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
收拾一番情緒,孫權再問道:“聽聞漢國科學院有研製‘火藥’,威力驚人,你可有親眼目睹?”
孫登說道:“火藥之事,乃是漢國機密,非是常人能夠知曉的,兒臣在漢國為質,他們自然也防著兒臣,如此機密,如何會給兒臣知曉?”
“這倒也是。”
“那便再說說其他的事情罷,漢國何處與我吳國截然不同,或是讓你感觸最深的?”
截然不同,又感觸最深?
孫登點了點頭,說道:“若說到這個,兒臣當真是有一個感觸頗深,那便是漢國境內,世家豪強實力不顯,而我吳國,那些世家卻是強大到可以左右政局,魏國同樣如此。”
聽到這句話,孫權的眼睛頓時亮起來了。
這也的確是他的痛點。
帝王都是自私的,是小氣的。
他們絕對不會允許自己的權力與彆人分享。
哪怕是親兒子都不允許,更何況是那些世家外人呢?
“漢國為何能如此?”
孫登思索一番,說道:“世家豪強之所以能做大,便是他有土地,人口,部曲,在朝中有官職,錢、權、兵,皆有,如何能不做大,且除世家豪強之外,百姓大字不識一個,難以做官,國家要想得到治理,便必須依仗世家,這也是魏國以及我大吳世家做大的原因。”
孫權聽著,再思索一番,深以為然。
而孫登的話語並未停止。
“但在漢國,因為漢國皇帝威望高,對付世家從來不手軟,是故能壓製得住世家,且遷徙蠻人,遷徙百姓,遷徙豪強至關中,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壓製世家豪強的,且漢國有講武堂,能夠將各方力量為他所用,是故漢國皇帝能夠壓製世家。
並且,據兒臣在長安的所見所聞,朝廷會出資建造縣學、鄉學,供寒素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子嗣啟蒙,這或許是漢國皇帝為對付世家下的一盤大棋。”
聽完孫登所言,孫權長歎了一口氣,說道:“漢國皇帝,確非常人,吾不如也!”
哪怕他知道劉公嗣是如何在漢國壓製世家,利用世家的,他也學不來。
他沒有劉公嗣的威望,換句話來說,他無法為吳國的世家豪強源源不斷的創造利益。
劉公嗣壓製世家的同時,也給世家帶來了很多好處。
以前那些小士族,地區豪強,基本上隻能在本地作威作福,但因為劉公嗣弄出講武堂的原因,能夠使他們走向全國。
相比而言,漢國皇帝打壓他們的那些東西,在他們看來,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的。
並且,漢國屢戰屢勝,在南中、在巴郡,在關中
世家可以獲得土地,財富,相比這些,給漢國皇帝做狗,有什麼為難的?
更不用說商盟源源不斷的為他們提供財富。
比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帶來的收益大多了。
劉公嗣能夠帶他們吃肉,是故自然有資格奴役他們,鞭打他們,控製他們。
但如果說那劉公嗣屢戰屢敗,不僅沒有給世家帶來好處,反而還要對世家敲骨吸髓,你看漢國世家會不會如此順服?
而且
在孫權看來,漢國現在世家順服,完全是因為劉禪的原因。
若是劉禪死後,繼任者是否還能似如今這般,壓製住世家?
在孫權心中,已經是有答案了。
恐怕大概率是不能的。
他孫權在吳國是屢戰屢敗,割地賠款,無法給江東世家帶來什麼好處,自然也隻能一退再退,任由世家猖獗了。
這種情況,在魏國也是如此的。
那曹丕為了得到世家的支持,還不是屢次退讓?
還頒布了《九品官人法》,讓世家能夠光明正大的分潤權力,簡直是可笑。
孫登見孫權如此言語,當即寬慰道:“父王何須自謙,吳國現在雖然勢弱,但隻要我們君臣同心,勵精圖治,未必不能迎頭趕上。”
迎頭趕上?
去歲漢國征吳,打得他大吳元氣大傷,加之饑荒,餓死的,逃走的百姓甚眾,到現在都沒有恢複過來。
若是想要恢複元氣的話,至少要幾年時間。
而這幾年時間,天下的局勢,又會如何變幻?
“不說這些了。”
孫權歎了一口氣,接著眉頭微皺,似乎是想到了什麼一般,問道:“太子回來了,王後為何沒有回來?”
王後?
孫登有些心虛的低了低頭。
王後在漢國,可是深得漢國皇帝歡喜。
在他入宮之後,便好幾天沒見到吳王後。
想必是在未央宮中日夜精水澆灌。
這相當於是每天給他父王戴綠帽,他這個兒子,豈能將話說明了?
是故,孫登隻得選擇岔開這個話題,說道:“母後之事,兒臣不太清楚,不過,漢國皇帝欲我回來,是為了擾亂吳國朝堂,是因為間軍司得到消息,父王有意立建昌侯為新太子,若是建昌侯為吳太子,那我這個太子為質,也就沒有意義了。”
孫登這番話信息量很多,孫權沉默了片刻,隻能說道:“為父完全沒有立新太子的意思,至於太子你歸來,對我大吳來說,是一件好事,這一點,你需要放下心來。”
當真沒有嗎?
孫登已經選擇準備與自己父王敞開胸懷好好談一談,但很顯然,他這個父王,完全沒有這個意思。
“父王,我.”
“罷了罷了。”
孫權擺了擺手,似乎有些累了。
“太子一路風塵仆仆,還是先去太子府好好歇息,過幾日朕再予你重任。”
孫登張了張嘴,千言萬語淤積在胸,最後卻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片刻之後,孫登隻得是緩步起身,對孫權行了一禮。
“既然如此,兒臣告退。”
望著孫登離去的背影,孫權在心中歎了一口氣。
孫登去漢國‘留學’一年,受到的影響太大了。
若是他繼承社稷之位,恐怕便是那劉公嗣的傀儡了罷?
但話又說過來,便是孫慮繼位,難道真的能與那劉公嗣分庭抗禮?
怕也是不能的罷?
但選定繼承人。
孫登已經不在他的考量範圍之內了。
不僅僅是他的身子骨虛弱。
而孫慮,他也不甚滿意。
如果說能力的話,比之太子還有所不如。
或許,還要看看他其他的子嗣,或許其中有比前麵更好的呢?
當然
孫權此刻或許沒有意識到,吳國的兩宮之爭,卻因他的曖昧態度,已經是在暗地醞釀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