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海上慢慢升起的太陽,紅光穿透薄霧,溫柔地灑在了青翠的山巒之上,萬物似乎都在這柔和的光線中蘇醒,也照亮了選手們疲憊但堅定的麵龐。
鱷魚山的挑戰賽進入了第二天,選手們在經曆了一夜的風雨後,終於迎來了黎明。大家迅速收拾好營地,準備迎接今天的挑戰。
早上八點,大會的大喇叭響起,傳來了渾厚而清晰的聲音,宣布了“這次比賽的終點,是鱷魚島正西方的鱷魚灘。“
大家用手機導航查看地圖可發現,從山頂到鱷魚灘這個方向原來是沒有路的,原來山下跟山頂的路隻有東南北三個方向。
選手們麵麵相覷,有人低聲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上山容易下山難”包含了心理因素,其中恐高感在下山時尤為明顯。
視覺與心理因素
上山時的視覺限製
在上山過程中,人的視線主要集中在前方的上坡路段和腳下的位置。由於不斷向上攀登,視野範圍相對狹窄,對高度的感知並不明顯,這樣可以減少對高度的恐懼感。再加上目標明確,登山者更多關注的是每一步的攀登,心理上感覺比較踏實。
下山時的廣闊視野
而在下山時,人的視線會自然地向前方和下方延伸。由於需要觀察下坡的路況,整個山坡的高度和距離變得一覽無遺,這時就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高度和陡峭的斜坡。如果山勢陡峭且周圍環境開闊,人們會清楚地看到下麵的山穀、懸崖等,這些視野上的衝擊容易引發恐高感。
恐高心理
距離感的增加
在下山時,看到離山底的距離很遠,尤其是在陡峭的山坡或懸崖邊緣,人的心理會不自覺地放大這種距離感,產生一種不安全感和恐懼感。這種恐懼感會影響人的平衡感和判斷力,使得下山過程更加緊張和困難。
自我保護意識
恐高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當麵對高度和陡峭的地形時,身體會自然產生應激反應,如心跳加速、出汗、四肢無力等,這些反應會使下山變得更加艱難。心理上的恐懼感也會讓人步伐變得謹慎、遲緩,甚至出現腿軟的現象,進一步增加了下山的難度。
另外下山也一樣會加上各種機關陷阱,恐怕下山的路也不會輕鬆。”
楊剛卻顯得格外自信。他在八點前就已經在改造他的帳篷,迅速將一大把繩子和帳篷布拚湊成一個簡易的滑翔傘。
楊剛除熟悉各種野外生存技巧,還稍有一些滑翔傘經驗。昨夜風雨停歇後,他便開始構思如何利用滑翔傘直接從山頂飛下去。他知道,下山最快的路線除了跳下去就是飛下去,這不僅能節省時間,還能避開那些危險的機關陷阱。
滑翔傘是一種利用空氣動力學原理飛行的設備。楊剛早有準備,先將帳篷布改造成滑翔傘的形狀,再將多根結實的繩子固定在傘布的邊緣,確保傘體的穩定性。他還用隨身攜帶的金屬扣件和滑輪製作了簡單的操控係統,以便在飛行過程中調整方向。
當大會宣布終點是鱷魚灘後。
楊剛深吸了一口清晨涼爽而清新的空氣,感受著風的方向與速度。手中的滑翔傘,經過他早上多次的調試與改良,此刻仿佛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他對這項運動的熱愛與執著。他輕輕拍了拍傘麵,那是一種無聲的鼓勵與信任,隨後,他開始了最後的準備工作。
楊剛仔細檢查了一遍滑翔傘的每一個連接點,確保它們牢固無虞。接著,他背好了他的包,調整好通訊設備和定位器,確保在飛行過程中能夠隨時掌握自己的位置並與外界保持聯係。一切就緒後,他麵向山崖邊緣,雙腳並攏,雙手緊握操控繩,身體微微前傾,仿佛在向即將展開的旅程致敬。
一切準備就緒後,楊剛穿上了簡易的安全帶,將自己固定在滑翔傘下。他仔細觀察了風向,發現山頂的東風較為強勁,這是一個有利的條件。他站在風口處,深吸了一口氣,心中默念著飛行的每一個步驟。楊剛毫不猶豫地跑了幾步就展開了他的滑翔傘。他再多走了幾步,猛地一躍,滑翔傘在風的推動下迅速升空。他瀟灑地在空中揮手告彆“大家終點再見,我先走了。祝大家好運!”
他就這樣在一片驚歎聲中飛走了。
一了與張一豐不由得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後浪啊,我們看著你滿懷羨慕!”
他們不由得一起吟詩起來
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
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能力
飛翔的能力!
我們看著你滿懷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