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中,君臣問策。
陳平聞天子問訊,爽快答道臣亦不知,百官自有主其事者。陛下若問決獄,責以廷尉;若問錢穀,可責治粟內史。
漢文帝慍怒道則我置左右丞相在朝,是為何用哉?
周勃聞聽天子出言不善,愈加驚慌。
陳平從容答道宰相者,是輔佐天子,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若事必躬親,則複置百官有司,何為?
文帝聞罷,哈哈大笑卿乃大才,真我大漢丞相也。
周勃慚愧無地,起身再拜臣之才能,不及陳平萬一。請許臣以病辭,去此相位。
文帝勉慰數語,就而允之,於是詔命陳平獨相。至此陳平職冠群臣,乃為百官之首。
奇花易謝,好景不長。陳平為相未及一載,便於孝文帝二年患病去世。孝文帝憫其大功,賜諡號為獻侯,命其子共侯陳買襲承父爵,並領曲逆封地。
事件懸疑陳平“受金盜嫂”之典,出於《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文略雲
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
從字麵上看來,周勃完全是出於嫉妒,捕風捉影,諂害陳平。然而其中疑點十分明顯,便是陳平自楚營逃奔漢王之時,隻是一降將而已,而且孤身一人,並無任何背景可言。即便被封為都尉,又怎可與周勃這個漢王發小同鄉,一同起兵,且兵權在手之勳臣大將相比?如果說周勃出於嫉妒,對一個外來降將大肆誣陷,則以其心胸,又怎能高居漢相之位?
曆史真相其實是因周勃十分欣賞陳平才能,又深知漢王劉邦性情好惡,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實助陳平必得重用,為漢王選賢任能之舉。其中蹊蹺,隻需回顧周、陳二人,一生中三次完美配合,屢建奇功,便知端地。
鏡頭閃回,敘述陳平與周勃數次合作。
陳平原隨項羽,單槍獨馬夜渡黃河,投奔漢王。劉邦並未對其另眼相待,隻是隨眾賜宴而已。陳平恐此後再無機會得見漢王,便以有事相報為名,宴後獨自留下,暢論天下時局,以滿腹才華打動漢王。劉邦與談大悅,遂命為都尉,使其監管滿營諸將軍紀。
漢軍諸將由此嘩然,不願受此楚軍逃兵管轄,由是訴諸將軍周勃。
周勃暗中觀察,見陳平果有大才,滿營諸將,未有及者。因此不但聽信諸將報告參劾,反而將欲力薦於漢王,勸其重用陳平。但深知漢王性情,最忌朋黨互薦,由是便思一計,拉上灌嬰,反向漢王進諂。以捕風捉影之事,小事重報,捏成盜嫂、受金,兩條重罪。
劉邦聽其二人所獻讒言,感覺十分可笑,遂自言自語道小叔與阿嫂私通,乃是房帷之中隱晦之事,本來無據可查;而收受軍士小禮,凡是帶兵將軍,何人不犯此錯?豈可獨罪陳平!以此二罪諂之,其實是欲表明陳平職小,不足以服眾也。
於是喚來陳平,詢問一番。陳平妙言答對,便得重用,且被賜以重金,再不必受賄以圖自存。由此眾軍不得不服,再不敢提甚異議。周勃一番表演,實助陳平固寵。
劉邦親征英布,雖然最終獲勝,但亦身負重傷。其後燕王盧綰也反,便派樊噲領兵征伐。但大軍方出,朝中就有人向高祖進言,說樊噲與呂後勾結,實不可用。劉邦命陳平至營傳令,使周勃接替樊噲,並將樊噲斬首回報。陳平再與周勃完美合作,生擒樊噲以歸。
呂後死後,又是周、陳聯手,調集北軍,誅滅呂氏一族,然後迎立代王。
漢文帝繼位,敘論眾臣之功,眾人皆爭為己,陳平獨讓周勃。
陳平奏道當高祖之時,臣六出奇計,周勃功不如我;今滅諸呂,臣功不如太尉。
於是主動要求辭去右丞相位置,讓予周勃。漢文帝聽罷大為感動,就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做左丞相。此乃陳、周二人第三度合作,建立不世奇功,力挽乾坤,結局皆大歡喜。
漢文帝留下二位丞相問政,陳平早已看出,天子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看不慣周勃恃功自傲,欲罷其相位而已。故此一麵任其先受一番尷尬,以順天子心意,再輕輕數語妙答,以救周勃之危,替其解脫。此是二人最後一次配合,皆得保全官職富貴。
閃回結束,書歸正本。
陳平謝世,文帝重新起用周勃,命其為相。
十個月後,因當時列侯都住在長安,京城糧食供應不足。文帝於是下詔,命令列侯各歸封國,不得滯留長安。列侯貪戀朝中權位,各尋借口留在京城,不肯歸封。
文帝發怒,複命免除周勃相國職位,使其帶頭表率,回歸封地絳縣。
周勃回到封地年餘,每當河東郡守、郡尉巡行到達絳縣,便想起當年高祖偽遊雲夢,借機擒拿楚王韓信之事。因畏懼被誅,便常身披鎧甲,命家兵衛護,才敢來見郡守、郡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此後便有人借此上書,告發周勃想要謀反。
漢文帝覽奏,半信半疑,遂詔命廷尉前往絳縣,審明回奏。廷尉又將此事交給長安令處理,於是捕捉周勃,下獄拘審治罪。
周勃恐懼異常,兼又拙於言辭,不知怎樣答辯。
獄吏漸漸欺辱,周勃以千金賄賂獄吏,請其開恩。獄吏知道周勃為人忠厚,不會謀反,意欲救之,就在牘板背麵寫上一行字,相隔監門示之。
牘板之上寫道請公主出麵,向太後求情。
獄吏所說公主,乃是漢文帝之女,嫁給周勃長子周勝。周勃一見大喜,恍然大悟。由是待長子周勝前來探監之時,命其還家說與公主,令其入宮見其祖母,為自己作證未反。並命將多年來朝廷增封及賞賜財物,都送給國舅薄昭,同時請其上奏美言。
案件審至緊急關頭,薄昭果然替周勃出力,連夜進宮,向姑母薄太後進言。太後也早自孫女口中得知此案,認為周勃沒有謀反情事。
來日文帝臨朝之前,來向太後請安。薄太後忽發暴怒,抓起頭巾,向文帝身上擲去,厲聲喝罵絳侯周勃,乃三世老臣,功高蓋世。又身掛皇帝賜給印璽,在北軍率領十萬鐵騎,不在那時謀反;如今身居小縣封國,反倒要謀反不成!
漢文帝此時已經看到絳侯在獄中供辭,知其被屈含冤;又見母親暴怒,急忙拜倒謝罪太後休怒。獄吏也是剛查清楚此事,上報絳侯無罪,孩兒這就馬上放他出獄。
於是立派使臣,持節前往刑獄,釋放絳侯,複其爵位封邑。
絳侯出獄,謝恩還府,對家人歎道我曾領百萬大軍,怎知獄吏尊貴如此!
於是回到封國絳城,安度晚年。乃於孝文帝十一年去世,諡號武侯,落得善終。
劉恒為帝,一麵與民休養生息,一麵鞏固皇權。除重封周勃、陳平、灌嬰等先帝舊臣,跟隨自己由趙國入朝官員,皆都官至列卿。除保留舊有諸王,為張威勢,又封宗室。
文帝詔命立帝妃竇氏為皇後,長子劉啟為太子。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立為趙王;徙封原琅邪王劉澤為燕王;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皇子代王劉武,徙為淮陽王;太原王劉參,徙為代王;皇子劉揖,立為梁王。
賜封已罷,乃大力推行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發動叛亂,開啟同姓王武裝反抗漢廷先例。漢文帝派兵鎮壓,叛軍土崩瓦解,劉興居被俘自殺。
三年之後,皇弟淮南王劉長又舉叛旗;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其王位,發配蜀郡。押送途中,劉長絕食而死。
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但朝廷中有識之士,認為諸侯王已成為對抗朝廷分裂勢力,非解決不可。太中大夫賈誼,就是其中突出代表。
鏡頭閃回,敘述賈誼來曆。
賈誼生於洛陽,少有才名,師從荀況弟子張蒼。能詩善文,聞名於世。河南郡守吳公將其召致門下,非常器重。在賈誼輔佐下,吳公治理河南郡,成績卓著,時評天下第一。
漢文帝聽聞河南治理有方,擢升吳公為廷尉,位列朝班。吳公重義,因勢舉薦賈誼。漢文帝征召賈誼入朝,當麵策試,甚喜其才,委以博士之職。
當時賈誼年僅二十一歲,在朝廷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出任博士期間,每逢皇帝出題命論,賈誼每有精辟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一致讚許。
漢文帝非常欣賞,因而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賈誼極喜針砭時弊,初任太中大夫,就開始為朝廷獻策。文帝元年,賈誼上《論定製度興禮樂疏》,以儒學與五行學說設計一套漢代禮儀製度,主張改正朔、易服色、製法度、興禮樂,以代替秦製。由於當時文帝剛即位,因此沒有采納。
文帝二年,針對當時棄農經商、淫侈之風日長現象,賈誼又上《論積貯疏》,提出重農抑商經濟政策,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貯備,預防饑荒。漢文帝采納,以為賈誼才能突出,欲拔任公卿之職,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群起反對,進言誹謗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漢文帝為安撫舊臣,逐漸疏遠賈誼,外放為長沙王太傅。
賈誼因貶離京,長途跋涉。途經湘江,寫下《吊屈原賦》,抒發怨憤之情。
漢文帝疏遠賈誼同時,得一男寵,名喚鄧通,蜀郡南安人氏。
鄧通之父名叫鄧賢,家道殷實,連生三女,終得一子。當兒子降生之時,因見村北南陽郡到汝南郡官道方通,車馬輻輳,故為嬰兒起名鄧通。
鄧通幼年讀經習文,弱冠時讀書並無起色,專會弄水撐船。
西漢初年,讀書人家有中產者,自備車馬服裝資費,可到京師做郎官,等候朝廷使用。鄧賢頗有資財,於是置辦車馬服飾,送鄧通前往京師長安,尋求光宗耀祖之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鄧通因其性情誠謹,擅長劃船,不久就被征召到皇宮為黃頭郎,專職掌管行船。
忽一日,文帝做夢升天,百計難登;卻有黃頭郎自後推之,終至天上。文帝回頭看時,見那黃頭郎穿件橫腰單衫,衣帶係結在背。
夢醒之後,文帝至未央宮西邊蒼池中漸台,看到鄧通衣帶從後麵穿結,正如夢中所見。及至召問姓名,姓鄧名通,音近“登通”。文帝由是寵之,前後賞賜累計億萬錢。
又有一日,驪山老母許負扮作相麵婦人,進入長安,每相奇準,轟動朝野。
文帝聞之,命其入宮,令為鄧通相麵。
許負細觀鄧通麵相,搖頭說道此人命蹇,當會窮困餓死。
文帝不悅道其窮通在我,何人能使其貧困哉?
許負不複再言,告辭而出。文帝便將鄧通家鄉大小銅山都賞賜之,許其鑄錢。
鄧賢年已古稀,感念皇上恩德,便帶女婿入山,雇傭工匠,采銅鑄錢。因嚴格遵照兒子鄧通囑咐,每個銅錢俱都精工細作,從不在鑄錢時摻雜鉛、鐵,取巧謀利,號曰鄧通錢。
因鄧通錢光澤鮮亮,分量充足,厚薄鈞勻,質地精純,故此通行天下。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賈,下到販夫走卒,無不喜愛鄧通錢。
鄧通既蒙文帝寵愛,自行鑄錢,由此富可敵國,更對皇帝感激涕零。
忽有一日,文帝患癰,痛不可當,醫療無效。鄧通為報君恩,常為其吸吮患處。
文帝深為感慨,便問鄧通天下最愛寡人者,乃是誰人?
鄧通答道天下至愛不過父子,至愛陛下者,當是太子。
文帝聞此,點頭稱是。及至太子進宮問疾,文帝要其吸吮患處,太子雖然奉命,卻麵露難色。漢文帝由是認為鄧通對自己之愛,超過親生之子。
太子出宮之後,聞說鄧通經常為父皇吮癰,心中慚愧,卻也因此怨恨。
孝文帝除將嚴道銅山賜給鄧通,又許吳王劉濞,自開豫章銅山之礦鑄錢。因此鄧氏錢和吳錢遍布天下,朝廷製錢反而難以通行。賈誼見此,忍耐不住,乃在長沙上《諫鑄錢疏》。指出允許私人鑄錢,必致幣製混亂,傷及朝廷財稅,建議禁止鄧通采銅鑄錢,文帝不聽。
畫外音漢文帝駕崩之後,景帝繼位,沒收鄧通全部家產,充入國庫;並處罰金數以萬計,使其逐年償還府庫,負債累累。鄧通由此貧病交加,終於餓死街頭。神相許負畢竟言中,非是難逃劫數,還是一個貪字害了自身。鄧通閒話,說過便罷。
鏡頭轉換,按下鄧通,複說賈誼。
賈誼被發配荊南,以為長沙王太傅,隻因遠處陰濕之地,日月著實難熬。
好不容易挨至第三年,忽一日在室中讀書,見有一隻貓頭鷹飛入房間,停於座位。
那貓頭鷹其形像鵑,又稱為鵩,世人視為不祥之鳥。賈誼見鵩鳥進宅,自謂壽命不長,傷感不已,乃作《鵩鳥賦》,以抒懷才不遇情懷。
《鵩鳥賦》傳入長安,被人呈獻天子案頭。漢文帝由此想念賈誼,征召入京,並於未央宮宣室接見。宣室者,專門祭神典禮之處也。
文帝見到賈誼,先問政見,再問祭祀,轉而詢問鬼神。君臣二人促膝長談,賈誼知無不言,一直談到深夜。漢文帝興味盎然,不覺移席至前,與賈誼幾乎前額相抵。
談論已畢,天色已明。
文帝歎道朕三年不見賈生,自以為必有過之,以今日看來,猶相差甚遠也。
於是命將賈誼調離長沙,使為幼子梁懷王劉揖太傅,出任大梁。
內侍不解,於是問道陛下既謂賈生是為天下奇才,因何不使留於朝中,予以重用?
文帝其間關要,非你小人可知。賈誼此時尚很年輕,棱角分明,若使參政,必致過激,易犯眾怒,此其一也。
內侍尚有其二乎?
文帝今朝野之中,勳臣宿將及分封諸王相互對峙,盤根錯節,矛盾本深。而賈誼力主削藩,若使其參與執政,則必與天下為敵,使朕陷入被動,此其二也。
內侍尚有其三乎?
文帝賈誼與鄧通乃為死敵,朕今正以鄧通抵製舊臣以及諸王,豈可使其二人互鬥?最重要者,梁懷王乃是我至愛之子,今使賈誼輔之,用心良苦,你小人何知!
內侍陛下明見萬裡,小人管窺蠡測,不能知其萬一也。
賈誼既為梁懷王太傅,便即離京,隨從梁王就國上任。此後雖在梁國封地,但仍體察朝中政事,居安思危。因正在年輕氣盛,且恃豐華絕代,才能不世之出,尤其熱血澎湃,不能自已。卻不理解皇帝既對自己青睞有加,卻為何將自己置於朝廷之外,便又滿懷孤憤,故此多次上疏陳述政事。
文帝見他文辭之間鋒芒畢露,知其未解自己深意,因而多次留中不發,亦不回複。
前元八年,淮南王劉長死,乃封其四子為列侯。賈誼聞而大急,乃上《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其文恣肆汪洋,提出同姓諸王並不比異姓王可靠,且如此封國,最後都要背叛朝廷。解決辦法就是分割諸侯王國,從而集權於朝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文帝覽之,十分欣賞。然而當時正用心於穩定政局,恢複經濟,不欲立即實施,由是再次作罷。因對諸侯王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景帝時期吳楚七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