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因平定蜀國的功績,對於平素有功於國的文臣,也大加封賞。
策封了宰相李濤、次相王著二人為侯,食邑三千戶。
譚宏帙、張昭等尚書、侍郎計八人為伯,十餘人為子,三十餘人為男爵,食邑在百戶至千戶之間。
開熙五年底,龍驤軍第二兵團凱旋回京不久,大周皇帝柴宗訓見第三兵團亦已在韓徽等將領嚴訓一年時間下,戰力已具備,且已到五年之期,乃對龍驤軍、龍驤衛兩軍萬戶以上的軍官及監軍太監,進行“戍守製”輪調職位。
韓徽官職不做調動,仍為龍驤軍指揮使,然而隻主管軍隊日常、後勤和新軍訓練事項,不統具體軍隊。
柴宗訓將第一兵團大都督呼延瓚調任第二兵團大都督,折禦勳調任第一兵團大都督,第三兵團大都督則擢此次攻滅蜀國時立功頗大、封子爵的管冒擔任。
至開熙六年五月時,龍驤軍、龍驤衛兩軍輪調完成。
蜀地四十八州歸於大周治下後,官府大力興建水利促民開墾、推行促商措施,極大的激發了蜀地百姓的生產積極性,使蜀地迎來了曆史上難得的“黃金發展期”:
全境開墾的田畝,由二百餘萬畝,四年間飆升近八倍至一千五百餘萬畝;
商業亦蓬勃發展起來,蜀地的茶葉、井鹽、織布業等行業大為興盛,全蜀地四十八個州,官府的稅收也從剛平定時的年五十餘萬兩,暴增十二倍多,達到了年六百餘萬兩。
而大周全國的戶籍人口,加上蜀地四十八州,也已增長至二千六百餘萬人。
國庫稅入也在去年開熙八年,突破了一億兩,目下國庫累積盈餘五千二百萬兩。
全國工商業人口達到了一百七十餘萬人,“十五人中,一人經商”。
開熙九年968年)七月四日未時,大周皇帝柴宗訓年已十六歲,身高已近六尺唐代及五代十國,一尺的長度為30.3厘米),長年習武下來,體格雄健。
柴宗訓在皇極殿看罷宰相李濤和次相王著呈交的半年來國庫收入卷冊後,心中滿意。
李濤道:
“啟稟陛下,以臣觀之,目下我大周除蜀地及邊境州府,尚有不少可開墾田畝的餘量外,中原各州的荒田基本已儘開墾。
過半商業較興盛的州府,如今百姓們生活已小康有餘。”
柴宗訓點了點頭,想到兩漢及前世時空的大明,因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太烈而亡,道:
“孔子有雲:“不患寡而患不均”。
兩漢因豪門貴族侵占大量土地,百姓流離失所,貧無立錐之地,兩漢乃亡。
如今我大周百姓因前些年人少地多,所墾荒田皆為己田,加上朕大興水利,因而百姓皆溫飽有餘。
然而未來仍恐會出現土地長期買賣下來的貧富兩極分化情況出現。
朕有鑒於此,希望能尋找到良策,切實防止土地兼並及貧富分化太烈。
二位愛卿乃朕大周社稷之臣,對於此事,可有何良策?”
李濤和王著二人思考了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