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郡署,太守官衙。
內室之中,諸葛珪僵臥榻上,遺容麵色平靜,便若熟睡。
床頭放著兩封遺書,分彆留給瑾、均二子,和遠在長安的胞弟諸葛玄。書中講明少帝身份,聲稱自己不敢承擔天子之父大逆罪名,更不能受天子跪拜之禮,唯有以死避之。遺命兄弟諸葛玄及二子,此後務須並力扶佐少帝,成就複興漢室大業。
諸葛瑾昏而複蘇,見書大哭。史子眇、諸葛亮聞聲趕來,各自流淚痛惜。
諸葛珪即死,哀書發到洛陽,二爺諸葛玄心懷悲痛趕回泰山,為兄長治喪。
字幕諸葛玄,琅邪陽都人,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諸葛珪次弟。
諸葛玄初為袁述屬吏,受袁術薦表為豫章太守。劉表平定荊襄七郡,就任荊州牧,豫章是屬荊州該管。諸葛玄遂奉劉表之命出使長安,上報荊州政事於董卓。
不想行到洛陽,聞說董卓已經伏誅,因此遲滯京師,未定下步行止。
諸葛玄陡獲兄長病逝之信,不由大悲。遂令隨從先回襄陽,向劉表報說朝中變故;自己則隻帶領書僮仆從,前赴泰山,照料兄長諸葛圭後事。
回到家中,見到兄長遺書,又聽兩位侄兒敘述,方知事情緣由始末。當時痛哭難當,即率瑾、亮、均三個侄兒辦理喪事,並發訃告於朝廷。
喪期已罷,諸葛玄令三侄除了孝服,遣散仆從,與史子眇商議,就此南下依附劉表。
史子眇自然同意,然而擔心少帝一路安危,遂率胡、臧二人,隨同南下。
鏡頭閃回,按下少帝逃往泰山,變身諸葛亮,複說京師洛陽。
蔡七遵奉家主之命送信到玄都觀中,騎馬回到府中,不見家主蔡邕回來,心下煩亂。
黃昏日落之際,獄吏押送蔡邕屍身還家,說與被太尉王允下獄縊死之事。夫人及女蔡琰撫屍痛哭,幾度昏厥,哀毀愈恒。
蔡七頓足號哭,當下拔劍長嘯,便要衝進太尉府內,去與王允拚命。
何氏夫人急忙止住,勸了半晌,蔡七這才恨恨而罷。夫人遂命女兒蔡琰起草作表,來日上奏皇帝,乞送丈夫蔡邕骸骨還鄉,回歸原籍陳留。
獻帝覽奏,歎息良久,亦恨王允下手之狠,即下詔賜錢十萬,準其家人扶靈還籍。
何氏夫人即擺靈堂設吊,一邊令蔡七收拾行李車仗,訪尋買主典賣府宅。直待五七過了,即辭彆京中故舊臣僚,扶靈啟程還鄉。
蔡琰與母親離了長安,一路上頻頻回首。想起十五年前亦曾走過此路,爭奈彼時玩伴史侯劉辯已被李儒害死,從此陰陽相隔生死陌路,此生再也不能相見。
在車上且走且想,回憶劉辯當年音容,不由流下淚來。
閃回結束。一道殘陽映照淘淘黃河,赤紅如血。
鏡頭轉換,按下洛陽,複說關中。
董卓即死,部將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率部逃居陝西,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
獻帝將求赦之表遞予王允,就回太尉意下如何。
王允反複權衡,主意不定,忽然想起白起坑殺趙國降卒之事,遂斷然奏道西涼之兵向來剽悍,自兩漢以來動輒造反,未曾停歇。其三萬大軍跟隨董卓東來,犯下惡逆大罪,如全部赦免不究,恐反至猜疑恐懼,以為朝廷欲收而殺之,更速其變。不如懲其女婿牛輔,並幫凶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餘眾皆不問罪,委以關東諸侯中能者轄之為妥。
獻帝點頭,又問呂布卿意如何?
呂布本意隻殺牛輔,赦免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收為自己心腹羽翼。因見王允殺意已決,恐其多疑,於是奏道太尉所言是也。臣另有本奏,乞望陛下允準。
獻帝儘管奏來。
呂布除賊討逆,莫大之功。前所沒收董卓財物,臣請賞賜公卿將校,以酬功臣。
獻帝未答,王允已經大疑,斜睨呂布一眼,向上啟奏此計萬萬不可。董卓攬政數載,將舊都洛陽富戶掃蕩淨儘,積此貨資,以致天怒人怨。長安殘缺,多處需要重建,禁軍衣甲皆蔽,兵甲不備,士民無食,皆陷饑寒。溫侯但知施惠眾卿諸將,不懼惹怒天下乎!
呂布太尉息怒,下官焉有此意?
獻帝太尉是老成謀國,所言甚是。董氏所積贓款,自當用於社稷,不必再議。
當日朝散,呂布恨恨還家,心中懷恨王允。自此之後,王允隻因平日看不起呂布,隻以劍客武夫待之,因恥於同掌朝政,故凡呂布所請,儘力為難。
究辦李傕等詔書尚未及發出,早有董卓餘黨探知朝廷意圖,遣使飛馬回至陝西,報與牛輔、李傕、郭汜等人,說王允要儘殺西涼諸將。
牛輔覽書大驚,當時沒了主意,即問眾人朝廷不肯敕免,公等是何意見?
李傕說道既然求赦不得,不如各自逃生。
郭汜、張濟、樊稠麵麵相覷,心下更慌,不知如何應對。
座中忽然立起一人,高聲叫道萬萬不可!諸君若棄三軍單行,則一亭長即能縛之,擒獻朝廷。不若以手下本部鐵騎,誘集陝人殺入長安,聲言與董公報仇。其事若濟,則殺王允以報太師,後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各人走亦未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聲如洪鐘,滿室皆驚。眾人看時,見說話的卻是謀士賈詡。
字幕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人,前漢名士賈誼後裔。初舉孝廉為郎,繼為董卓部將,以太尉掾升討虜校尉,在董卓女婿牛輔軍中為謀士。
畫外音賈詡作為大儒賈誼後裔,自身又為儒士,雖在董卓帳下效命,但與董卓本無恩義,隻懷存身糊口之念。因早年與蔡邕過從甚密,關係莫逆,今聞蔡邕死於王允手下,驚痛之下,便想借西涼兵以誅王允,假公濟私替好友報仇,故此挑唆李郭等人造反。
李傕等人聽了賈詡之言,皆以為然。遂依其計策,派人流言於整個涼州王允將欲洗蕩此方之人!徒死無益,能從我反乎?
涼州將士聞此,哪個不願保命,且圖富貴?於是聽到流方,眾皆驚惶願從。未過旬日,李傕便即聚眾十餘萬,並請牛輔守住陝西,其餘諸將分作四路,殺奔長安。
王允聽知西涼兵來,急與呂布商議。
呂布依仗己勇,哪將這些人放在心上?遂大言道太尉放心。量此鼠輩,何足道也!某不用朝廷禁軍,隻請引部下並州兵馬,與同鄉李肅將兵出敵,必獲全勝。
王允準行,再三叮囑雖有必勝把握,也需小心在意。
呂布便與李肅引兵出城,離長安五十裡紮下營寨,以待西涼之兵。
第五日上,西涼軍大至,與官兵兩軍對壘。呂布欲試敵軍戰力,先使李肅出戰,自己在後掠陣。李肅領諾出陣,趁西涼兵遠來疲憊,毫不吃力,先贏了一陣。
李肅自恃滅除董卓有功,王允又不重賞。今見呂布封侯,心中不忿,故此臨戰之時不求有功,先求無過,不出全力。未料西涼兵甚不經打,隻稍展身手,便即獲勝。
呂布大喜,當夜在帳中置酒,與李肅賀功。
李肅不見呂布敘論己功,隻是勸酒,更加不忿。於是放量痛飲,當夜大醉,回歸本寨,也不置流動哨兵,倒頭便睡。心想若是西涼軍前來劫寨,自有呂布低擋,管他娘的罷。
將至夜間三更,忽聽四處喊聲大起,營內一派火光,照徹天空。
李肅大驚而起,披甲托槍上馬,見四下裡皆是西涼之兵,方知是被賈詡用計劫了營寨,後悔不及。於是收集殘部,回歸大營來見呂布,報說一時不察失機,敗了一陣。
呂布聞報,勃然大怒,不由分說,即刻下令斬了李肅,懸頭軍門。
諸將見因虧了一陣,便將勇將李肅斬了,不由麵麵相覷。呂布斬了李肅,親自領軍前進,正迎著李傕軍馬,不等列陣,便挺戟躍馬直衝過來。
李傕不能抵當,退走五十餘裡,方才紮住兵馬。西涼眾將皆懼,不知如何抵擋。
賈詡嗬嗬笑道那呂布徒恃武勇,並不難破,諸公若依我計,勝之易如反掌!
李傕便問不知計從何出?
賈詡不慌不忙,當場獻策呂布一勇之夫,既勝一陣,必生驕惰之心。來日對陣,將軍可與郭汜各引本部兵馬,仿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以此拖住呂布,隻管糾纏,卻不與其正麵交鋒。張濟、樊稠二位將軍分兵兩路,偷偷拔營,從間道徑取長安。
李傕等聞言大喜,於是各散,照計而行。
張濟、樊稠連夜起營,引兵繞小道而行,直至長安城下,將城池重重圍定。張濟佯作攻城,樊稠卻在呂布來路設下埋伏,隻等他入套。
長安受困,王允大慌,急忙遣人出城去召呂布,回兵退敵保駕。
呂布正被李傕、郭汜遊擊戰法鬨得頭昏腦漲,精疲力儘,聞報張濟、樊稠兵圍長安,便即無心戀戰,撤兵回保京師。
李傕、郭汜見狀,率領大軍隨後殺來。
呂布行至長安城外,果中樊稠埋伏,張濟亦撤圍城之兵,前來合圍。呂布大敗,仗著馬快戟重,殺透重圍,奔至城下。王允急令開門放入,卻已折兵近半,士氣低落。
賈詡不與呂布喘息之機,慫恿李傕緊追而至,將十萬精兵重重圍定京都長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分彆圍住四門,日夜攻打,聲稱隻殺王允,與董太師報仇雪恨,不反朝廷。
呂布雖然勇猛,架不住西涼軍多將廣,四麵應付不迭。又出戰多次不利,隻得命令扯起吊橋,緊守城門,以待勤王兵至。
這一日,忽聞西門炮鼓連天。門將派人入報城外張濟軍中有一個少年將軍,專門搦戰溫侯呂布,且令五十個大嗓門軍士,齊聲罵戰,出言不遜。
呂布大怒,遂命大開西門,騎赤兔馬,挺方天戟,率一千兵突出城來。出得城門,過了吊橋,令將陣勢列開,穩住陣角。
鏡頭轉換,長安西門城外。
呂布排列陣勢,手挺鐵戟,坐在赤兔馬上,凝目向對麵陣中觀望。
見彼陣前為首兩騎,上首便是張濟。下首一個青年將軍,胯下白馬,掌中虎頭金槍,素袍銀甲,五彩戰靴,殺氣騰騰,百步威風,卻不認識究是何人。
呂布縱馬上前,來至兩軍之中,將戟尖向對麵一指,罵道不知死囚徒!董卓已死,爾等皆是無首之鬼,不思自首悔過,尚敢在此耀武揚威!溫侯呂布在此,哪個過來交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那白馬銀槍將軍縱馬上前,罵道匹夫呂布,你這一身富貴,到底來自何人?某聞你兩次弑父,今從陝西來此,會的便是你這背主忘恩之賊!
呂布被罵到痛處,氣得兩個鼻孔冒煙,喝道賊奴,報上名來再戰!
來將冷笑也罷,便讓你死個明白。某乃驃騎將軍張濟之侄張繡,人稱北地槍王者是也!廢話少說,著某的槍罷!
話猶未了,一招鳳凰點頭,將金槍舞動,已有三個槍尖直到至呂布麵前,主刺哽嗓,捎掛兩肩。這杆金槍有個名目,喚作“百鳥朝凰槍”,呂布卻是不識。
鏡頭閃回,敘述張繡來曆。
張繡本是驃騎將軍張濟之侄,自幼過繼於張濟,便即父子相稱。少年之時曾受河西武術名家童淵親手指教,槍法如神,與益州大將張任是同門師兄弟。
張繡學藝既成,便隨同張濟效力於董卓麾下,東戰西征,從無敗績。因其槍法在西涼一帶沒有敵手,軍中諸將送其美稱,號為“北地槍王”,與名將馬騰之子馬超齊名。
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之時,金城麹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張繡時為縣吏,與劉雋交好,於是單槍匹馬闖進府衙,當眾刺殺麹勝,割其首級而出。
衙中軍士來趕,被張繡引弓射殺數人,其餘人便不敢再追,逃回府衙閉門不出。
經過此事,張繡聲望雀起,本郡之人都認為張繡義氣參天,無不願從其遊。
於是張繡招合少年數百人為私人部曲,編於從父張濟軍中,因此而成為本地豪傑。
閃回結束。張繡本來與牛輔共守陝西,因被張濟以書招致,故此來戰呂布。
呂布見張繡竟敢小視自己,不由大怒,即催坐下赤兔寶馬,挺戟應戰。兩邊催鼓,搖旗呐喊,分彆為主將助威,直戰了四十餘合,難分勝負。
呂布稱奇,暗道師父左慈仙長說過,我這杆畫戟天下無對。隻有河西童淵,其槍法學自昆侖王母一派,可與我武藝匹敵。觀此張繡槍法,莫非出自昆侖一派?
想罷戟法加緊,二馬盤旋,又戰二十回合,各自精神倍長,兩邊諸將都看得發呆。
二人正然酣戰,忽聽鼓聲震天,西涼軍三路兵馬殺來,合擊呂布之軍。原來是賈詡在李傕營中,聽聞西門外呂布出戰張繡,以為機不可失,故使李傕傳令三軍,一起殺奔西門。
呂布抵敵不住,隻得回馬,將畫戟向空中高舉,命全軍退入城內,將城門緊閉。
李傕大驅西涼精騎,追至吊橋邊上。太尉王允當時正在城上觀戰,放進呂布,即命投石放箭,以阻敵軍。亂箭如雨射下,西涼將士寸步難進,李傕急命止攻,勒兵回營。
經此一戰,張繡一舉成名,北地槍王之號無人不知。
呂布本來不敵西涼諸將,見又添了勁敵張繡,更是誌氣喪儘。無可奈何之際,便是督兵守城,也漸漸懈怠。
長安城中卻有董卓餘黨李蒙、王方,見此機會難得,趁夜將密書射出城外,與李傕約為內應,次日三更打開城門,偷獻長安。
李傕大喜,通報郭汜、張濟、樊稠等三將,各引本部兵馬,至期聚於城下。
三更將到,隻聽城內喊聲突起,城頭火光大盛,城門打開,吊橋放下。隨著一聲號炮,四路西涼軍一齊擁入。
呂布時在南城門口,登時陷入重圍。由是左衝右突,見敵兵如同潮水一般湧至,知道攔擋不住,隻得引數百騎隨從入城,奔向皇宮。
來至青鎖門外,便是當初刺殺董卓之處,呂布停住赤兔寶馬,招呼王允一同逃走。
王允立在城樓之上,對呂布說道若天子祖先有靈,能賜福社稷,我即心滿意足。如若不能,便以死報效朝廷可也。國家遭難,棄皇上自顧逃命,我不忍為。你可去投河北袁紹,鼓勵關東豪傑,要念及列祖厚恩,共赴國難君危。
說完這番言語,便扶獻帝逃至南宮掖門城樓,自己親自仗劍護持左右。
呂布無法可想,耳聽身後殺聲漸近,隻得舍了家眷出城。出了東門,本欲去投袁紹,但見北麵西涼兵多,隻得向東南殺出,至淮南往投袁術。
當時張繡正在西門,東城並無大將。西涼兵知道呂布英勇,不敢追擊,放他去了。
鏡頭轉換,古都長安城內。
城門既陷,李傕等人引兵攻入內城,縱兵擄掠,到處放火。西涼兵趁機搶劫富戶,奸淫婦幼,大開殺戒,京城吏民由此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終日號哭之聲不絕於耳。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滿朝公卿,由此遭難。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人,均被亂軍所殺;府中積蓄,亦被搶掠一空。
賈詡見此,急請李傕下令止殺止搶,卻如猛虎出柙,遏製不住,收效甚微。
李傕等諸將擁兵至南宮掖門,見到獻帝和司徒王允,下馬參拜天子,以禮相見。
獻帝問道你諸將意欲何為?
李傕禍國者乃是太師,我等何罪,陛下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