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們舉個例子吧,清朝鹹豐年間的大臣曾國藩,他在考中進士以後,一直在京師為官。
因為他總是,以儒家的那套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也要求彆人。
如果他的同僚,乾了一些壞事,他就會上奏折,彈劾同僚。他彈劾同僚的次數多了,同僚們也把他孤立起來了。
還有一次,他的同僚一起做了個“局”,故意陷害曾國藩。
曾國藩痛不欲生。
後來,他請了假,在家裡思考,為什麼自己堅持原則、鐵骨錚錚,卻在官場裡,混不好,連一個朋友也沒有。
經過他反複的思考,終於醒悟到,為人處事,不能用儒家的思想,必須用道家的思想。
你必須和光同塵,你才能利用彆人,達成你的目的。
就是說,你這個人要看人的大方麵,不能總揪著,彆人的一些小錯誤不放。
因為每個人做人處事的方法,都不同。
你就算自己看不慣,也不要去管。
就算有人在背後,陷害你,隻要不是對你,造成了致命傷,你也要先忍著。
因為同僚,是你天天要見麵的人,如果你把他們,都得罪了,你自己會非常痛苦。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變,曾國藩的同僚們,都發現他好說話了。
從這個時候開始,那些同事們,對他的敵意慢慢消失了,所以,曾國藩也就不存在,那麼多敵人了。
曾國藩就把他的所有心思,都放在怎樣為國家,出謀劃策上麵。
有一次,他給皇帝寫了一些很好的建議,皇帝都采納了。
後來,也在現實中得到了驗證,所以,皇帝非常器重他。
這就是因為,你不要對彆人,抱有太高的道德期望,你必須承認,每一個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麵。
每個人說每一句話,做每一件事,他都是站在他的立場上,說和做的。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感到很開心。
如果,你總是拿著道德大棒,去打這個、去打那個,最終傷害的,是你自己。
你可以對自己嚴格要求,但是,你不能對彆人嚴格要求,把彆人,也逼成一個正人君子,那是不可能的。
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就是說,我曾經有一個朋友,叫小偉。
小偉的妻弟,曾經買房子,找他借了10萬塊錢。
在去年的時候,小偉的嶽母,又摔斷了腿,在醫院裡麵,花了很多錢,也找小偉借了5萬塊錢。
在今年三月份,小偉的嶽母出院了。
過了兩個月,小偉就去跟嶽母說,我們現在家裡也非常困難,你是不是把那5萬塊錢,先還給我們?
他的嶽母就非常生氣,還把小偉罵了一頓。
她說,我把女兒都給你了,我腿摔斷了,你給我花5萬塊錢,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小偉就非常生氣,他就回到家裡,跟他太太一說,他太太也罵他。
說那5萬塊錢,算得了什麼呢?
我媽重要,還是你這5萬塊錢重要?
而且我跟你講,你也不要找我弟弟,去要錢。
他買了房子,馬上就要娶媳婦了,他哪裡有錢,還給你啊。
難道我弟弟和你關係不親嗎?
小偉聽了這些話,就感到非常苦悶。他覺得自己花了這麼多錢,還受氣。
那天晚上,他和太太分開睡。
一人睡一間房。
到了第二天早上,他起來之後。
他覺得,那個醫藥費不要也行,但是那10萬塊錢,是借給她的弟弟買房子的,那筆錢必須得還。
當他把他的想法,跟他太太講了之後,他的太太把碗都摔了。
他太太罵道“我發現你,把錢看得非常重,難道我的弟弟,不是你的弟弟嗎?
我昨天跟你講了,我的弟弟手裡,沒有錢,他馬上要結婚了,還要花錢。
你現在還要找他討錢,難道你想逼死他嗎?”
小偉心裡的怨氣,徹底爆發了,他就和太太大吵大鬨,把家裡的東西,都摔了不少。
快到中午的時候,小偉出去了。
小偉出去之後,小偉的太太,就哭哭啼啼地打電話,跟她母親,把這個事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