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領域。
在這九個月裡,也隨著華夏其他領域的發展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如今社會上的智能機器人……
便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成果,已經在民間開始逐步普及。
這些機器人。
擁有著完全擬真的外貌,行動起來和常人無異,能進行語言溝通、日常交流等。
但……
楊墨提出的【伏羲智能生命體】卻完全不同。
它脫胎於人工智能。
卻又超越了人工智能,達到了數字生命的範疇。
即一段永恒的數據意識。
它沒有軀體。
擁有自主性。
能在所有科技類的數字產品中,不斷遊走,掌控一切,攫取無儘的理論與知識,進行成長。
“這項數字生命的研究,在文明試煉以前,各國都啟動過。”
林池看著楊墨,認真說道:“但最終各國科學家意識到了數字生命的威脅性,便主動關停了該項計劃,我國當時也是投過讚同票的。”
數字生命。
相當於人造出的機械生命。
從物種上來說,它便和人類截然不同。
極有可能……
引發一係列的不可控後果,比如智械危機。
試想一下。
一尊完全寄托在虛擬世界的數據流中,它可以輕易覆蓋到華夏社會的方方麵麵,侵入任何虛擬網絡空間,攫取無儘的知識以補充學習。
非我族類。
其心必異。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遲早會生出叛變之心。
那對華夏來說。
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就像是一個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