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談談,封建時代的科舉製度。
有很多人說,黃巢末年的起義徹底斬斷了士族文化集團對仕途的壟斷,而且給宋以後的社會創造了一個屬於平民的階層,
世家大族徹底在曆史上退出了曆史舞台,其實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
因為士族門閥的好處也有,壞處也有,你不能隻看他的壞處,忽略了他的好處。
科舉製興起之後,科舉就成為了普通人進入仕途的最主要的門道之一。
科舉雖然在那個時期是比較公開公正的人才選拔路徑,但是隻有這種科舉完全由皇帝及其統治階層所控製。
因此選拔上來的人,都是皇帝所需要的那些人。
皇帝想把國家治理好,當然也希望重用那些有政治遠見的人。
但是那些偽裝成有學問的人,就比如一些馬屁精、一些偽君子,他們也會通過科舉擠進朝堂。
研究曆史,你會發現在南宋以前,在五代十國之前,漢唐整個朝代的文化士族。
雖然有很多問題和私欲,但大多數時候其所代表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們和皇帝的矛盾是,他們不在乎朝堂上坐的是誰,他們隻在乎他們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
像魏晉南北朝時期,這個關於選拔人才的機製,本來一般是九品中正製,也就是古書上說的察舉製。
因為當時的九品中正製,是按照祖輩的功勳和功勞來劃分等級的,就連皇帝都無法乾涉。
也相當於是世家大族,隨便可以往朝堂裡麵塞自己的人。
你看東漢末年的袁紹,他祖上就是四世三公,在朝堂上的影響非常大。
士族遍布天下,在他們所掌控的區域內,教育資源是先他們自己享用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有錢,他就當然可以讓他的子弟讀書。
窮人怎麼有可能去讀書呢?去讀書的希望是非常小的。
但是自從隋文帝推行科舉以後,特彆是到宋代以後,科舉製選拔出來的,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普通的中小地主階級的人。
而且他們思想非常頑固,也不知道變通。
科舉製的那個年代,特彆是宋朝、明朝對臣子的要求非常高。
但是人性複雜多變,100個人裡麵能夠出四五個忠誠的就了不得了,
你怎麼可能要求100個進士,都是忠誠的呢?這是非常不符合人性的。
因此自從南宋的宋明理學出現以後,這種偽君子、偽道學便在官場上泛濫存在。
有一些那個高利貸者,還有好多奸詐之徒層出不窮。
在二十四史中,都有這些奸惡之徒的專門傳記,比如宋史專門開列的奸臣傳、叛臣傳。
像什麼宋代時期蔡京等奸臣,還有秦檜,他也是科舉出來的,他還是什麼狀元,但是他確實是一個賣國賊。
還有明朝嘉靖時期的嚴嵩,他也是通過科舉考試考上來的,但是他是個禍國殃民的東西。
還有明末清初時期的漢奸範文程,這樣毫無人格底線的大奸大惡之人,在科舉製興起之前,還真沒有發現幾個。
可以說科舉製他雖然培養了一些人才,但是他所內在的弊病是根深蒂固的,根本無法消除。
為什麼社會上有一些人,對幾塊錢非常在乎,有時候甚至會和你爭,和你吵?
舉個例子啊,舉個例子就是我十幾歲的時候,我和我爸去親戚家。
我們從火車站出來以後,到親戚那個家還要走幾裡路,
我提議說打個的士也不過七八塊錢,但是我爸非不同意,還教育我說錢不好賺。
走一走還可以鍛煉身體,然後他就拉著我走的是小路,一路上他忘記那個親戚家的地址,還拉著人家問。
大概走了半個小時,我們才走到,後來我們問了親戚,進去才知道我們走了遠路,我當時非常不高興。
我就覺得為什麼不花那幾塊錢呢?該花的就要花,這麼一點,父子兩提的大包小包在街上走不難受嘛,是不是?
難道這樣就是節約了嗎?我不知道什麼是節約。
而且到現在,我的一個叔叔,也是這個樣子,有時候為了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如果那個東西的價格,不在他接受範圍之內,他就和人家砍價。
如果價錢砍不下來,他就不會要或者嘮叨幾句,說人家貴了就走了,我覺得這樣沒必要。
你不想買你就走嘛,你何必讓人家難堪,讓人家為難呢?是不是說人家做什麼呢?
但是他七八十歲都是70多歲了,都還是這個性格,我看也不可能改了,算了,這也是他自己的事,我也是管不了,唉。
——————
後來我看到了一個新聞,說的是有一個姓蘇的,他在某個地方的地鐵上廁所被收了1塊錢,後來他就把這個地鐵運營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定地鐵公司歸還他交的1塊錢。
這個事情,後來不知道是如何判決的。
我覺得這樣有些糾結不是很好,因為糾結在這些一些小事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不如放過他,你放過他,他也放過你,是不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你如果緊抓著不放,他也不會放過你。
但是有一種說法告訴我,你曾經有1000萬的時候,你會在乎被騙走幾百塊錢,幾千塊錢嘛,如果你有100萬的時候,你會在乎掉幾塊錢,幾十塊錢嘛。
是不是?人隻有在富裕的時候才會那樣大度或者那樣不計較,人在窮的時候是非常斤斤計較的,
有時候甚至被彆人罵成鐵公雞,他都毫不在乎,為了你那幾塊錢他可以追你幾裡路。
打個比方說,我們隔壁曾經有一個姓劉的,他曾經在某個地方坐大客車,
那個客車的票是24塊錢,但是他當時手裡隻有19塊錢,就給了19塊錢。
那個售票員也讓他上車了,但是後來到站以後,這個姓劉的,也沒有把那5塊錢交給這個售票員。
這個售票員就不依不饒,跟著這個姓劉的走了十幾裡的路。
這個姓劉的,好不容易從口袋裡,摸出了5塊錢才給這個售票員。
你說,像這個售票員這種斤斤計較有些近乎變態的,你跟人家跑了十幾裡路,你又可以去跑車,又可以去賺錢了,是不是?何必糾結那幾塊錢呢?
我覺得售票員之所以有一些悲劇發生,就是因為像這種不近人情的,計較幾塊錢的方式。
——————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宋朝的一種茶葉在很大範圍內被推薦,在市場成為一種貴族的飲品之後,當時的政府想在茶葉上收點稅,但是很難掌握,也沒收多少錢。
而宋朝皇帝專門研製了一部茶法,宋朝在茶葉上賺的錢不少,有些茶葉還隨著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到了阿拉伯地區、非洲還有歐洲等地,賺了很多很多錢。
你們在街上走,有時候會看到茶葉店,有時候你們瞧不起這些店鋪。
有時候你們看到茶葉店裡麵,根本就沒有人,但是你們根本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賺錢的。
他們賺錢的門道非常非常多,比你做什麼便利店、做什麼水果批發、做什麼小商品批發利潤,要大的多。
第一個,他們第一個賺錢的方法,就是批發,就是傳統的靠走量賣錢。
比如說一斤茶賺15的利潤,但是這個茶葉和那些大米黃金一樣,是可以囤貨的。
他如果發現哪種茶葉好賣,而且價錢也便宜,他就會適當的囤到倉庫,放個3到5年,價錢就會上去了。
就比如說,某某茶葉在今年火了,如果你囤積了很多這樣的老茶,你就會發一筆橫財。
是不是?還有一個靠賣資源。
因為我每次去茶葉店,都看到有很多人坐在一起在喝茶。
這些喝茶的裡麵。各行各業的人都有。
他們平常都喜歡,一邊喝茶一邊談生意。
如果一個大生意涉及到幾百萬,上千萬的生意談成,茶葉老板也可以從中抽成。
老板也可以在抽成中賺個幾萬,十幾萬是沒有問題的。
還有一個就是現在流行炒茶,什麼叫炒茶?就是把茶葉金融化。
從西南地區的某個交易中心,曾經將某種茶葉炒出了天價。
比如說前年我認識的一個學員,他去西南某個地區參與炒茶葉,炒了一年多,多賺了十幾萬塊錢。
這個模式就跟擊鼓傳花一樣,隻要有人接盤你就能賺錢。
但是最倒黴的是最後的那一個,他沒有人接盤,茶葉賣不了的,賣不掉的就隻有低價處理。
但是那些茶葉太多了,自己喝不完,拿著送也送不完,真是沒辦法,這種操作有點風險,大家都得注意。
還有一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現在很多單位過年過節都需要生鮮禮品,其中就有茶葉。
有一次我的一個學員跟我講,他們當地的有一個負責采購的乾部跟他講,要他推薦一款茶葉。
但是我這個朋友給他推薦了幾款茶葉,他都漠不關心,但是他關心的是發票好不好開,怎麼簽合同,還有那個禮品盒好不好看。
這是我他把這個事情講給我聽,我就懂了,這個他不是要喝茶呀,這還是要利用這個茶葉在報銷上麵搞鬼賺錢呐。
當然,這這是一種違法亂紀的事,你們千萬不要去做。
而且這個茶葉的水也非常深,市場上麵有幾塊錢一斤的,也有幾百塊上千元,幾千元的,個彆的還有上萬元一斤的。
你說,那個上萬元的茶,和那個幾十塊錢一斤的茶有什麼區彆?
區彆?我也說不出來。
但是,我聽說所有茶葉的製作成本,都差不多的,隻是因為他們後期的紙盒包裝貴點而已,是差價越提越高。
如果一個茶葉成本相同,它的定價越高,你賺的錢就越多,知不知道?
你們如果要去賣茶,首先要將你們的門路摸清楚了,如果你們摸不清門路,你們就千萬不要參與到賣茶裡麵了。
——————
為什麼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回到鄉村或者農村裡麵去了?
就是因為如果回到鄉村裡麵去,就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是六七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坐著打麻將或者喝茶聊天。
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坐在家門口刷抖音視頻,或者看網絡小說。
七八歲的孩子們,就在房間裡跑來跑去。
搶著電視遙控看電視,或者拿著大人的手機,去打遊戲。
要不然到了哪天吃酒席的時候,老鄉們坐在一起互相聊天。
就會問你收入多少啊?婚姻狀況如何呀?
還說某某某在外麵做小生意,賺了多少多少錢。
在鄉村裡又沒有什麼籃球場啊,鍛煉身體的場所。
隻有一個小賣部,作為小商品集散中心,或者信息中轉站。
勉強還有些用處。
有一些農村的小學都被關了,學生都被安置到鎮上的小學、中心小學去讀書了。
有人說。過去是城市往農村販賣一些壞的商品。
現在是向農村,販賣一種低質的文化。
怎麼說呢?
就比如說縣城嘛。
縣城的文化,有沒有什麼特色?
除了一般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打麻將,要麼就在家裡刷短視頻。
有時候就去和朋友吃夜宵、燒烤,吃完後就去k歌,k歌完就去洗澡。
他們談論的話題,也隻是車子、房子和孩子的成績。
還有誰誰誰,在哪個地區當負責人等等。
縣城就那個樣子,資源有限,人口有限。
產業升級困難,內卷化嚴重。
社會關係,都已經接近於固化了。
手機上的一些約會軟件,也是層出不窮,賓館也是非常多的。
他們做些什麼事,大家也清楚,我就不說了。
我們應該知道,鄉村或者縣城的一些文化設施,都建立起來了。
但是,真正的文化還沒有到來。
真正有價值的文化,都始終處於缺位狀態。
那種蓬勃的原創的力量,根本看不到。
當然幾十年來的快速城鎮融合、工業發展的繁榮,現在也應該告一個段落了。
如果經濟活力一旦持續消退,想必內卷化會更加嚴重。
每次我想到這裡,我都感到有一些憂傷。
我的有一個親戚的孩子,大學也快畢業了。
我問過他,他想回老家發展嗎?
我還以為,他會聊什麼宏大的夢想。
但是他卻淡淡的說,嗯,畢業了,在外麵闖幾年。
如果闖得不好就回去,闖得好了就不回去了。
我說,你為什麼這麼想呢?
他說,縣城雖然有些安逸,但是根本上賺不到什麼錢。
我說你不知道白居易的那個典故嗎?去長安大不易,現在去各個大城市,想生存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於是,他沉默了。
當天晚上,他給我發了十個字,是一本什麼書上的話吧。
已經忘了,具體是哪十個字了。
我看到這十個字,差點落了淚,我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心酸。
這真是,令我非常動人的一刻。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時每刻,都要麵臨很多很多的選擇。
你能保證,你在每個階段,都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我看很難。
所以,你們必須來聽一聽,我的這個人生認知提升課。
我昨天在一個金店門口,親眼看到的一段現場直播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一個我認識的張大媽的經曆。
張大媽要買一斤黃金,一斤小黃魚,就是500g。
她買了之後,也不和那些櫃員討價還價,也不看什麼款式。
她還要求櫃員,聯係快遞公司,給他寄到一個地方。
因為現在小黃魚的價格,500多克買下來要30多萬。
這個店員也是見過世麵的人,他就發覺這個張大媽神情非常不對。
就偷偷要他的同事報了警。
同事來到金店後,張大媽已經回家了。
民警又跟張大媽溝通。
張大媽就講了她的事情。
原來是張大媽,被騙進了投資理財的一個陷阱。
對方那個騙子說,已經幫張大媽掙了60萬塊錢。
但是為了取得張大媽的信任,必須讓張大媽親自到金店,買500g小黃魚給他寄過去。
他才能將60萬,提現給張大媽。
張大媽麵對警察的時候,還是執迷不悟。
但是警察堅決地跟她說,你這是騙局。
張大媽不信,還大吵大鬨要投訴警察。
沒有辦法。
民警隻好到快遞公司,攔截了張大媽寄出去的包裹。
民警趕去的時候,物流剛剛上路。
民警給物流打了電話,物流就把車停下來了。
把張大媽寄出的包裹,交給了民警。
然後民警把這個包裹,拿到張大媽的家裡。
然後又打電話,叫來了張大媽小區的居委會乾部,和張大媽的女兒。
給張大媽講解,這個就是騙局。
張大媽終於醒悟了。
我覺得,這個張大媽幸虧有了這個店員。
如果不是那個店員多管了一件閒事,很可能,她買的小黃魚,就被人家騙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你說是不是?
有人說,這個店員真是多管閒事。
我覺得她不是多管閒事。
這個店員,還是很有愛心的。
也有可能,張大媽發現她去報警,也有和店員吵,但是她冒著這個風險去報警。
說明這個店員,還是非常有良心的人。
其實這個社會上。也不能完全依靠有良心的人,來揭露一些騙局。
有關職能部門,要揪出那些背後的詐騙團夥。
我說,張大媽也是傻呀。
還專門買了投資金條,給人家寄去。
連對方麵都沒見過,就這麼相信彆人嗎?真是的,傻到家了。
我曾經也遇到,過這樣一個騙局。
就是說因為網絡上,有一個人給我發短信。
他說我中了某品牌的電動車價值5000多塊錢。
但是。先交1000塊錢的手續費,就可以把那個電動車,給我發物流寄過來。
我這樣對他說的。
我說,你幫我先把手續費墊上。
然後把我這個電動車,一半的價格,都可以賣出去。
然後,你把這個電動車,以一半的價格賣掉。
扣除1000塊錢,剩下的錢轉我銀行卡就行了。
對方說,怎麼能這樣呢?這是違反我們公司規定的。
我說這有什麼不行,你要知道中獎的是我,我是獲獎者,我愛怎麼操作,就怎麼操作。
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他又逼逼賴賴說了半天。
我又把他罵了一頓,然後把電話掛了。
就像我剛才講到的這個張大媽。
她如果不是那樣糊塗,沒有碰上那個有良心的店員的話。
如果一旦把金條寄出去以後,聯係不上那個騙子,她可能會上吊自s的,我跟你講。
必須知道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
天天做夢做著賺大錢,還不如腳踏實地乾點正經事。
凡是陌生網友要求你轉賬,或投資,都是一樣的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