越跑越快,將在衝到周軍陣營前百米左右時,速度達到最快,騎軍射出的箭矢亦將有最大勢能和殺傷力。
過了好一會兒,歸德軍中如雷的喝彩聲響了起來,全軍士氣大振。
當日張詠率千名龍驤衛襲取“直沽寨”,並未屠殺寨中的商人、百姓,其中有遼國商人在張詠等人離去後,立即向駐遼國南京的南院大王耶律屋質報信。
大周戰損僅歸德軍二千餘人,千名龍驤衛無一損失。
張詠、張永德等傳令斥侯繼續分布各方,全軍起行回入易州,並立即寫奏折,將此戰詳情呈報皇帝柴宗訓。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