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撿漏,大馬坎場口的半山半水石還真是很容易撿到大漏的一類原石。
至於能撿到漏的原因,就在於它主要是玩色的。
玩黃翡。
玩紅翡。
玩黃加綠。
正所謂一色值千金,這三者中的任何一種,隻要能玩出種色俱佳的高品質料子來,就必定大漲甚至是暴漲。
而之所以有可能大漲的原因,還跟半山半水石本身的特點有關。
所謂半山半水石,是指原石在諸如地震之類的地質作用下,從翡翠礦脈上脫落之後,先跌入河流之中,接受流水的搬運和衝刷,然後又在河流乾枯或河流改道之後裸露於地表,接受了一個長期的風化過程,形成了獨特的風化皮殼。
再接下來,這些被風化過的原石又被深埋入地底,在富含鐵離子的環境中經曆一個漫長的二次成礦過程。
也正因為如此,半山半水石不像大馬坎水石一樣,具備皮薄霧薄水長的特點,而是變得相對難以判斷。
最為關鍵的是,半山半水石最值錢的,並不是裡麵的玉肉,而是在皮殼之下,包裹在玉肉之外的那層霧層。
說白了,主要就是賭霧層,裡麵的玉肉反而是次要的。
既要賭霧層的種和色。
還要賭霧層的厚度。
而霧層厚度這種東西,一旦有比較濃鬱的黃或紅色來遮掩,是很難通過打燈的表現來準確判斷其厚度的,就算是再有經驗的行家,也很難做到這一點。
必須得靠高深的綜合相玉水平才行!
這就導致了,這類石頭的博性相當之大。
博性一大,撿漏的空間自然就大了。
當然,既然博性大,那也存在著大垮的可能性。
那對於魏陽來說呢?
對他來說,難度自然不算大,畢竟它的博性再大,也不可能大過上天入地的莫灣基黑石頭,毫不誇張地說,想從這些大馬坎的半山半水石中撿漏,他都用不著請老爺子出馬了。
於是,他取出了自己的強光手電,先對著貨架上一排排石頭掃射了起來,開始最基本的篩選過程。
想要從眾多的原石裡,選出品質上乘的紅翡、黃翡或黃加綠,當然是有技巧的。
技巧之一,就是皮殼的沙粒必須得足夠細膩。
遠光燈打過去,不能在皮殼上發現明顯的蒼蠅翅。
這一點是極為重要的。
假如是彆的翡翠,就算晶體顆粒粗一點,隻要致密度足夠,也就是種夠老,也是勉強能用的,用來雕刻牌子掛件的話,就算做不了人物,也可以雕動物、山水之類的。
但對於紅黃翡來說,一旦晶體顆粒過粗,就相當要命,根本就沒法用,做出來的東西會很難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紅黃翡是次生色,鐵離子主要是沿著晶體顆粒間的縫隙滲入進去,一旦晶體顆粒太粗,打燈倒是看不出來,可一旦做成成品,就會顯得色極其不勻,看起來五彩斑斕,顆粒感很重,極其難看。
技巧之二,是原生礦品質不能太高。
最好是細糯種。
之所以如此,則是因為,假如翡翠的原生礦種太老的話,鐵離子就很難滲入太深,所形成的紅霧層或黃霧層就不夠厚。
技巧之三,是它的皮殼,也就是風化層可以不要求像水石那麼光滑,但一定不能太厚,並且也不能太乾,最好能稍稍帶一點油性。
皮殼太厚,說明原生礦種太嫩,想通過二次成礦過程催生太高品質太難太難。
至於為啥最好要帶點油性,當然是因為,油性原本就是二次成礦效果好的特征之一。
掌握了這三大技巧,再結合皮殼的其它特征,以及燈光表現,基本上就能將原石的具體品質,包括霧層,也包括裡麵的玉肉判斷出七七八八。
毫無疑問,這三大技巧對魏陽來說是完全不成問題的,於是,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在貨架上來來回回反反複複地挑選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