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傳國玉璽特鳴謝書友2021…3214的月票!)
在李延厚的講述之下,衛風等人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李延厚的長子李明嗣今年已十八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一個多月前,他相中了離李家村百多裡遠的一個回鶻部落的首領之女,然而回鶻首領卻不大看得起李家,認為隻是個外來村落,不同意這門婚事。
李明嗣年青稚嫩,一急之下,乃將家族來曆全盤告知了首領之女,並稱有祖傳的傳國玉璽,以此希望得到回鶻部落的重視,同意婚事。
李家的秘密泄露出去之後,很快便傳到了回鶻可汗魯褥乎·景瓊的耳中,經一番打探後,知李家村隻是個四五千人的大村落,可戰之人男女齊上至多也隻二千餘人,於是派了五千兵馬前來搶奪傳國玉璽。
眼見村落即將被攻陷,恰好遇到衛風等人路過此地。
衛風聽罷大喜,傳國玉璽自後唐滅亡、皇室自焚後,失落已四十年,自己等人若是能將傳國玉璽帶回去交給皇帝柴宗訓,豈不是大功一件?
中華用印信來表示信用,始於周朝。
到了秦朝,才有璽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璽,臣民所用隻能稱為印。根據漢代的記載,皇帝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璽的用途都不同,由符節令丞掌管。
然而,傳國玉璽不在這六璽之內,因為這個玉璽是用來代表正統的,所謂“真命天子”必須擁有這個玉璽。
傳國玉璽由“和氏璧”經能工巧匠製成,這塊寶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
據記載,這和氏璧置於暗處,自然發光:置於座間,冬月則暖,可以代爐:夏月則涼,蚊蠅不入;還能卻塵埃、辟邪魅。
傳國玉璽由秦始皇所鑄,是君權神授的象征,秦朝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儘”。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麵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王莽篡漢時,來到太後姑姑的寢宮索要玉璽,太後痛罵王莽。於是王莽在寢宮和姑媽搶玉璽,姑媽一氣之下將玉璽摔在地上,摔掉了一個角。於是王莽命人用黃金把缺角鑲齊,這就是金鑲玉的由來。
漢光武帝劉秀光複漢室,在洛陽皇宮得到傳國玉璽。就這樣,玉璽在東漢皇帝手中傳承著。
公元266年,司馬炎取代了曹氏天下,建立晉朝,傳國玉璽流到司馬家族。此後傳國玉璽經曆了南北朝的四國更迭,公元548年,梁武帝時期,大將侯景反叛,奪得玉璽。但不久後便兵敗而亡。部下將玉璽投入寺廟的水井之中,後來被一位僧人拾得。僧人弟子將玉璽獻給陳武帝。
公元589年,楊堅滅陳,統一全國。玉璽便到了他的手裡。
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將討伐突厥,同年隋煬帝皇後蕭氏攜孫子投降大唐,並交出玉璽。從此玉璽到了李唐王室手中。
四代時期,天下格局混亂,後唐廢帝李從珂無力抵擋石敬瑭與大遼軍隊的進攻,於是攜傳國玉璽登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滅亡。玉璽從此消失。
關於傳國玉璽的去向,在柴宗訓前世大致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秦始皇如此愛和氏璧,玉璽肯定在秦始皇墓葬裡麵。
第二種說法是劉邦並沒有得到玉璽,項羽當時進鹹陽阿房宮時,一把火燒了鹹陽。和氏璧玉璽就此焚毀。
第三種說法是李從珂登樓自焚,和氏璧玉璽一起焚毀。後世玉璽均為後代皇帝的加工品。
然而玉石的最低熔點一千多度,而一場大火不足攝氏五百度,大火可以焚毀人的屍體,卻不會融化掉玉石。
今日衛風遇見李家村之人,果然傳國玉璽是由後唐李氏皇族後人攜帶,流落入了民間。
衛風沉吟片刻後,道:
“李首領,貴族的來曆和傳國玉璽的秘密即然已經泄露出去,此地便不可再居。
此次回鶻軍雖被吾等擊退,然而必不會善罷甘休,定會整軍再來,下次就不易抵擋了。
實話告訴你無妨,本將乃大周皇帝陛下龍驤衛鎮撫使衛風,這些兄弟皆是軍中的千戶、百戶,此行乃是前往聯絡“歸義軍”,不日陛下將起大軍征伐河西走廊一帶,收歸漢唐故土!
陛下乃萬古聖君,如今我大周帝國在陛下治下,繁榮鼎盛、軍力強大,未來必可遠邁漢唐盛世。
李首領為今之計,最佳莫不如重歸故國,投奔我大周向陛下效命!隻須李首領將傳國玉璽敬獻陛下,如此可保全族人榮華富貴。”
李延厚一聽,大是驚訝,行禮道:
“原來是名揚天下的大周帝國龍驤衛鎮撫使衛大人!怪不得眾位將軍皆如此神射!失敬,失敬!”
客套一番後,李延厚遲疑道:
“衛大人,唐末以來,中原之地殺戮不斷,前朝皇室往往不得善終。我等為舊朝皇族後人,當今陛下真的能容下我等嗎?”
衛風笑道:
“李首領放心。
陛下頗有容人之量,連對抗陛下的南漢國主劉鋹、南唐國主李煜,陛下都封以公侯之位,得以在汴京中安享富貴。
李首領乃後唐皇室後人,向來與我大周並無仇隙,且李首領獻傳國玉璽於陛下,陛下必喜,李首領及族人得享富貴。”
李延厚沉吟半晌,心想以如今情勢,回鶻人必來報仇,以其狠毒習性,隻怕全村人皆不能幸免。
而逃難卻也難以決擇,周邊皆是異族政權,自己一個村落幾千人,去哪裡都是羊入虎口。
李延厚終下決定,道:
“承衛大人指點我等明路,眼下也隻有冒險前往投奔大周,若陛下確如衛大人所說,能容下我等,那我全村之人方有安樂日子過。
我等願即刻動身前往大周,盼衛大人指示機要。”
(本章完)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