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35歲的中年人,被大廠辭退了。
他們有很多人,被辭職以後,待在家裡,高不成,低不就?
有一些人,卻沒有被裁。
沒有被裁掉的人,在企業裡麵上班,天天也是提心吊膽。
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會被乾掉了。
因為每年,都有新的大學畢業生,源源不斷地進入職場。
他們這些“老人”,雖然有經驗,
但是,企業的老板,將付出更多的工錢。
所以,那些企業的老板,寧願用那些新人。
對於大多數35歲,和45歲左右的人來說,有一種狀態,就是處在瓶頸階段。
上不去,下不來。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夾縫中生存”。
……
你的周圍,有很多競爭對手,
如果,你忽視或者懈怠,很可能,就會被彆人打敗。
當然,書法家啟功,在當年,也以詼諧的方式,說過這種狀態,他曾經給自己寫過一篇很短的《墓誌銘》,其中就有這樣一句話,
“中學生,副教授。高不成,低不就。”(1)
有一些人,就正如啟功先生說的。
少數人,想往上爬,能力有限。
如果就這樣放手,讓自己掉下去,也不甘心。
那些人,曾經是這種狀態。
有一些人,現在正處在這種狀態之中。
在這種時候,最好能考驗一個人的耐力,和他的智慧。
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他所掌握的能力,是有上限的。
他的那個能力,達到天花板,就進入了所謂的瓶頸期。
如果你不加油,有可能,就走了下坡路3。
你處在那個夾縫之中,是非常痛苦的。
但,社會上,有很多強者,他們,也曾經處在夾縫底線,但是,他們為什麼能突圍出來呢?
就是因為,他能夠不斷地突破自我。
他們不甘心,後半生碌碌。
他們在白天,或者黑夜,積蓄著能力,積蓄著錢財。
有了商機的時候,他們就會換一條賽道,開出一條新路,跳出夾縫。
當然,一個人處在夾縫之中,也不意味著,你這個人所有的事情,都失敗了。
隻是說,你暫時處在夾縫之中,千萬不要處,因為外部不利的環境啊,大哭大鬨。
一定要像,那個大山裡麵的那種野樹一樣。
雖然是生長在石縫之中,但是,隻要有一點土,有一點水,就能夠牢牢地抓住石頭。
在石絕上,長出自己蓬勃的模樣。
……
今天的時間,還很多。
我再給你們,講個小故事吧。
某個地區,有一個人,他有40多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