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武帝開始,皇宮內廷設了一個大司馬,權力淩駕於外朝的丞相之上,又搞出一個尚書台來分解丞相權力。此後,大司馬兼錄尚書事,才是事實上的宰相。
兩漢的皇帝們在“三公”的名稱上來回修改。比如漢成帝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等等。
來回折騰了很多次,卻依然無法很好地限製相權。還不小心讓大司馬、錄尚書事王莽借機篡漢代新。王莽雖然綁架民意登上皇位,但得位不正,“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他最終功敗垂成,且落下了千古罵名。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為遏製相權進行一係列政體改革,搞出了一個台閣製,自此三公失權,事歸台閣。
到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因為政權更替頻繁,製度多變,宰相的名稱就很有些亂了。什麼丞相、相國、大司馬、中書監、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尚書仆射等等不一而足。那些能夠掌握軍政大權的,即可視為宰相。
隋朝製定了三省六部製,以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這三省長官為宰相。
唐朝延續隋朝成製,但將內史省改為中書省,最高長官稱中書令。門下省最高長官改稱侍中。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故尚書省不再設尚書令,而以尚書仆射為事實上的最高長官。
盛唐名相輩出。
唐太宗一朝的房玄齡和杜如晦,武則天一朝的婁師德和狄仁傑,唐玄宗一朝的姚崇和宋璟等等,他們堅守正道,勤政治國,“貞吉,悔亡。”他們如承載大車的車輹一樣,以超卓的智慧和強力的策略,上輔帝王,下領群臣,推動唐朝的曆史車輪登臨中國封建帝製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然而好景不長,三省長官便成了榮譽官銜,“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新的宰相,簡稱同平章事。這一製度基本貫穿了唐宋元三朝,但也略有變化。
比如宋朝搞出了一個二府三司製以削弱相權。他們將“中書門下”稱作政事堂,以同平章事為最高長官,管理國家行政事務。又設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以樞密使為最高長官。《水滸傳》中的奸臣高俅就是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
據說,遼朝在中國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將宰相作為正式官名。遼國設北、南樞密院,下設北、南宰相府和宰相,分管契丹人和漢人。
不過,因為遼國的官方文字尚有契丹文,漢文官名宰相是否因翻譯所得,值得探討。
到金、元兩朝時,三省製被削減成了一省製。金朝隻設尚書省,而元朝隻設中書省。
明朝最開始依元製設中書省和左右丞相。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罷中書省,將其權分入六部,並不再立丞相。“喪羊於易。”丞相一職從此徹底告彆曆史舞台。
朱元璋死後,他的繼任者發現朝廷政事太過繁複,如無宰相輔助,他們就算通宵達旦也忙不完工作。“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相權被消滅,皇權強大過了頭的結果是,皇帝變成了廢寢忘食996的悲催打工仔。
工作很忙不說,日常娛樂時間還被嚴重壓縮。如果不能享受榮華富貴,當皇帝又有什麼意思?
但是祖製不能改,該怎麼辦呢?
他們聰明地設置了內閣大學士一職。內閣“艱則吉”,雖無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實,大學士們幫助明朝皇帝維持了三百年大明江山。
清朝一度沿用明製,設內閣大學士之位。到雍正帝時,為加強對百官的控製,增設軍機處。
軍機處設立以後,負責處置各項軍政大事,皇帝下達的各項機密詔令也由軍機大臣起草發出,權力很快淩駕於內閣和六部之上。內閣地位雖高卻無實權,漸漸成了榮譽職位,負責頒發一般性的機關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軍機處雖然是事實上的最高行政機關,但在形式上始終隻是一個臨時機構。軍機大臣若無其他兼職,則既無品級,也無俸祿,幾乎複古成為隻聽命於君主的管家。
公元1911年4月,晚清師夷長技、實施新政,設內閣總理大臣為最高行政首長。軍機處隨之被撤銷。
曆經三千多年變遷,宰相終於成為曆史塵煙。
喜歡跟著姓名學國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跟著姓名學國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