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皇帝想乾嘛就乾嘛的呢?
怎麼感覺什麼都乾不了一般?
“陛下有主意了?”
賺錢的買賣劉禪自然知道許多,但能不能做出來,卻是一個問題。
“臘賜既然是定例,便不能失了,臣僚兵卒,都為新朝流血流汗,不能虧待了他們,便照前朝舊例七成發放,剩餘三成,待國家緩過氣了,再行補發。”
年終獎的套路,劉禪還是懂一些的。
聞言,董允眼睛頓時亮起來了。
“這是好主意。”
年終獎若是削了,恐怕有傷這些臣僚的乾事積極性,隻是緩發,倒是沒有,反而能看出國家的不容易,陛下的殫精竭慮謀國。
“便按照七成發放罷!另外,外朝商議大行皇帝諡號廟號之事,難道還沒有結果?”
聞言,董允當即上前說道:
“大行皇帝諡號爭論有二:一個是‘昭烈’,一個是‘昭武’。廟號爭論有二,一是‘中祖’,二是‘烈祖’。”
按照前世的話,劉備的諡號便是昭烈,廟號更是沒有。
畢竟劉備建立的蜀漢不僅偏居一隅,始終沒有入主中原,而且,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更是第一個走向滅亡的,也即存在時間比較短暫,隻經曆了兩位皇帝。
這個時代上廟號還是比較嚴格的,以前世劉備的成就,是沒有資格上廟號的。
所謂的烈祖,還是劉淵給他上的。
至於諡號。
《諡法》所雲:“聖聞周達曰昭”,“昭德有勞曰昭”,意味著揚名立威、表彰傑出,同時也象征著光明和顯耀。這個字讚揚了劉備的品德高尚。
“烈”字在諡法中同樣有明確的解釋:“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代表著勇猛、剛毅和建立功業的決心。這個字是對劉備一生功績的肯定。
而武字,在諡法中同樣有明確的解釋:克定禍亂曰武。
隻是現在天下沒有一統,用武字似乎不太合適。
至於中祖與烈祖,更是差彆巨大。
中祖強調的是中興之功,是對國家衰落之後的再次振興的認可;而烈祖則強調的是開創之功,是對那些為家族或國家奠定基礎的祖先的尊稱。
劉禪思索一番,說道:“今日之內,諡號廟號便要定奪,以朕看,昭武,烈祖便很合適。”
昭武給劉備貼貼金,至於中祖.
要是給了劉備,怕是劉備承擔不起,這是要給天下人戳脊梁骨的。
畢竟現在大漢還沒三興呢!
“臣下這便派人去尚書台與丞相府。”
現在大漢新朝的權力運行是這樣的。
最高的位置,自然就是皇帝劉禪了。
下麵有兩個權力中心,一個是丞相府,一個是尚書台。
至於劉禪講武堂的力量,亦是漸漸的進入丞相府與尚書台之中。
對於現狀,劉禪並不滿意,但也隻得是先接受這個格局。
等手底下的人資曆夠了,自然能慢慢將重要的位置替換上去。
現在諸葛亮與法正都乾得挺好的,劉禪也沒有卸磨殺驢的意思。
宦官去得快,回來的也很快。
尚書台與丞相府都呈上表書,結果很統一。
諡號昭武,廟號烈祖。
顯然,劉禪的話在他們中還是有份量的。
“便按著丞相府的這個,給天下發出告文罷!”
少府董允當即領命。
於是命尚書台派人通傳告文,宣告天下。
翌日。
劉禪天壇祭祀,手持告文,高聲道:
“大行皇帝以布衣宗室起事,折節下士,愛民若子,乃剿黃巾、平荊襄、收蜀益、複漢中,縱橫天下。
帝寬厚雄毅、知人待士、才略絕倫,大類高皇帝,又仁德愛民、宏心遠慮、機謀深斷,有孝文遺風矣。
今興複長安,帝祚更延,聖德巍巍,武德昭昭,宜上美諡以定論,諡法雲:聖聞周達曰昭,克定禍亂曰武,經三公敘理,九卿敘倫,上大行皇帝諡號曰“昭武”,廟號曰“烈祖”
謹以犧牲玉帛,酒醴果品,敬獻天地神明,伏望垂鑒。
劉禪謹告。”
告文念罷,隻待惠陵修建完畢,便可以將劉備下葬了。
前人去矣,活著的人,卻還有活著的事情。
劉禪現在,隻想搞錢!(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