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母後孝順恭謹、英明神武的皇兒!
皇兒,你外公魏王和二位舅舅皆已多次向本宮進言,都疑惑於你和蓁兒年已十五、十六歲仍不成婚。
皇兒即已應允,母後這就放心了。”
符太後次日即傳旨下去,將皇帝柴宗訓和符蓁蓁的大婚,定在了一個多月後的黃道吉日八月十六日,屆時氣候亦涼爽宜人。
大名府的符彥卿接旨後大喜,一家人心中的擔憂儘去,乃大張旗鼓的精心準備起長孫女符蓁蓁赴京與皇帝柴宗訓成親的妝鹵和陪嫁來。
符彥卿自開熙四年放下節度使兵權、世鎮大名府為王後,雖無何朝廷實職,但食邑萬戶,生活過得奢侈安逸。
柴宗訓見外公符彥卿意在由大舅符昭壽未來承繼王位,乃對小舅符昭願委以重用,於開熙五年七月,擢其為靈州刺史。
並派龍驤軍一軍三萬人兵力常駐靈州,以防備相鄰的定難軍和黨項族。
定難軍是自唐末至宋初的黨項割據勢力,其最高首領是定難軍節度使,來源已久。
唐朝初年,黨項人是生活在川西高原的遊牧民族,處於部落製的原始社會晚期,各部落相對獨立,部落酋長代代世襲。在一致對外時,部落酋長歃血為盟,共同禦敵。
黨項人中人數最大的部落拓跋部也是最開明、文明程度最高的部落。唐玄宗時,黨項人由於不堪吐蕃侵擾,各部落紛紛內遷,拓跋部首領拓跋守寂帶領全部族眾遷往隴東,這時候有些其他黨項部落也紛紛跟隨。
歸順唐朝後,黨項人每個部落首領都被封為刺史,拓跋部最大,首領被封都督,但實際上平時還是各自管理自己的部落。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為了將黨項人與吐蕃分開,下令黨項人繼續遷移,形成了隴東的東山部,寧夏平原的平夏部和衡山部,其中平夏部最大,這其中最大的氏族仍是拓跋氏。
唐末黃巢起義,占領了唐都城長安,唐僖宗避難蜀地,在全國征召能夠平叛的力量,黨項人覺得自己世受唐朝皇恩,此時正是效力的機會,當然,也不排除黨項首領想趁機而起的雄心。
在平定黃巢起義的戰鬥中,拓跋部首領拓跋思恭帶來自己的兄弟及族眾浴血奮戰,寸寸山河寸寸血,拓跋思忠還戰死在沙場,他們從黃巢起義軍手中奪回了長安,恢複了唐王朝的統治。
因其大功,唐僖宗策封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賜皇姓“李”,擁有統轄其他黨項諸部的權力。
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賦予拓跋部這麼大的權力,這實際上使拓跋氏成為了整個黨項人的首領,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
柴宗訓此時,定難軍節度使是曆經後唐、後晉、後漢、大周四個朝代的第六任定難軍節度使李彝殷。
為了拉攏勢力,穩定邊塞,這四個中原王朝的皇帝都對李彝殷封官加爵,李彝殷一律接受。
形成了自李思恭到李彝殷,從唐末曆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大周五朝,中原王朝你方唱罷我登場,內亂頻仍,黨項人反而偏安一隅,得以不斷發展壯大。
柴宗訓於顯德六年十一月誅殺趙逆一黨後,開熙元年,李彝殷遣使祝賀,向朝廷獻馬三百匹。
柴宗訓悅,加李彝殷太尉,仍為定難軍節度使。
柴宗訓此時,定難軍節度人口包含全部黨項人及依附的漢人、其他民族,約有一百五十萬人。
符昭願開熙五年964年)就任靈州刺史後,年十九尚未有合適的婚配人選。
李彝殷見這幾年來,大周在皇帝柴宗訓治下,日益強盛,為增進與大周皇朝的關係,嫁其幼女、素有豔名的李洙於皇親國戚的符昭願為妻。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