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邦交政策中,大明一直將周邊諸國視為藩屬,至少在名義上是周邊諸國的共主。
事實上,大明和周邊諸國一直是互相獨立的存在。
兩國邦交,本應該屬於外交事宜。
但是有這個大義名分在,大明在處理周邊諸國事務的時候,總是把外交變成內政。
外交變內政,本應屬於大明的外交紅利那是一毛錢都撈不到,反而還要對藩屬國進行各種補貼。
藩屬國內部出現任何問題,都要找大明這隻大腿。
大明不管還不行。
比如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大明出兵出錢出糧幫助朝鮮王國抗擊倭寇。
除了朝鮮王朝對萬曆皇帝感恩戴德,朝鮮王國依舊尊大明為宗主國,最後其實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
從商業的角度看,抗倭援朝就是一場虧到姥姥家的買賣。
而且朝鮮王國曆來是一個“事大主義”國家,大明強大的時候他們自然尊重大明,大明一旦衰落,他們就會立刻給彆人當狗。
丙子胡亂期間,因為大明無力幫助朝鮮王國,朝鮮王國立刻改尊東虜為宗主國。
就這種毫無忠誠度的藩屬國,大明要之何用?
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宗主國名號,大明不得不在和周邊諸國的邦交中吃虧,甚至要打落牙齒和血吞,這就很不正常。
不管是當海盜,還是當呂宋國王,趙贏都是一個很務實的人。
沒有好處的事情,他堅決不會去做。
所以,他才會推動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解體,廢止大明和周邊諸國的藩屬關係。
要改變大明和周邊諸國的邦交關係,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周邊諸國升級國格,讓各國的大王當皇帝。
反正周邊諸國的國王心心念念想當皇帝,安南國王甚至偷偷地稱帝。
既然你們想當皇帝,大明宋王殿下就讓你們當個夠。
隻是國格升級後,大家都是帝國,最高領導人都是皇帝。
周邊諸國遇到困難的時候再想抱大明的大腿,大明可沒有義務幫忙,到時候,大明可是要加錢的。
而且趙贏深知,大明傳統的朝貢體係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大明的朝貢體係限製了中洲諸國的自主發展,也阻礙了大明與諸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趙贏的計劃是通過建立一個平等的邦交體係,讓中洲諸國能夠自主發展,同時大明也能從中獲得實際的利益。
他明白,隻有當各國都成為獨立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平等交流。
這樣的體係不僅能夠促進中洲諸國的經濟發展,還能加強大明在中洲的影響力,而不是通過傳統的朝貢體係那樣,僅僅依靠政治上的宗主關係來維係。
待時機成熟後,大明再牽頭組建一個中洲命運共同體之類的組織,大明就可以穩坐霸主的寶座。
諸國的使者都陷在國格升級的迷夢中不可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