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武,範陽人,祖籍清河,唐朝中晚期藩鎮、將領。自祖輩起世代於幽州軍中任職,自幼博覽群書,尤精《左氏春秋》,後投筆從戎,官至薊北雄武軍使。張仲武率軍討平盧龍軍變,獲朝廷承認,擔任盧龍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等職,封蘭陵郡王。張仲武在任內大破回鶻、契丹與奚族,又任檢校兵部尚書、東麵回鶻招撫使,降服回鶻,累官至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張仲武,父祖中有不少人都曾在盧龍軍任職,他自幼博覽群書,尤精《左氏春秋》,後投筆從戎,官至薊北雄武軍使,後來的崛起,正與擔任此職有關。
盧龍軍亂,牙將陳行泰發動兵變,殺節度使史元忠自立,但時隔僅一月就被牙將張絳誅殺。張絳懾於張仲武威名,一度請其主持軍務,但後來又改變主意,上書自請為節度使。張仲武大怒,起兵進攻幽州,為了名正言順,張仲武派長史吳仲舒到京師長安,請求率本部兵馬征伐張絳。吳仲舒說服了宰相李德裕,經過權衡考慮,唐武宗李炎拜張仲武為盧龍軍兵馬留後,並命撫王李紘遙領盧龍節度使,允許張仲武率軍平亂。張仲武以精兵八百人、土團五百人一舉攻破幽州,誅殺張絳,平定了暴亂,武宗旋即授張仲武為盧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檢校工部尚書、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兼禦史大夫,封蘭陵郡王,時年五十餘歲。
李炎正式任命張仲武為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就任後,其兄弟也布列要地,他將幽州重鎮靜塞軍、永泰軍分授於其兄張仲斌、其弟張仲至,以穩固自己的統治。張仲武擔任盧龍節度使不久,回鶻大將那頡啜便統兵南犯掠邊,張仲武在增強邊地各城守備的同時,命其弟張仲至及裨將遊奉寰、王如清等率軍三萬予以反擊。此役,盧龍軍一舉擊破回鶻騎兵,斬獲不計其數,收降其部落七千帳,分配到各道安置,“殺戮收擒老小近九萬人”。那頡啜中箭而逃,隻身北竄,為烏介可汗所殺。
挾戰勝餘威,張仲武又派大將石公緒兵進契丹、奚族兩部,儘殺回鶻監使八百餘人,從而恢複了唐王朝對兩個部落民族的管轄。此後,張仲武又探知回鶻“欲入五原,掠保塞雜虜”的陰謀,於是將其派來假意結好的宣門將軍等四十七人留下,使其計劃不得實現,回鶻的人馬大都病死,自此不敢再侵犯五原塞。
回鶻大將那頡啜統兵南犯掠邊,張仲武命其弟張仲至率軍三萬予以反擊,一舉擊破回鶻騎兵,收降三萬餘人,斬獲不計其數,那頡啜隻身北竄,為烏介可汗所殺。張仲武挾勝殺留於契丹、奚族的回鶻監使八百餘人,使二族重歸唐朝管轄。此後,張仲武又挫敗回鶻入侵五原塞的陰謀,維護了邊境安定。唐廷發兵三路,北伐回鶻,張仲武加官檢校兵部尚書,充任東麵回鶻招撫使,指揮盧龍行營軍及奚族、契丹族、室韋族的軍隊。在曆時數月的征戰中,張仲武與其它兩路兵馬緊密配合,石雄大敗回鶻於殺胡山,唐軍大勝,回鶻兵被斬首萬人,收降二萬餘人,烏介可汗負傷,被迫遠遁西域,歸附黑車子族,其潰散部隊多向盧龍軍投降。
此役後,張仲武請求於薊北立《紀聖功銘》,李炎同意,加張仲武檢校尚書右仆射銜,並命李德裕親自撰文,以昭示後世。
唐宣宗加張仲武同平章事銜,以獎賞他擊破回鶻的功勞,張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諸山奚,禽酋渠,燒帳落二十萬,取其刺史以下麵耳三百,羊牛七萬,輜貯五百乘,獻京師。張仲武出兵深入,大破北部諸山奚,這是繼會昌時期大破回鶻汗國以後,又一次對北方遊牧民族取得的軍事勝利,至此以後,北方再無大的軍事威脅,得到了徹底的平定。
張仲武在任上去世,時年約六十歲,朝廷追贈太尉,諡號莊,軍中擁立其子張直方繼位。張仲武的數次作戰,為唐朝邊境的安定做出了貢獻,曾任幽州節度使掌書記的李儉對其有“破獯鬻之眾,帳盈七千,拓鮮卑之疆,地開千裡,萬狄稽顙,百蠻投誠”的稱讚。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