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罷之後,柴宗訓笑道:
“曹彬和林仁肇二人此次出征,平定六穀蕃做得很好。
所謂“漢人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朕予軍士們高俸祿,又有獨步天下的神臂弓、皇家兵工廠生產的神兵利器,大軍所指,天下束手!”
眾臣大加歌功頌德了一番後,首輔王著出班道:
“陛下,如今六穀蕃已平,然而甘州回鶻卻有6萬大軍逃回,主力仍在。
在我大周兵鋒重壓下,須提防景瓊鋌而走險,全力向西攻打“歸義軍”,以與高昌回鶻聯結為一體。
若高昌回鶻也出兵攻打“歸義軍”,東西夾擊之下,臣恐“歸義軍”危矣。
我軍雖精銳,然而卻鞭長莫及,怕趕不及相救“歸義軍”。”
柴宗訓沉吟片刻,道:
“河西走廊自漢代成為溝通中國與西域、大食、大秦等地的絲綢之路,向來商業興盛。
高昌回鶻雖自安史之亂後,不再與我中原皇朝通使,並在遼太祖時成為了其屬國,然而其國中君臣百姓皆篤信佛法,不喜征伐,數十年來無對外戰事,應當是不會對“歸義軍”用兵的。
雖然,慎重起見,我大周儘快遣使前往高昌回鶻,麵見其可汗國王)祿勝,致兩國友善、加強商貿之意,並告誡其勿要對“歸義軍”用兵,否則朕必伐之!”
以漢朝在西域設立官員為標誌,絲綢之路開始進入繁榮的時代。
唐朝時期,7世紀始,河西走廊與絲綢之路再度引起統治者的關注。河西走廊成為經濟繁榮程度僅次於長安、蘇杭的地區。
那時的河西走廊各國商旅縱橫,經濟發達盛極一時。經河西走廊前來大唐經商定居的外國商人多於過江之鯽。
大唐秉文明開放之風,也任用了許多外國異族人為官,名將如高仙芝、哥舒翰等。
河西走廊一度是距離長安最近的副金融中心,最大的外貿交易中心。
“安史之亂”後,因戰亂而致“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幾乎斷絕,大唐的對外貿易轉變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以致唐末時,廣州有十萬大食等外國商人居留。
海上絲綢之路大致可分為兩條主航線: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
東海航線從中國通向朝鮮半島及日本列島,南海航線從中國通向東南亞及印度洋地區。
這兩大航線構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海上交通網絡,並隨著曆史發展不斷延伸、拓展。
其中,南海航線為主線,東海航線占據次要地位。東海航線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建立時期約公元前1112年左右),南海航線則是唐以後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約起始於秦漢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總體來說起始於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發展於魏晉時期,在隋唐時期逐漸興盛。
君臣商議一陣後,公推由口才極好、智計百出的李沆,秘密出使高昌回鶻。
柴宗訓想到昔年李濤的“宰相人選”之議,亦有心載培李沆建立功勳和聲望,於是決定由龍驤衛五百名精銳護衛其出使。
當天午膳、休息後,柴宗訓來到養心殿處理政務,主要關注的是海貿發展狀況。
自從去年開熙十五年)十月,位於上海的皇家造船廠投產風帆戰列艦與五千料大型商船以來,這幾個月已各生產了一百餘艘戰艦和一千二百餘艘商船,建成後即投入了海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