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_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 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

第十三章 驅逐吐蕃——張議潮(1 / 1)

張議潮,一作張義潮,沙州敦煌人,唐朝將領。出身沙州豪族,自少有大誌,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驅逐沙州的吐蕃鎮將,遣使向唐廷告捷,被唐宣宗任命為沙州防禦使。此後,逐步收複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州之地,派使者攜十一州地圖戶籍入朝,宣宗於沙州置歸義軍,授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率蕃漢軍收複涼州,西州、輪台、清鎮等城,使吐蕃勢力被徹底逐出河西、隴右之地,此後“西儘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裡,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入朝,拜右神武統軍,加司徒,自此留居長安,累封南陽郡開國公。

張議潮,出生於沙州,敦煌張氏世代為沙州州將,是敦煌的鼎族豪宗。自安史之亂之後,唐朝邊防虛弱,吐蕃逐步蠶食了包括沙州在內的河西諸州,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堅守多年的沙州也失陷,陷落後的河西人民慘遭吐蕃的蹂躪,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遭到殺害,有的被“斷手鑿目”,然後被拋棄,人民日夜思歸唐朝。

在張議潮成長的歲月裡,親身經曆了吐蕃的殘暴統治,引起了他的憤怒,有感於吐蕃統治下民不聊生的凋敝景象,張議潮同情人民疾苦,對在平定“安史之亂”中被宦官邊令誠陷害的著名將領封常清十分崇敬,曾親筆抄寫過《封常清謝死表聞》。17歲的張議潮手抄一首《無名歌》“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舞女庭前厭酒肉,不知百姓餓眠宿。君不見城空牆框,將軍隻是栽花竹。君看城外衂惶處,打賭段芋花如柳絮。海燕泥欲作巢,空堂無人卻飛去。”

張議潮在沙洲“論兵講劍,蘊習武經”,他認為“吐蕃之運儘”,於是“誓心歸國,決心無疑。”為此,他開始積蓄實力,爭取多方麵的支持,如敦煌的名門望族,如索氏、張氏、李氏等。這些家族人丁眾多,實力雄厚,他們在張議潮起義和收複河西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佛門僧徒,河西高僧洪辯雖以高深的佛法被吐蕃看重,被授予了“知釋門都法律兼攝行教授”的職位,但他“遠懷故國,願被皇風”,所以儘力幫助張議潮收複沙州。西域佛教極盛,教徒數量龐大,廣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號召力,在這些僧人的感召之下,對吐蕃的反抗精神深入人心;豪傑義士,如後來張議潮的得力部下副使安景,部落使閻英達等,都是當地著名的豪傑。張議潮正是在這些人的鼎力相助下,才明確提出了“歸國”的口號,並廣泛地組織、團結了各方麵的力量。

吐蕃國力不斷衰退,內部動亂頻繁,災荒連年,人饑疫,死者相枕藉。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於鹽州大敗吐蕃洛門川討擊使論恐熱所率吐蕃軍,鳳翔節度使崔珙相繼收複原州、威州、扶州,及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蕭關等七關,唐朝的一連串軍事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河西人民反抗吐蕃統治的鬥爭。在此期間,論恐熱率五千騎兵來到瓜州,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這一行動不僅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極大憤慨,而且使他的部下怨望不平。

在時機成熟後,張議潮率眾在沙州發動了起義,經過艱苦的奮戰,驅逐了吐蕃守軍。吐蕃軍敗退之後,從周邊調集兵力,又將沙州包圍,張議潮率城中兵馬出戰,擊潰吐蕃,起義軍終於在沙洲站穩了腳跟。這一動亂,立刻成燎原之勢,甚至造成了吐蕃內部的大變亂。

沙州光複後,張議潮當即派遣使者,赴京師告捷。當時,涼州等地仍控製在吐蕃手中,東道受阻,張議潮所派十隊使者,隻有煌高僧悟真所率的一支繞過大漠,到達了天德軍。才通過天德軍防禦使李丕奏聞唐廷,前往長安,唐宣宗大力褒獎張議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勳,擢升他為沙州防禦使。

與此同時,張議潮自稱兵部尚書,以沙州作為根據地,先後收複了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州土地。第二次向長安派出使團,以其兄張議潭和州人李明達、李明振,押衙吳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獻上瓜、沙等十一州圖籍。至此,除涼州以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複歸唐朝。

由於此時河西走廊的大多數州縣,已經處在張議潮軍的控製之下,所以這一次的信使團出使長安的行程十分的順利。唐廷於沙州置歸義軍,統領沙、甘、肅、鄯、伊、西、河、蘭、岷、廓十一州,以張議潮為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加檢校吏部尚書兼金吾大將軍、特進,封南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實封三百戶,作為人質留在長安的張議潭被授為金吾衛大將軍。

隨著瓜、沙、肅、甘諸州的收複及歸義軍的建立,吐蕃軍敗退、集中於涼州。涼州是北朝、隋唐以來的河西重鎮,唐朝前期一直是橫斷吐蕃和突厥的河西節度使所在地。吐蕃統治時期,又是統轄河西東部的大軍鎮駐地,如果涼州仍在吐蕃手裡,那麼張議潮所提出的收複河西東部及隴右數郡就是一句空話。因此,為了有效地控製河隴地區,張議潮命其侄張淮深率蕃、漢兵七千人開始東征,經過三年的血戰,克複涼州,並表奏朝廷,至此,陷沒百餘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唐朝複置涼州節度使,統領涼、洮、西、鄯、河、臨六州,治所在涼州,由張議潮兼領涼州節度使,使貞元初年失守而廢置的涼州軍鎮又得以恢複。從此河西走廊又暢通無阻,對於加強西北與中原地區的聯係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作用,河西人民熱忱讚頌張議潮的英雄業績說“河西淪落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唐宣宗、懿宗時,國力趨於衰微,除置軍設使以官爵羈縻張議潮以外,已沒有經營河西的能力,史稱“宣、懿德微,不暇疆理,惟名存有司而已”。張議潮身兼節度、管內觀察、營田支度等使,掌握河西軍事、行政、財經大權,繼續推行耕戰政策,大力加強守備,保衛勝利成果,同時還發展生產,以穩定河西局勢。

張議潮領導河西軍民,多次擊退了吐蕃軍的進攻,居住在河隴地區的各少數民族,東麵的黨項、北麵的回鶻、西南的吐渾殘部等,都曾臣服於吐蕃。另外,吐蕃的奴部嗢末,自“尚恐熱作亂,奴多無主,遂相糾合為部落,散在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之間,吐蕃微弱者反依附之”,他們糾結在一起,常常大肆劫掠,均遭張議潮的沉重打擊。

有一次,哨探得知吐渾欲來劫掠沙州,於是星夜報知張議潮。張議潮得知後,隨即調兵遣將,主動出擊。當他率軍進至西同附近,遇到了吐渾軍,吐渾軍不敢交戰,狼狽逃歸。張議潮揮師追擊一千多裡,一直深入到吐渾境內,活捉其宰相三人,當場斬首示眾。這一戰大獲全勝,俘虜三百多人,收奪駝馬牛羊二千頭,然後唱《大陣樂》,凱旋而歸。

在沙州北約一千裡遠的伊州城西,有納職縣,這裡聚集著回鶻及吐蕃殘部,頻頻劫掠伊州,俘虜人民,搶奪牲畜,鬨得民無寧日。為了解除這一威脅,張議潮又親率甲兵,進擊納職的回鶻部族,兵行不過旬日,進至納職附近。回鶻一時無備,被張議潮指揮大軍四麵圍攻,奮勇衝殺,“不過五十裡之間,煞戮橫屍遍野”,回鶻大敗,“各自蒼黃拋棄鞍馬,走投入納職城,把勞而守”。這次戰役,張議潮大勝,收奪駝馬之類一萬頭,凱旋而歸。

張議潮打敗回鶻以後,仍“朝朝秣馬,日日練兵,以備凶頑,不曾暫暇”,由於他加強戰備,積極防禦,屢次擊敗吐蕃軍,穩定了河西的政治局勢。在武力保衛河西的同時,張議潮還積極治理,大力發展生產,恢複經濟,大力傳播漢族的先進文化,使河西地區的風貌有了較大的變化,他能團結各族人民,妥善安置他們的生活與生產活動。

張議潮表奏朝廷,已令回鶻首領仆固俊克複西州、北庭、輪台、清鎮等城,又令仆固俊與論恐熱交戰,大敗吐蕃軍,並斬殺尚恐熱,傳首京師。吐蕃餘眾逃奔秦州,途中遭尚延心襲擊,吐蕃遂衰亡,河西肅清,使唐廷無西顧之憂。張議潮收複瓜、沙十一州和涼州後,從長安經蕭關通往西北的道路已完全打通,“路阻蕭關雁信稀”的局麵已不複存在。張議潮曾向朝廷進甘峻山青骹鷹四聯、延慶節馬二匹,另有奴婢等。

經過張議潮的經營,河西地區的局勢已穩定,生產得到了發展。張議潮在長安留為人質的兄長張義潭去世,已經六十九歲的張議潮離開沙洲,前往長安為質,張議潮入朝後,被授為右神武統軍,賜給田地,並於宣陽坊賜宅第一區,官為司徒。

張議潮入京後,遙領河西節度使,以張義潭之子張淮深擔任留後,在長安溘然長逝,享年七十四歲,獲贈太保。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歲歲知幾許 小王子的蜜 仙子請留步,我真不是舔狗 裝在盒子裡的靈異故事 鎮魂武帝 噓,周先生又吃醋了 重生之都市極品天尊 被挖心重生後,全能馭獸師虐哭九州 世紀指揮官 無敵後我鎮壓了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