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山裡的多數山民們都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山裡的茶樹不算做經濟作物。
隻要能滿足山民們的日常所需即可。
當然,也有少數村民會將自家的茶葉拿去販賣。
但是,這種沒有細致管理且沒有精細製作的茶葉所販價格並不高。
據了解,山裡的茶葉製成乾茶之後,價格為三十元一斤!
是三十元一斤,足足五百克!
而不是三十元一克,也不是三十元一兩!
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連青菜都不如。
青菜的周期短,而且不需要製作,采摘也極為容易。
而乾茶從新鮮的茶葉變成乾茶,需要經曆漫長的生長。
從去年的春雨到今年的春雷。
在經曆過三百多個日子的細心滋養後,方能從老化的枝條頂端抽出嫩芽。
嫩芽的采摘十分費手,而且重量輕。
因而山民們都是等到嫩芽成穗,或者是有了好多片大葉子之後才采摘。
這略微有些老化的茶葉采摘起來則費指頭。
有時候掐不斷茶柄,還得使勁扯。
真是又費指甲又費手指。
茶葉采回去後,便是乾茶的製作。
山民們文化不高,對於各種高大上的精細製作並不精通。
因而采用的就是從古時候一代又一代人流傳下來的製作方法。
殺青,揉撚,烘乾。
就這麼幾個步驟,且每個步驟都會能簡則簡。
如此製作出來的茶葉十分粗糙,價格也極為便宜。
早些年的時候,賣二十五元一斤。
現在經過一波又一波的通貨膨脹才漲到了三十元一斤。
意識到三十元一斤的價格太過廉價後,村民們已經極少販賣乾茶。
都是以賣新鮮茶葉為主。
新鮮的茶葉也分等級。
但再好的等級,也不過是十元一斤。
較為低等的,則為五元一斤左右。
采一天的茶葉,約莫能掙百來塊錢。
這種本地茶葉並非改良品種,也不是什麼新的茶種。
而是山中原生的野生茶樹。
這種茶樹被古時候的山民們移栽之後,就一年又一年的利用茶樹的種子萌發新的茶苗。
因此,山裡的茶樹至今還保留著野生茶樹的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