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父母去世得早,是長嫂如母,一手將她們帶大。
長嫂出自家學淵源的燕家,從小熟讀詩書,滿腹經綸。
在教養她們時,更是儘心儘力,將她們也養得知書達禮。
長嫂是按著燕家的標準來教育她們的,比起京中的世家閨秀也不差什麼。
在她們心中,長嫂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
她們感激她都來不及,又怎會怨她?
如今,燕婉已三十多歲的年紀,可看上去卻像五十歲的老嫗。
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那曾經嬌豔如花的麵容,如今隻剩下憔悴與滄桑。
每一個不眠之夜,她都在為娘家的遭遇和小姑們的婚事憂心忡忡。
可每當麵對小姑們的理解與安慰,她的心中又會湧起一絲溫暖,支撐著她繼續在這艱難的歲月中前行。
儘管生活充滿了苦難與挫折,但張家眾人始終相互扶持,緊緊相依。
他們堅信,隻要一家人齊心協力,終有一天,能度過這漫長的寒冬,迎來溫暖的陽光。
燕南笙回憶書中劇情,對於這張家卻也是沒有印象,可能是因為從女主的角度寫的,這些人都是無關者,所以並沒有將筆墨浪費在這些人身上。
周圍的食客都在興致勃勃地討論著一件新鮮事。
原來,張家的大小姐被一位不學無術的二世祖給看上了。
如今天天帶著一頂紅色小轎去張家門口堵著,那二世祖囂張跋扈,嚷嚷著與張家的大小姐已經私定終身,要抬入府中做第十二房小妾。
這等荒唐之事,引得眾人議論紛紛,皆為張家大小姐的命運感到擔憂。
燕家被貶至今,已然過去了二十多年。
前幾年,張家除了張茂成年娶妻,其他弟弟妹妹年紀尚小,不太惹眼,因此也並沒有太多關注落在他們身上。
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張家的小子和姑娘都長大了。
兩位小少爺皆是彬彬有禮,品貌俱佳,舉手投足間儘顯儒雅之氣。
姑娘們也都出落得亭亭玉立,知書達禮,一顰一笑皆動人。
如此出眾的模樣和教養,自然難以不引人注目,這才引起了京中各家的注意。
然而,這些關注並非善意,一個個將歪主意又落到了張家的身上。
這些年,張家的日子過得並不順遂。
好在也有兩件喜事,兩位弟弟娶上了合心意的妻子,而這兩位新婦皆是張茂師兄家的姑娘。
若不是師兄家沒有合適年齡的小子,張家的三位姑娘也不至於到現在無人敢娶。
畢竟,燕家的陰影始終籠罩著張家,讓許多人家對張家的姑娘望而卻步。
燕南笙聽聞這些事,心中感慨萬千。
曾祖父燕太傅的這幾位弟子還都是值得相交的人家。
能在師父被貶這麼多年仍能互相扶持,沒有對同樣與燕家有關聯的師弟棄之不顧。
即便麵對種種壓力和困境,他們依然堅守著那份師生和師兄弟情誼,這樣的品性,實在難能可貴,沒有墮了燕家的名聲。
不愧是燕太傅悉心教導出來的弟子,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何為尊師重道,何為患難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