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集 製讖獻符_華夏真相集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華夏真相集 > 第四十集 製讖獻符

第四十集 製讖獻符(1 / 2)

董賢封侯,朝野上下無不驚訝,議論紛紛。

丞相王嘉查看東平王妻伍謁巫蠱之案,深感此事必有冤枉;又見董賢因為此案封侯,便知此中多有貓膩,於是上書力諫皇帝,認為董賢擾亂國家製度,要求徹查。

哀帝覽奏大怒,非但不納其諫,反而隨便尋個緣故,命將王嘉下獄而死。

丞相既死,哀帝更是為所欲為,愈加信寵董賢。甚至公開違背先祖定製,屢次派中黃門到武庫拿取兵器,送到董賢住所賜之,允其武裝家丁。

帝舅丁明任大司馬輔政,很稱其職,但常忌妒董賢受寵,因此在朝中頗有微辭。

哀帝聞之,便下詔曆數丁明罪狀,將其免官,繼命董賢擔任大司馬、衛將軍。

當時董賢年僅二十二歲,便為三公,實在有漢一朝罕見。雖為三公之貴,但依舊常在殿中執事,並兼掌管尚書。百官皆靠其向天子奏事,因此無不忌憚。

董賢既升任大司馬,便升調父親董恭任光祿大夫,弟董寬信任駙馬都尉。族中親屬都以侍中諸曹身份奉朝請,寵冠丁、傅兩家之上。

元壽二年正月,匈奴單於來朝。

漢哀帝召見匈奴單於,朝會之後賜宴,詔命群臣侍宴,董賢位列班首。

匈奴單於見董賢位居君臣之首,感到驚疑,於是詢問天朝三公之首,何其年輕?

漢哀帝大司馬雖年輕,但卻非常賢能,因得高官。

匈奴單於聞而肅然起敬,於是起身拜見董賢,恭賀漢朝獲得賢臣。

董賢傲然還禮,麵有得意之色。

與董氏崛起相比,此時外戚王氏家道已經衰落。王氏闔族男子之中,隻有平阿侯王譚之子王去疾與哀帝有舊,因而得寵,擔任侍中騎都尉。

漢哀帝愛屋及烏,複提拔王去疾之弟王閎擔任中常侍,更使王閎嶽父蕭鹹、蕭育兄弟並在朝廷為官,皆受重用。

董賢之父董恭欲與蕭家結為親家,便央人替兒子董寬信求娶蕭鹹女為妻。

蕭鹹聞言惶恐,對媒人辭謝道某是何等樣人,敢跟大司馬家結親?

媒人此乃門當戶對,當世佳配,大人何必自謙如此?

蕭鹹尊使悄言!請歸報董少府,下官實不敢當。

媒人則我如何向少府大人回話?

蕭鹹如此,則不敢有勞尊介,我使小婿王閎親自登門告罪便是。

媒人不解,但也不敢再說,隻得告辭而去。

蕭鹹於是叫來女婿王閎,命其往董府辭謝求婚之事。

王閎自也不同意這門親事,乃趁次日散朝之機,向董恭表達嶽父不敢高攀之意。

董恭不悅,搖頭歎道我家因何得罪天下,被人害怕至此!

鏡頭轉換,數日之後。

漢哀帝在麟麒殿擺宴,與董賢父子及親屬聚飲,王閎兄弟侍中、中常侍都在旁侍候。

灑過三巡,哀帝酒意上湧,眼望董賢而笑道我欲效法堯禪於舜,卿謂如何?

董賢未及回答,王閎已起身昂然言道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所有者。陛下繼承帝係,應傳位於子孫直到無窮。世代相傳大事至重,陛下幸勿信口言之!

漢哀帝默然不應,董賢臉上變色。稍頃,哀帝遂將王閎趕出,吩咐以後不許侍宴。

元壽二年初,董賢住宅落成,建造極為堅牢,但外大門無故自壞,董賢心厭惡之。

其後未過半年,至六月二十六日,漢哀帝忽然駕崩於未央宮,至此方知先兆於此。

皇帝駕崩,內侍急報太皇太後。王政君聞報,不待舉哀,迅速移駕未央宮,連日連夜部署王氏子弟,命各帶家甲禁軍,先控製朝廷中樞。

王政君奉寶郎何在?

奉寶郎臣在。

王政君皇帝大行,傳國玉璽可在你處?

奉寶郎啟太皇太後,天子臨終之前,已將玉璽交給大司馬董賢。

王政君豈有此理!

王閎插言太皇太後不知,半年之前,皇帝便有意禪位於董賢矣。

王政君我大漢江山社稷,豈可交由外姓之人!你速帶兵去,命其交出玉璽!

王閎諾,臣遵旨!

於是帶兵而去,未至片時即歸,呈上傳國玉璽。

王政君大司馬今在何處?

王閎隨臣前來獻璽,因無旨傳見不敢入內,現在午門外候命。

王政君宣他入內。

王閎應諾,與承旨官同出,傳喚董賢入內。

董賢上殿,見王政君昂然高坐,便感不妙,隻得大禮參拜臣參見太皇太後。

王政君罷啦。我來問你,卿為三公之首,將如何安排大行皇帝喪事?

董賢回答不出,免冠道歉皇帝陛下猝然大行,臣實措手不及,惟太皇太後之命是聽。

王政君不是大行皇帝猝然駕崩,實是你太過年輕,不諳國典之故。這也罷啦,也難怪你。新都侯王莽前任大司馬時,曾處理過先帝喪事,知曉舊例,我令其助你。

董賢叩謝太皇太後聖明,臣惟命是聽!

王政君冷冷一笑,遂遣承旨官持節,召見王莽入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莽奉旨入宮,路上心中早有計較。到達朝堂之後,先與尚書耳語一陣,尚書頻頻點頭。王莽隨同承旨官入內,向王政君大禮參拜臣王莽參見太皇太後。

王政君賜平身。

王莽臣謝恩。

王政君卿可知召你進宮,所為何事否?

王莽臣不知,或與大行皇帝喪儀有關?

王政君點頭,正欲說話,尚書執笏而入,拜倒高呼太皇太後,臣有本上奏。

王政君有本奏來。

尚書臣不懼萬死,要彈劾大司馬董賢大不敬之罪。

董賢在旁聽見,顏色更變。

王政君你果然罪該萬死,竟敢彈劾當朝三公之首。不知所為何事?

尚書董賢正因高居三公之首,且受先帝殊寵,卻在先帝臥病時不親侍藥,故有大不敬重罪。若不重懲,則何以約束朝中眾卿?

王政君如此說來,卿言甚是。怎奈皇帝剛剛大行,不宜對朝中重臣擅動刑罰。也罷,哀家可以法外施恩,免除對大司馬董賢懲處,但自此之後,不得出入殿中司馬府門。董賢,對此薄懲,你可有不服?

董賢臣知罪,臣願受罰,並謝太皇太後恩典。

於是悻悻地磕一個頭,退到殿庭以外,免冠赤腳,跪拜謝罪。回府之後,一夜無眠。

鏡頭轉換,日落日出,又是新的一天。

次日清晨,謁者持太皇太後詔書,徑至大司馬府給董賢下詔。董賢跪接,聞其詔略雲

自高安侯董賢入宮以來,陰陽不調,災害並至,平民遭罪。董賢不懂事理,擔任大司馬重職,身為三公之首,近不能服眾,遠不能退敵安邊。今收回大司馬印綬,罷官回家聽勘。

謁者宣旨已畢,將旨意塞入董賢手中,轉身出門便回。

董賢臉如死灰,愣怔半晌,驚懼至甚,便與妻子吞毒自殺。

家人恐懼,趁夜埋葬,不敢聲張。

王莽探知董府出喪,且驚且喜,又指使大司徒孔光,上奏太皇太後董賢以諂媚邪佞封侯,父子把持朝政,兄弟並受寵愛,大舉建宅築塋,與皇上陵墓無異,費用以萬萬錢計,國庫因此空虛。又父子傲慢不敬帝使,受賞不拜,罪惡昭彰。董賢自殺伏罪,父董恭又在棺上塗朱,雕以四季之色,左蒼龍,右白虎,上附金銀日月,以玉衣珠璧裝殮,僭越無以複加。臣以為董恭不宜在朝,並請將其財物沒收,所有靠董賢任職者都予免官。

太皇太後準奏。詔命將董恭、董寬信與家屬遷到合浦,董賢母回故鄉巨鹿。沒收變賣董氏財產,並命開棺,露現董賢屍骸檢驗。

畫外音董賢忽起忽落,傳奇人生就此落幕。

董賢既死,太皇太後王政君遂與王莽合謀,議立新君。

因哀帝無子,嗣君便隻有在宗室諸王中選立。王莽為便於日後弄權,不肯於宗室中擇其年長者,便提議迎立年僅九歲中山王劉衎登基,太皇太後無甚主意,自是一說就肯。

九月初一辛酉日(公元前1年10月17日),中山王劉衎被迎入長安,即位為帝。

以王莽為首,率領群臣眾卿羅拜丹墀,山呼萬歲,是為漢平帝。

平帝高居禦榻,鸚鵡學舌般賜令眾卿平身,宣布次年改元元始。

字幕劉衎原名劉箕子,漢元帝劉奭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生母衛姬。

畫外音自此之後,王莽繼為大司馬,輔朝執政。遂以太皇太後詔書名義,將丁、傅兩族之人全部罷官,丁氏一族並被趕回原籍。又將傅皇後降稱共王母,丁後貶稱丁姬。

是日太皇太後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百官聚於朝廷東廳,朝賀平帝,三拜九叩,拜舞起居。

漢平帝眾卿平身。可有本奏?

禦史大夫臣等眾卿,聯名上奏。

漢平帝儘管奏來。

禦史大夫今有大司馬王莽,自先帝大行以來,儘心王事,救傾扶危,有撥亂反正大功,功在社稷,猶如周公輔成王時崇高,功德巍巍。臣等以為如此大功,當封為王。

漢平帝大司馬之意若何?

王莽臣雖有微功,分所當為。眾卿此議,雖是一番美意,但臣謂絕計不可。

漢平帝卻是為何?

王莽休說臣之微功難符此賞,便是當年高祖之時,便曾立白馬之盟,非劉姓不得封王。微臣何人,敢破此例?

漢平帝眾卿之議,非為無由;大司馬之辭,亦非無據。即是如此,可特賜大司馬號為安漢公。更因扶立寡人之功,詔命對眾臣俱都加封,賞賜天下臣民爵一級。官吏在位二百石以上,試用期未滿者,都按已滿看待,給予轉正任用。

禦史大夫及眾卿陛下聖明,臣等謝主隆恩!

當時班部之中有博山侯孔光,時任光祿大夫,心中暗思王莽權勢日益強大,凡與王政君有仇者,睚眥必報,儘行誅殺。我乃前朝宰相,若與其同處朝堂,如何得保長久無事?

計議已定,於是越班而出,持笏上奏臣啟陛下,今有安漢公赤心輔政,我大漢社稷必當穩如磐石,安享太平。臣今老矣,耳聾眼花,有心無力,故請告老,退職還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漢平帝聞此,不敢回答,眼望太皇太後。

王政君安漢公以為如何?

王莽博山侯雖然年邁,但尚未達古稀之年。更為百官楷模,豈可擅離朝堂?為臣以為,既然孔侯不耐政務繁劇,大可委以清閒職責,以慰眾望。

王政君何謂清閒之職?

王莽今皇上雖然聰睿異常,但畢竟年幼,臣謂應給其安排宿儒,以為師傅,朝夕教導為政之要。博山侯乃是前朝丞相,天下儒林之冠,恰當此任。

王政君卿言甚是有理。皇帝陛下,便依安漢公之奏,可拜博山侯孔光為太傅,官位四輔之首,領給事中,負責宿衛供養,在宮禁之中辦公,負責供給衣服、車馬及食物。

漢平帝就依太皇太後。

王莽及眾卿陛下聖明,臣等恭賀太傅。

孔光臣謝主隆恩。

畫外音次年,孔光又升任太師,王莽自己則擔任太傅。孔光深諳木秀風摧為官之道,此後經常稱病,不敢與王莽並列朝班。王莽就此獨攬朝綱,指使群臣上奏,頌揚自己功德。漢平帝複加給王莽宰衡稱號,雖處公爵,但位於諸侯王之上,統率百官。

孔光看到此種情形,知道王莽篡位之意已明,自己若不從逆,必受其害,更感到恐慌,於是再三上表,堅持稱病辭職還鄉。

太皇太後王政君覽奏,便下詔書太師孔光乃是聖人後裔,先帝太傅之子,德行純正端方,道義學術精通,擔任四輔之首,輔助皇帝。雖年邁有病,但似此德高望重大臣,是國家重器,仍不可缺。《周書》說‘毋棄老成’,其國欲興,須重師道。詔許太師孔光不用上朝進見,每十日賞賜一餐。賜給太師靈壽杖,黃門令給太師在宮禁之內設置坐幾,太師進入宮禁之內可持杖,並賞賜十七種食,回府第養老,下屬官員仍按照常規辦公。

元始五年,孔光在家中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一歲。

王莽奏請太皇太後,命九卿策書,贈給太師博山侯印綬,賜馬車、棺材、金錢、雜帛。由少府供設帷帳,派諫大夫持符節同謁者負責喪事,博士負責喪葬禮儀。

臨喪之際,太皇太後王政君特遣中謁者手持符節前來吊唁,公卿百官共同吊唁送葬。時用喪車及副車各一乘裝載,皇帝羽林衛軍及諸儒生,合計共四百人。送葬車一萬多輛,用五百名兵士掘穴下棺,墳墓隆起,同大將軍王鳳葬禮相同。贈諡號為簡烈侯。



最新小说: 重回七零,聽到心聲的我全家嘎嘎亂殺 重生複仇:渣男你彆想逃 冷戰三年,嫁人後傅少他悔紅了眼 複仇之路的夜上海 我懷了先帝遺腹子,九皇叔他父憑子貴 雪中:吳家劍塚酒劍仙,劍開天門 我,葉辰原來是頂尖高手 綜影視:想穿誰都行! 桃花弄 異世轉生自由自在重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