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稅製主體承繼自唐製,太宗和世祖柴宗訓時,又大有革新。
唐時征稅依“租庸調製”,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楊炎建議頒行“兩稅法”。
兩稅法頒行是對唐初實行的租庸調製的賦役製度較全麵的改革。
租庸調製以人丁為依據,所謂“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庸,有戶則有調”。隨著唐朝土地兼並便在逐步發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農民增多。農民逃亡,政府往往責成鄰保代納租庸調,結果迫使更多的農民逃亡,租庸調製的維持已經十分困難。
於是按墾田麵積征收的地稅和按貧富等級征收的戶稅逐漸重要起來,宰相楊炎建議頒行以戶稅為主並統一各項稅收而製定的新稅法,取代了租用調製成為了中唐至五代十國的賦役製度。由於這套新稅法分夏、秋兩季征收,所以被稱為“兩稅法”。
總體來說,柴宗訓開征財產稅還是秉承了父皇太宗的“窮者少征或免征稅,富者多征稅”的稅收思想。
至於大周帝國有功名的士大夫、勳貴階層,因總人數不過三十萬人,且涉及許多政治利益,因此,柴宗訓末將之納入此次稅收改革。
眾臣見對己身利益無影響,而新開征“財產稅”可增加國庫收入、調節百姓貧富差距,當即都對皇帝柴宗訓的改革表示讚同。
聖旨頒行大周帝國全境後,絕大多數百姓皆歡悅,因收入最低的三層百姓得以免除一切稅收,而小康和小富階層的百姓則稅收並無變化。
至於被增稅的約一成左右百姓,雖然心中都不大情願,但在各地稅官麵前也無可奈何。
據一年後戶部統計,“財產稅”一項,新征收上來了二千二百萬兩銀錢,大為充裕了國庫。
三月份的一個月裡,柴宗訓命龍驤軍指揮使韓徽,以新組建、初步訓練成戰力的第十一、十二兵團,換防了駐守在地方州府的第九、第十兵團。
並傳旨於皇家海軍大都督管昌,令其統八萬軍士攜千門虎蹲炮前往渤海,自涿州塘沽登陸後,秘密潛行前往周遼邊境的昌平關。
開熙二十一年四月六日,呼延瓚統龍驤軍第一兵團趕回了汴京。
自從三月二日,接管安南的官員和駐軍乘坐皇家海軍戰艦抵達了升龍城後,呼延瓚奉聖旨與之三日內完成交接後,立即率第一兵團登上等候在海防港的皇家海軍戰艦,兼程趕回國內。
在海上疾行了二十多天後,已到揚州。第一兵團全體將士下岸後,急行軍了七天,終於在四月六日趕回了汴京。
走海路比之以往的陸路,來回起碼節省了四個月的時間。
大周皇帝柴宗訓親自在社稷壇犒賞三軍。
封呼延瓚為“威遠公”,加食邑至一萬二千戶;
全軍每人官升三級、賞銀二十兩。
俘自安南王宮的二千餘名美人,柴宗訓這些天挑了十餘名合眼緣的充入後宮外,給三名皇弟一人賞了十名,朝中數十名重臣每人賞賜了一至2名,餘者皆賞賜給此次出征安南的龍驤軍第一兵團將士。
百戶皆有分賞。
在當天傍晚的皇宮慶功宴上,呼延瓚請纓道:
“陛下,遼國入侵我燕雲,荼毒我百姓,聽聞還曾氣得陛下暈倒!
臣願明日即率第一兵團趕赴燕雲,與折都督等三大兵團一起,為陛下大破遼國!”
柴宗訓笑道:
“呼延愛卿忠君之心可嘉!
朕早已籌劃好擊破遼軍之策,這幾日第一兵團隻管休整,過幾天朕會帶你們第一兵團一同出征燕雲的!”
呼延瓚大喜,當即應諾下來。
四月八日的早朝上,柴宗訓與眾臣商議擊破遼軍、解燕雲之圍之事。
兵部尚書張齊賢出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