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瓊見首戰大捷,征服扶桑的信心暴增,乃占石見城以為基地,派兵陸續征服了地方僅相當於大周一縣之地的石見州,於八月份,初步站穩了征伐扶桑的腳跟。
出雲城的毛利家主、大名毛利輝鑄一邊急報軍情於平安京的天皇圓融院。
此時的控製扶桑朝政的藤原兼通與藤原兼家,相繼於開熙十八年九七七年)病死及開熙二十一年九八o年)被貶,圓融院正忙於在朝堂中收攏大權,接到毛利輝鑄的發兵請求後,並未當回事,隻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出雲城,安撫毛利家。
毛利輝鑄見已指望不上天皇,思慮幾日後,遣使攜重禮前往相愛相殺了幾百年的鄰居大名一條家,懇求一條家聯手出兵,對抗入侵的回鶻人。
一條家主一條豐政接見毛利家使者後,與家臣們商量了幾日,最終以“唇亡齒寒”的原因,應允了毛利家的聯合出兵請求。
開熙二十三年九月十八日,毛利家、一條家聯軍三萬,其中騎兵一萬人、步兵足輕)二萬,與景勝的甘州回鶻軍三萬,決戰於出雲城南二十裡之地。
毛利、一條兩家為守護本家領士,此戰皆精銳儘出,扶桑軍士箭發如雨,雙方自午時戰至申時,維持均勢。
立於回鶻中軍觀戰的景瓊夫妻商議起軍情來。
蕭胡輦道:
“夫君,對方大名此次精銳儘出,我軍已不能輕易取勝。
此刻雙方軍士皆已疲憊,夫君可命板甲騎軍突襲敵軍,可一擊致勝!”
景瓊入遼國三年餘,自從上京失陷後,夫妻倆開始暗中預備退路。
於是以高俸祿秘密聘用遼國境內打造過板甲的數百名高手匠人,在黃龍府“甘州公”府中,花費十餘萬兩銀錢打造出了五千副板甲。
景瓊點頭稱是,當即下令五千板甲騎軍從東西兩側突襲扶桑軍。
眼見弓箭對飛快衝陣而來的回鶻板甲騎兵竟不能傷其分毫,毛利家和一條家聯軍大亂,死於回鶻板甲騎兵刀下之人極多,軍陣大潰。
毛利家殘兵六千人逃回出雲城,而一條家殘兵八千餘人連夜逃回了本藩治所美作城。
景瓊率回鶻軍乘勝圍出雲城,攻打了二旬日後,破城。
毛利輝鑄在府中切腹自殺,毛利家就此滅亡。
景瓊隨即派軍攻取了毛利家的五州之地,清點戰爭及府庫所獲,計有扶桑百姓六萬餘戶、三十二萬人;
銀錢萬餘兩,大米十餘萬石。
為穩固統治,打造以原毛利家五州為基業,景瓊與蕭胡輦商議後,決意效仿大周皇帝柴宗訓,對當地扶桑百姓施以輕瑤薄賦,並大力鼓勵民間商貿。
之前毛利家對百姓的徭役即重,田賦又高達五成,景瓊夫妻則規定百姓一年徭役時間不超過一個月、田賦則大降為三成。
在仁政之下,雖有一些毛利家心腹的世代武士家族起兵反回鶻人,然皆散兵遊勇,不成氣候,很快就被撲滅。
在擊退了三次周邊大名的聯合興兵進犯後,經一年多的勵精圖治,景瓊等回鶻人在出雲等五州的統治日趨穩定起來,一月稅收也能達到五萬兩銀錢。
而經數次大戰後,回鶻鐵騎的威名在扶桑國中日漸遠播。
眾地方大名多次上書,請求圓融院派大軍征討侵占了毛利家領地的回鶻人。
圓融院一則還未徹底控製朝堂,內鬥分不了身。
二則見入侵的回鶻人數雖不多,但戰力強大,實不願派自己麾下大軍與回鶻人硬拚,損耗巨大下為地方大名奪回地盤。
於是圓融院隻下令,離毛利家較近的十餘個大名聯合出兵,以期儘快平定回鶻人。
眾大名利益即不一致,行動便難以統一,都是隻派少數兵應付聖旨而已,對剛剛立足的回鶻人並無實質威脅。
扶桑圓融院的決斷,給了景瓊等回鶻人難得的壯大時機,見民心漸附,景瓊開始從當地扶桑百姓中召募軍士訓練,編入回鶻軍中……
開熙二十五年除夕,在汴京滿城燃放不停的煙花爆竹聲中來到了。
大周開熙年間長大的新一代青年男女,許多人都選擇在年假期間迎娶成婚。
自漢代始,中華民族百姓家的婚禮一般的都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步。
從唐中葉以來至大周此時,經曆了藩鎮勢力崛起,農民起義的打擊,門閥家族式微,門第觀念逐漸淡薄,形成了“婚姻不問閥閱”的趨勢。
隨著柴宗訓登極這些年來,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婚禮保留了納采、納吉、納征、親迎四個程序,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風俗。
在議婚時,開始出現了相媳婦和通資財的做法。
相媳婦就是相親,由男女雙方約定一個日期,雙方見麵,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發髻上插上金釵,稱為“插釵”,如果不中意,則要送上彩緞,稱為“壓驚”。
通資財是在通婚書上除寫明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外,還要寫明家中財產狀況,嫁娶論彩的表現十分明顯。在親迎之前,男方要送花粉一類的東西“催婚”,女家要用帳幔,被褥之類的裝點新房,稱為“鋪房”。
隨著這些年來,大周四處攻取,版圖擴大了近三倍,而被征服地區的男子因戰爭大幅減員,形成了大周男少女多的局麵。
“物以稀為貴”,適婚年齡的青年男子成了香餑餑,一進十六歲便有許多媒人上門來提親。
而適婚女子則要抓緊時間尋到好夫婿,不然稍拖延幾年,年齡一到二十歲,即難以找到夫婿,隻得嫁為人妾矣。
開熙二十五年正月十六,年假結束後的首日早朝上,禮部尚書寇準出班道:
“啟稟陛下,吐蕃諸部中的亞隴覺阿王部讚普國王)阿裡氈,遣以論逋宰相)李立遵為首的使者團二百人進京朝貢,已於正月十二日抵達京城,臣等禮部將之安頓於“四夷館”。
據臣詢問得知,使者團此次攜重寶百件、美女百人朝見陛下,阿裡氈希望能得陛下冊封為全吐蕃的讚普。”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