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熙五年六月十五日傍晚,柴宗訓在汴京皇宮中接到了遼州傳回的八百裡加急奏折。
遼國與漢國八萬聯軍,在遼國北樞密使耶律撻烈的統率下,於六月5日午後抵達遼州城下,開始進攻堅守城池的大周龍驤軍景勝部。
在此戰中,遼軍首次使用了前後兩塊厚達半寸鐵板打造的“板甲”。
戰事一開,大周的神臂弓與大遼的板甲威力竟然大致相當。
龍驤軍第一兵團第一軍軍士們射出的神臂弓箭矢,或被遼軍的板甲阻擋,或破甲而入,然而其力已衰,僅能入遼國軍士皮肉,造成些微輕傷。
好在第一軍軍長景勝機智,開戰伊始即命軍士們瞄準遼軍四肢、頭頸部位而射,而神臂弓極為節省臂力的十歲孩童可開弓的方式之下,使得龍驤軍軍士們幾乎可不間斷的無限次開弓,無普通弓箭手劇戰中體力很快耗儘之憂。
七天的攻城大戰中,遼漢聯軍有二次攻上高僅二丈餘的遼州城頭,最終都被周軍奮勇擊退。
7天激戰下來,終究還是有遠射利器神臂弓及近戰利器的更鋒利刀劍的周軍大占上風,以寡克眾,殲滅了一萬餘遼漢軍士,傷三萬餘人。
周軍自身傷六千餘,戰死三千餘人。
耶律撻烈見已方傷亡過半,士氣愈益低落,知已攻不下遼州城,再不及早撤退,反而有可能被周軍出城攻擊,一戰而崩潰的風險。
於是,遼漢聯軍趁夜色於六月十二日半夜,撤離遼州,往太原而逃。
景勝目前駐紮遼州休整、布防,一邊派軍士修補加固城牆。
看罷幾封戰報後,柴宗訓心想:
“想不到遼國竟然在朕大周神臂弓的壓力下,研製出了“板甲”的雛形。
朕這隻“蝴蝶”扇動翅膀,已大為改變這個時空,遼人竟然比前世時空提早三百多年創製出了“板甲”。
隻是如此一來,朕大周的神臂弓優勢就沒有那麼大了。
不過“板甲”造價昂貴,一副至少價格在二十兩之上,而且以遼國的生產力,鐵礦產量極少,遼國乃半遊牧、半農耕國家,財政收入遠不及朕大周,耶律璟能造出來的“板甲”,畢竟數目有限。”
在柴宗訓前世時空中,“板甲”作為防禦力最高的盔甲,發明於十四世紀的歐州。其防禦力能夠抵抗絕大部分弓箭、刀劍、槍的攻擊。
布甲、皮甲、鐵片甲,則是騎兵和斥侯所穿,防禦力一般,但是便於移動。
因製造材料昂貴,多為歐州貴族和富戶人家私人打造。
中華的鎧甲發展,從應該是最早記載的夏朝,“少康編藤甲以護族中勇士”,至先秦時的皮甲多為犀牛皮),再到大唐時的布甲、皮甲、鐵甲、金屬甲,代表作為唐朝的“明光鎧”,皆是由寸許大小的片狀小塊編織成甲。
這些片甲能防禦的弓力,大致在90斤以下弓箭。而製作精良的板甲,可抵禦弓力達到4百斤左右。
柴宗訓雖然現在沒有準確的測量工具,但估計可五百米內破三層鐵片)甲的神臂弓弓力,恰在4百斤上下。
第二天六月十六日早朝上,大內總管李福遵旨將遼州戰報向眾大臣們宣讀了一遍。
李濤出班道:
“陛下,遼州城即已由景軍長堅守住,遼、漢聯軍敗退撤軍,相信以遼國的財力,必不能長久相持。
待遼軍退回本國後,漢國自保不瑕。我大周隻須有萬名州府守軍,在武勇多謀的郭刺史鎮守下,可保無虞。”
柴宗訓點了點頭,道:
“遼國目下國運倒也頗為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