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則,字少連,亳州永城人,唐朝大臣、史學家。好學,重節義,愛助人,高宗時任右補厥。武則天稱製,廣開密告之門,羅織誣陷,誅殺大臣,敬則進諫,武後采納他的建議,並提升他為正諫大夫、兼修國史。不久,檢校左庶子魏元忠因恒國公張易之的陷害,被判處死刑,朝內的大臣都因懼怕張的權勢而不敢挺身諫阻,唯有朱敬則向武則天勸阻說“元忠對朝廷忠心耿耿,對他所加的罪名沒有事實,如果殺了他,會使天下的人失望。”武則天從諫,魏元忠才得赦免。官至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治理國家事務常以用人為先決條件,但因性情直爽,觸犯了時政,被貶為鄭州刺史。為官清廉,辭官歸來時隻一人一馬,彆無所有。
朱敬則,家祖輩均以孝義被世人稱揚,從北周到唐朝,三代旌表,地方上都讚美。朱敬則瀟灑倜儻,很重節義,年輕時就以辭賦知名,他與其堂兄弟同住,財產不分,又與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彆交好。
高宗李治聽到朱敬則的美名就召見他,與他交談,很看重他,將要提拔任用,但被中書舍人李敬玄所貶毀,隻授了洹水縣尉。因武則天臨朝稱帝,改唐為周,天下頗多流言異議,到長壽年便漸漸地寧靜下來,為了絕滅告密羅織他人罪名這一類的情況,他上疏說“我聽說李斯做秦國丞相的時候,實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視法家學說,限製私人勢力,擴張公家權勢,杜絕沒有實效的花費,減少並不急需的官職,珍惜時間講究功效,積極備戰致力農耕。人多財富之後,就開始消滅諸侯割據勢力,這才是拯救弊病的辦法。所以說嚴刑峻法可以用於努力向上時期,機變詭詐可以用在攻城野戰方麵。天下已經太平,所以可以用寬鬆代替嚴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來潤澤百姓。秦朝卻不是這樣,荒淫暴虐更加厲害,實行下去就不再改變,最後到了土崩瓦解的結局。這是不懂得變通的禍患。陸賈、叔孫通侍奉漢高祖,在滎陽、成皋一帶打仗的時候,糧餉匱乏,智窮力竭,他們不曾敢提出一種主張,進獻一個奇謀,隻是推薦一些狡猾殘暴的人。等到社會剛安定下來,就擺出《詩》《書》,宣揚禮製,開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氣地說‘我是從馬上得到天下的,哪裡用得上《詩》《書》呢?’他們回答說‘馬上得到天下,可以馬上治理天下嗎?’高帝默然不語。於是陸賈編著《新語》,叔孫通製定禮儀,這是懂得變通的好處。如果高帝斥退這兩個人,拋棄《詩》《書》,一味重視攻城野戰,看重殺敵數量,那麼滿路都是爭功的人,為爭論功勞鬨得劍拔弩張,國家連片刻時間都不能保有,哪來十二個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說,仁義是聖人暫住的旅館;禮樂,是先王遺留的舊跡。祭祀禱告結束了,芻狗就應該拋棄;醇酒已經流出來了,糟粕就要丟掉。仁義尚且這樣,何況那些沒有它重要的東西呢?”武則天看了認為很好。
朱敬則調任正諫大夫,代理宰相之職。當時,禦史大夫魏元忠、鳳閣舍人張說被張易之兄弟陷害,將要受到重刑,宰相們不敢直言,隻有朱敬則抗疏申理說“元忠、張說一向忠正,加在他們頭上的罪無根據。如果這樣處以重刑,豈不失天下之望?”這樣二人得免死刑。他以年老多病辭宰相職務,批準了,又調任冬官侍郎,依舊兼修國史。張易之、張昌宗曾經命畫工畫武三思和納言李嶠、鳳閣侍郎蘇味道、夏官侍郎李迥秀、麟台少監王紹宗等十八人肖像,號稱為高士圖,他們每拉朱敬則參與,朱敬則都固辭不就。高潔守正達到如此境界。
朱敬則任宰相時,每以用人為先,桂州蠻叛,他薦裴懷古;鳳閣舍人缺,他薦魏知古;右史缺,他薦張思敬,武則天認為他知人識才。朱敬則調出朝廷到鄭州任刺史,不久告老還鄉,因侍禦史冉祖雍一向與朱敬則不和,便誣告說他與王同皎親善,貶為盧州刺史。經數月,等繼任者到來,他便還鄉,還鄉時,身邊無淮南一物,隻有乘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隨歸鄉。
朱敬則重然諾,善與人交,每救人急難,不求其報答,他與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財產不分彼此,他很能識才知人,凡是他品評的人,後來都如他所評論的,後朱敬則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睿宗李旦即位,曾對侍臣說“神龍年以來,李多祚、王同皎恢複原官,韋月將、燕欽融都有褒贈,不曉得現在還有什麼人還含有冤曲的。”吏部尚書高幽求回答說“原鄭州刺史朱敬則,過去在武則天時任正諫大夫,主持政事,忠貞義烈,為天下人所推崇。神龍年時,被宗楚客、冉祖雍等誣陷,貶授盧州刺史。長安年中,他曾對我說‘相王一定會承運受命,我們應當儘節侍奉。’到韋庶人篡權乾擾朝政,臣於是見危赴難,希望有今天的振興,雖然是武則天造成,也與朱敬則先開啟我的思想分不開。現在陛下龍興寶位,凶黨就戮,但朱敬則還含冤九泉。未蒙昭雪。”睿宗同意劉幽求的話,追贈朱敬則秘書監,諡號為元。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