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這些,啟邦兄,還有一件事,是這樣的……”
王援朝想和馬會合作賣馬票,這個,算是溝通的重頭戲了。
馬票,也就是港人口中的“馬標”,是早年在香江舉辦的一種將賽馬與攪珠結合在一起的彩票形式,最早於1931年由香江賽馬會發行。
馬票可分為大馬票與小搖彩兩種,先以攪珠方式產生入圍號碼,並將相關號碼隨機各編配一匹馬,當中隻有一部分馬匹會在指定的馬票賽事出賽。
該賽頭馬對應的馬票即為頭獎馬票,二獎馬票和三獎馬票也依此而定,其餘入圍號碼可得現金獎。
當年的馬票彩金,若頭獎為一百萬,二獎則為約二十四萬,三獎為十二萬,另有入圍獎約一百個,可獲派約一萬元。
大馬票,一年三四次,包括秋季、春季及夏季大馬票。
小搖彩,每月一次,獎金數萬不等。
有不少婦女“創業”或兼職作馬票女郎,她們手持一迭馬票,在茶樓、酒家、戲院、碼頭前等公共場所推銷馬票,也有作“沿門托砵”式,向各店鋪兜售的。
往往開賽前,大馬票就銷售一空,十分搶手。
而彩票部司理,則為周啟邦老爹,董事周錫年。
王援朝覺得,這就太浪費了。
把賽馬當成乒乓球啊!
明明至少可以每周開一次的,是不是?不然多糟蹋賽馬啊!
看看最近香江街頭大小賭檔,在電台和報社的重重鼓吹下,那些社團分子賺的多high?
過去的“香江周”,效果明顯不如預期,很多外國商家,懾於局勢,暫時都沒敢過來,變成了香江人的自娛自樂,和年底的“工展會”有啥區彆?
老周爵士,還需要一份功績啊!
他王援朝,就是來送功勞的。
他前世是去過香江,自然也體驗過賽馬買馬票的。
比如獨贏,連贏,三重彩,單t,等等,五花八門。
獨贏():當場勝出馬匹;
連贏(q):當場頭兩匹過終點之馬匹,不要求指定名次;
三重彩(t):當場頭三匹過終點之馬匹,唯須正確指定有關馬匹名次;
單t:選中當場頭三匹過終點之馬匹,不要求指定名次。
其他還有很多,各項玩法,每項投注均依法例把總投注額按百分比抽起,餘額由中彩者按比例均分。
莊家賺手續費,贏家賺輸家的錢。不像彆的賭場,你的錢輸了,就輸給了莊家。
就是因為如此的公平,馬會對哪匹馬贏得比賽,其實無所謂的,所以香江賽馬,才成為世界頂級的賽事。如果王援朝沒記錯的話,他穿越前,年投注總額已經過千億港幣了。具體多少他就不知道了,畢竟他不是專業玩這個的。即便記得這些數據,也是去香江遊玩時,彆人跟他分享的。
馬會抽傭18,剩下的82給勝利的賭徒們瓜分。
抽傭的18裡,10是上繳當局的稅,8是馬會的成本和盈利,盈利還要大部分捐贈出去,至於怎麼捐贈,學校、公園、大樓,多了去了,說法就多了。
以至於曾經有個港督說過,香江是馬會、彙豐、怡和、港督來治理的,排名有先後。
王援朝當時去體驗的時候,單項賠率甚至能根據投注的金額變化,實時更新。
但當下沒有計算機,贏家賺輸家的錢,就很難實施了。統計就是一個大問題!
不過,難,不代表不可以。
多找一些人手就好了啊!
這錢,明明可以官府來掙的!平白滋養了那些社團分子,看的王援朝心疼。
本次比賽結束,現場抽出下次比賽的賽馬,由電視、廣播、報紙公布。
然後大家去買幾種類型的彩排,少規定一些項目種類,買馬票的,在各銷售點現場寫好甲乙聯,買者拿走甲聯,銷售點保留乙聯留底。
每天下班後,各銷售點通過電話和人肉,將數據彙總到馬會總部,比賽當天,則停止銷售,等待賽馬出結果。
馬會向當局繳納稅費,賺取手續費,剩下的獎池則由各獎項按確定的比例瓜分。
比如,王援朝的方案裡,馬會抽傭肯定不止18,當局收稅肯定也不止10,步子太大了容易扯到蛋。
馬會抽傭40,其中稅15,馬會成本和收益1520,銷售代理510,都能談的嘛。
另外,不同品種的馬票,比如獨贏,賠率肯定就低,三重彩肯定就要高很多。
然後買了馬票的人,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知道自己中沒中,中了每張馬票可以中多少錢,都清清楚楚,然後可以憑手頭的票根去領獎。
這樣一來,每周都可以搞一次啊!
不要低估人們不勞而獲想發財的心思啊!
香江稅收很低,政府現在賣地又艱難,賽馬會的繳稅,當局會不喜歡麼?
而且,這樣一來,賽馬的關注度,更加上升。
特彆是現在有了廣播、報紙助陣,大家即便沒去跑馬地賽馬場現場觀看過比賽,也會對各馬匹“了如指掌”,推出新式的馬票,正當其時。
馬票,需要改革一下子了。
或者說,香江當局,需要更多的稅費收入。
王援朝在各地已經買了不少門麵,稍微改改,位置不用最頂級,想發財的人流會自己聚攏過去。
王援朝隻需要收取一定的傭金,用來支付房租、人員和管理費用。
他並沒有指望馬票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