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宗室賢王——李恪_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 第八十五章 宗室賢王——李恪

第八十五章 宗室賢王——李恪(1 / 1)

李恪,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為隋煬帝之女楊妃。英武果敢,深得寵愛,冊封長沙郡王,改封漢中郡王。牽連房遺愛謀反之案,為太尉長孫無忌所害,以吳國公之禮,葬於高陽原。神龍初年,得以平反昭雪,追贈司空,恢複吳王爵位。

李恪,時年兩歲以皇孫身份,授湘州刺史,冊封長沙郡王,授梁州刺史,改封漢中郡王。以皇子的身份,從漢中郡王晉封為漢王。年僅十歲,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的要職、都督益綿簡嘉陵雅眉蒙犍邛八州諸軍事,並且同時行政上下轄兼督巂、南寧、會都督府共計三十六州,以年紀幼小為由,沒有赴任,遙領職位。

益州大都督府,地廣人多、經濟富庶、民族聚居、矛盾複雜,是唐王朝首屈一指的核心利益地區,益州一州人口十七萬七千戶,彼時僅次於帝都長安,實為帝國重藩中之重藩,李恪以皇子之尊愛子之親獲封此地卻不去赴任,一可見太宗對其之重視,二亦可以理解不讓年幼的李恪赴任然輔以能臣為大都督府長史代為理政實為客觀必須。

中書舍人高季輔上疏說“我看見密王李元曉等都是皇帝的親人,陛下心懷友愛,仁義比古人還要高,分給車輛輿服,委任藩屏,必須遵守禮儀,以擔負屬望。臣看見皇子拜見皇叔,叔叔們也要答拜。王爵既然相同,家人之間應有禮節,怎麼能顛倒長幼尊卑呢?臣拜倒於地請求陛下降下訓誡,作為永遠遵守的法則。”太宗下詔對李元曉等,不必回拜吳王李恪、魏王李泰的拜見。

拜李恪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未赴,授都督齊淄青莒萊密七州諸軍事、齊州刺史,赴任一年;拜益州大都督,開啟親王遙領大都督的先例。李恪將要赴任齊州都督之前,侍奉唐太宗,與父親一起用膳。事後,太宗對房玄齡等大臣說“我和兒子,常常想多相處,但是家與國的事情義理,實際大不相同。我希望子孫可以代代傳承,並且斷絕不合適的想法。現在,我供養太上皇,與私人感情也不同,是為了鎮守撫慰國家,不讓太上皇憂煩,這是君主應有的孝順方式。”魏征回答“我聽說孝行有三種最大的孝順,是使得雙親被尊崇;其次,是不使雙親受辱;最下,是能夠頤養雙親。現在,陛下功業大成,聲名遠揚,統治整個天下,華夏和其他民族都能安樂康泰,這正是實實在在的大孝順,遠不同於侍奉雙親左右伺候他們飲食的孝順。而且君主,怎麼能與平民一樣與子孫時常同處一室,這不是保護國家鞏固國本方法。”

太宗想通過世襲封建、重置封國方式,長久鞏固大唐王朝的統治,不顧重臣們的反對,將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全部世襲封建。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李恪從蜀王改封吳王,並被任命為潭州都督,但是卻沒有赴任。

李恪因彈劾遊獵過度、損壞莊稼,被禦史柳範彈劾,必須要提及到的是,《新唐書》記載,李恪是因為與乳母的兒子“博簺”而被彈劾罷官,兩唐書此處記載矛盾。作為懲罰,李恪被免去安州都督,並削減封戶三百戶。

這次免職,還留下一段太宗納諫的佳話軼事太宗偏袒李恪,對侍臣說“權萬紀輔佐我的兒子,不能糾正他的過錯,罪當該死。”柳範進諫道“房玄齡輔佐陛下,都不能夠阻止陛下遊獵,怎麼能獨獨怪罪權萬紀?”唐太宗大怒,拂袖進入內殿。過了很久,單獨召見柳範道“你為什麼要犯顏指責我?”柳範回答“我聽說人主聖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聖明,我不敢不進自己愚鈍的正直。”太宗這才打消了怒氣。通過這件事,唐太宗作為一個舐犢情深的慈父,天然的人情流態,鮮活的展現在大眾麵前。

這次免官的時間並不長,李恪又一次被任命為安州都督,將要出發赴任時,太宗寫信告誡他“我作為一國的君主,統治百姓,而你因為是我的兒子而地位顯赫,讓你作為屏藩保衛國家。你要勉勵自己不忘父子之道,好好學習河間獻王劉德、東平憲王劉能的美德。用義來處理政事,用禮來節製欲望,麵對歌舞淫樂的誘惑,不得不慎重。這樣才能使國家像磐石一樣堅固,永遠做到宗室連成衛國,外有忠君的美名,內有孝順的美德。你應該自勵自勉,日日長進。你將要離開我的身邊,十分傷心戀戀不舍。想送你些珍貴的玩賞物品,又怕助長你的驕傲與奢侈,所以告誡你這些話,作為父親的教誨。”

或許是這封《誡子書》的作用,李恪學會自我克製,此後史書上未再見李恪,因其他過錯被罷官免職的記載。不僅如此,李恪敬畏權萬紀的剛直而善納其言,連太宗都嘖嘖稱奇,以為此乃權萬紀的一大政績,以致日後在處理齊王李佑類似的問題上,太宗想如法再行,不想適得其反,且妄送權萬紀的性命。

因齊王李佑謀反案犯紇乾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導致太子李承乾被廢黜,太宗口頭許諾魏王李泰為太子,但司空長孫無忌堅持請立晉王李治為太子。太宗親自審問李承乾,李承乾指控李泰謀儲,太宗幽禁李泰於將作監,冊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不久之後,太宗懷疑晉王李治仁弱,便對長孫無忌說“你勸我立稚奴為太子,然而稚奴懦弱,恐怕不能守住國家,怎麼辦?吳王李恪英武果敢很像我,我想立他為太子,怎麼樣?”長孫無忌堅持抗爭,認為不可以。太宗說“你是因為吳王不是你的外甥,所以才反對嗎?”長孫無忌說“太子仁慈厚道,是可以守成的君主;太子的位置這麼重要,怎麼能隨便改變?希望陛下深思熟慮。”太宗這才打消了念頭。太宗對李恪說“父與子雖然是最親近的,但是如果兒子有罪,國家的法度也是不能以徇私的。漢武帝已經確立漢昭帝,燕王劉旦不服氣,私下圖謀不法的事情,霍光憑借詔書就可以將他誅殺。你做為人臣,不可以不以之為誡。”這段話在《貞觀政要》上的記載是貞觀十一年,因此時間上存在爭議,未知太宗此言的背景,但是從現存史書記載觀之,長孫無忌從此之後,深為記恨李恪。

李恪時為高宗李治在世最為年長的兄長,授開府儀同三司,官拜司空,並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不久之後,又被改封為都督安隨溫沔複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加授太子太師。

因高陽公主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從而引發了初唐時期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房遺愛為活命想效法紇乾承基,遂長孫無忌心意而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根據墓誌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有子四人,李仁、李瑋、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嶺表,有女亦四人,現已知第四女信安縣主被罰守獻陵。

據《資治通鑒》記載,案發後,高宗召見房遺愛“我與你是親戚,為什麼要謀反?”房遺愛則回答道“我包藏禍心,罪該萬死,但是我告發吳王李恪是希望贖罪。貞觀年間,紇乾承基、遊文芝一起與侯君集、劉蘭共同謀反,後來承基告發侯君集、遊文芝和劉蘭,自己得以保全首級並得到了官爵。”李治聞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榮,怎麼能與承基相比?現在告發李恪謀反已經太晚了。”高宗於是哭著對侍臣說“荊王是我的叔父,吳王是我的兄長,我想赦免他們的死罪,可以嗎?”兵部尚書崔敦禮說“過去周公誅除管叔蔡叔,漢景帝平七國之亂,然後是漢昭帝的時候,燕王劉旦和鄂邑長公主謀逆,都以國家法度處以應有的刑罰,這些前事都不遠,陛下怎麼能改動法律就為了施舍恩情呢?”高宗於是放棄了求情。

李恪在臨死前,怒罵長孫無忌弄權,如果祖先宗廟有靈,他的家族離覆滅不遠,此事,亦被後世認為是長孫無忌應有此報。在長孫無忌獲罪之後,李恪被唐王朝追封為鬱林郡王,並得以立廟祭祀,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為鬱林縣侯來作為李恪的繼承人。李恪在獲罪賜死後,墓誌記載唐王朝特彆優待以國公之禮將其下葬,可見李恪在被賜死時已被廢為庶人,也就是說,其皇族的身份在當時被剝奪。

中宗複辟,恢複大唐,為了振興李唐皇族,就在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長子李仁被封為正一品的“成王”。與李恪同時獲罪的荊王李元景,得以追複爵位與封地,次年,李恪之孫、李琨次子李祗被封為“嗣吳王”,李恪被追贈司空、並重新以親王禮改葬,而他的親王爵位和封地被恢複,至此,李恪才被徹底的昭雪平反。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歲歲知幾許 小王子的蜜 仙子請留步,我真不是舔狗 裝在盒子裡的靈異故事 鎮魂武帝 噓,周先生又吃醋了 重生之都市極品天尊 被挖心重生後,全能馭獸師虐哭九州 世紀指揮官 無敵後我鎮壓了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