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春交會開幕。
文工團表演完畢之後,不被允許在羊城逗留,他們在禪城休整之後,將會奔赴火車站,踏上了北返的列車。
王援朝則表示要去虎門憑吊一番,看看有沒有什麼靈感。
大家知道,王主任又要踏上他的創作旅程了。
他這會是正大光明的鐵路文工團革委會副主任,歌舞分團團長,《愛我中華》《我愛首都紅城門》《天路》等優秀作品的創作者。
因此,對於他的創作要求,羊城鐵路局的同誌們相當配合,聯絡了一艘民船,約定好17號的中午,奔赴60多公裡外,朱江口的虎門炮台遺址。
因為兩天後,文工團的大部隊也要去羊城火車站,踏上歸程的火車。
中午,王援朝按照約定抵達碼頭,民船和鐵路上安排的同誌倒是一直守候在這裡,對於這種級彆的領導,他們還是很客氣的。
順流而下,下午三點左右,就抵達了虎門炮台遺址附近。
鐵路上的同誌和船老大,都是能說的,幫忙介紹道:
位於山下臨江地帶的,那個叫威遠炮台;
建造在山上的,那個叫靖遠炮台,那個叫南山頂炮台,還有那個叫鎮遠炮台;
中間的兩個島呢,叫上、下橫檔島,島上分彆建有上、下橫檔炮台,是民族英雄林則徐在此布下“鐵索攔江”,“金鎖銅關”抵禦外國侵略軍入侵的古戰場。
島上依然可見火藥庫、練兵房、炮巷、虎門稅館、炮台等多處文物遺址。
而再往下遊十裡路,就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地方。
王援朝苦心孤詣的選擇此處,並不是真的來懷古,但被鐵路同誌和船老大的熱情解說所感染,不由拍著船舷道:
“洋人的船,再也不敢來了!因為我們的脊梁骨,立起來了啊!”
於是王援朝拿出紙筆,開始唰唰唰書寫起來。
大家也不敢湊上前觀看,但見王主任奮筆疾書,寫了一會,便收了紙筆,想來剛剛定是爆發了一些靈感了。
民船又去銷煙的沙角炮台附近轉了轉,眼看天色不早,船老大提議返航。
王援朝看了看表,道:
“再靠近點看看!”
船老大隻得再近一點。
反正他是經常看,都看麻了,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時間差不多了,王援朝才道:
“我們回去吧!”
得益於最近的廣交會,江麵上船來船往,比往日熱鬨多了。
迎麵過來一艘客船,船老大介紹道:
“據說是香江那邊過來的。”
王援朝內心道:
我當然知道了,我就是跟這條船過來的,而且在這磨蹭了半天,就是為了等它呢!
王援朝道:
“能靠近點看看麼?”
船老大頭疼大領導的奇思異想,不得不解釋道:
“我們船小,靠近了容易被吸過去,不安全。”
王援朝道:
“不用那麼近,你控製著安全距離。”
船老大又看了看鐵路聯絡對接的同誌。
鐵路同誌被王援朝灼灼的目光盯著,道:
“你就按照領導吩咐的,靠近一點吧。”
船老大無奈道:
“人家大船從上遊下來,我們小船,哎……各位領導坐坐好,我往航道中間靠一靠。”
鐵路同誌都乖乖的坐好,王援朝偏不,偏要憑風而立。
民船逆流而上,王援朝準備回來坐好,誰知腳下一滑,一頭栽進了江中……
鐵路上的同誌愣了愣,還沒反應過來,船老大已經噗通一聲,躍入水中了。
但是,在有預謀遁逃的王援朝麵前,船老大得努力注定是徒勞無功的。
附近的其他小船也過來施救,但都無力回天。
船老大濕漉漉的爬上船,幾乎要虛脫了。
鐵路上的同誌們急的團團轉,實在不敢想象,這回去該怎麼交代?
……
遺物隻有王主任的一個背包,裡麵應該是他的一本筆記,鉛筆,這個是大家看著他放進去的,其他的,他們也不敢擅動,還是回去上交吧。
……
羊城鐵路局收到這個消息,驚詫不已。
怎麼,怎麼就失足落水了呢?
據了解,王援朝主任在外麵跋山涉水好幾年了,按理說,不會出意外的,但偏偏出了不說,還怎麼就偏偏在羊城這邊出意外了呢?
還是眾目睽睽之下!
不過,除了聯絡的民船和作陪的工作人員,外人不知道其身份。
現在不是研究怎麼追究責任的事,是怎麼跟文工團那邊反饋的事。
至於想按下去,是按不下去的。
王主任是和文工團的演出隊伍一起從禪城過來的,在火車站和大家分彆後,才去了碼頭。
他的行程,文工團的人都知道,瞞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