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
夕陽燦爛,如果不鼓缶而歌,就隻能臨老悲傷歎息,凶險。
日落西山,紅霞漫天,看起來很美好。但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怎麼辦?
樂天知命,接受現實。
好比我們麵對一堆即將燃燒殆儘的火,若是苦苦守著不願離開,結果是火焰熄滅。四野陷入黑暗與寒冷,又冷又困,還隱藏著未知的危險,豈不大大糟糕?
無論人生,無論事業,無論家庭,無論愛情,若人事已儘而結局不改,我們就要及時轉向止損,讓自己找到新的寄托,重新變得富足、快樂起來。
武則天的統治得不到貴胄士族的祝福,於是轉而從庶族平民中尋找支持,便發現了婁師德和狄仁傑一文一武兩位曠世英傑。
兩人之中,狄仁傑無疑是名氣更大的那一位,但與他同一年出生的婁師德(630年—699年)成名則更早。
公元644年,年僅十五歲的婁師德便已進士及第。公元678年,唐高宗詔命征討吐蕃,婁師德本為一介文臣,卻應募參軍出征。在吐蕃入侵河源軍(今青海省西寧市)一戰中,婁師德率軍在白水澗(今青海省湟源南)八戰八捷,大大挫敗了吐蕃銳氣。
他在鎮守邊疆期間主持軍隊屯田事務,親自率士卒開荒種田,使得邊軍軍糧充足,不複有糧儘之憂,因而得到武則天嘉獎。
公元693年,婁師德官拜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也就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武周宰相。仍然負責邊疆屯田事務,並曾先後率軍出征吐蕃、契丹和突厥。
婁師德為官三十餘載,工作於唐武周交替時代,身邊酷吏橫行,而他竟能得以善始善終,定有其過人之處,比如善忍,比如寬仁。
婁師德能忍人所不能忍。
他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刺史,婁師德為他送行,問道“我是宰相,你也擔任州牧,榮寵過盛就會招人嫉妒,你打算怎麼做呢?”弟弟回答道“今後就算有人吐口水到我臉上,我隻把口水擦掉就是,絕不讓哥哥擔心。”婁師德道“這正是我最擔心的啊。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有意見。你如果擦掉口水,會使對方更加生氣。你應該讓唾沫不擦自乾。”這就是成語唾麵自乾的由來。
婁師德唾麵自乾,得以善始善終,韓信也能受胯下之辱,為何卻被呂後殺了呢?
因為韓信生性倨傲,隻能受一時的胯下之辱。而婁師德生性仁厚,有識人之明且不居功,這是非常難得的高貴品質。
有一次婁師德在外巡視,到驛館和屬下一起吃飯。他發現自己吃的是精米,而下屬吃的卻是粗米,於是喊來驛長責問“為什麼用兩種米待客?”驛長慌忙請罪道“因為沒有那麼多白米,所以隻好給您的下屬吃粗米。”婁師德問明原由後,沒有怪罪驛長,隻是把自己的飯食也換成了粗米。
婁師德寬容忍讓的行事風格讓人如沐春風,但是與他同年出生的另一位名臣狄仁傑(630年-700年)卻未必瞧得起。
狄仁傑一身耿骨,剛直不阿,出了名的不畏權勢,敢勸諫皇帝,也敢直斥酷吏。有一次他被誣下獄,酷吏王德壽要求他攀咬同僚以作交換。狄仁傑怒斥此為不義之舉,說完用腦袋撞柱求死,以致血流滿麵。
他沒死,倒把王德壽嚇跑了。
如此不畏死之人,當然不大可能看得起凡事忍讓的婁師德。所以狄仁傑拜相之後,沒少給婁師德使絆子,甚至曾借故將其外放。
武則天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一次忽然問狄仁傑“婁師德賢明嗎?”
狄仁傑的評價是謹慎守職,至於是否賢明,他不知道。
武則天又問道“婁師德知人嗎?”
狄仁傑依然冷淡地回答說沒聽說過他知人。
武則天於是丟出一個大瓜,原來狄仁傑被任命為宰相,有婁師德的功勞。言畢,她拿出當年婁師德舉薦的奏章給狄仁傑看。
狄仁傑不禁慚愧道“婁公盛德,我不及他太多了!”
婁師德確實有識人之名,因為武周一朝,狄仁傑可謂“北鬥之南一人而已”。
他知人善任,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先後舉薦張柬之、姚崇、桓彥範、敬暉等數十人,都成為德才兼備的一代名臣。曾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您的門下啊。狄仁傑的回答是舉薦賢才是為國家著想,並非為我個人打算。這就是“桃李滿天下”的典故出處。
武則天非常敬重狄仁傑,對他以國老相稱,不許其行跪拜之禮,恩寵冠絕當朝。
狄仁傑之於唐朝最大的功績,是說服武則天還政於李唐。
武則天一度有意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為此征詢宰相的意見。狄仁傑直言不諱道太子之位非廬陵王不可。廬陵王,就是曾經的唐中宗李顯。
武則天聞言非常生氣,但對狄仁傑敬信如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久,武則天夢見自己下雙陸棋卻始終不能贏,於是找到狄仁傑請他解夢。
狄仁傑一語雙關如此解夢“下棋不勝是因為沒有子了。陛下,這是天意在警戒您啊!”
我們有理由相信,武則天在立子還是立侄的問題上,是猶豫不決的,甚至在她的內心深處,也許更偏向立子。
武則天此時的態度是沉默而且微妙的,所以狄仁傑才有機會繼續說出以下一長串話“太宗皇帝親冒矢石平定天下,傳於子孫。先帝將二子托付於陛下,陛下卻要把天下交給外姓嗎?”
這是曉之以理,接下來他還有機會動之以情“姑侄與母子哪個關係更近呢?陛下若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後可配享太廟,但從沒聽說過有侄子將姑媽配享宗廟的啊!”
武則天聽狄仁傑說完,這才生氣地說“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乾預。”話雖如此說,她心裡恐怕已有了決斷。
不久,武則天派使者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後因狄仁傑的勸諫,按禮節將李顯迎回宮中。這等於昭告天下,太子是李顯的了。
這一年是公元698年,狄仁傑已六十九歲。
第二年,婁師德病逝。
又一年,狄仁傑病逝。武則天痛哭道“朝堂空矣!”為之廢朝三日。此後,朝廷每有大事不能決斷,武則天都會歎道“老天為什麼要奪走我的國老啊!”
繼承人的問題解決了,狄仁傑死了,武則天也老了。
她比狄仁傑還要大六歲,時年已七十七歲。雖然唐朝所有的帝王中,她的續航能力毫無疑問高居第一,但此時也已進入暮年,老病纏身。
這個一生要強的偉大女性,終於放下了心中執念,決定好好享受人生。
喜歡跟著姓名學國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跟著姓名學國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