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漢的各個州郡,曆來分三六九等,其中邊郡最為低賤。
所謂邊郡,就是靠近邊疆的郡縣,遠離中樞。
不僅當官的不願意前往邊郡,百姓也不願意生活在邊郡,人口自然也十分稀少。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都城自然建設在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然後以都城為中心,周邊的州郡人口自然也多,邊郡遠離都城,人口自然也就少了。
但這隻解釋了人口多少的問題,卻並不能解釋大漢為什麼仇視西涼,更不能解釋曹操為什麼想要放棄涼州百姓的問題了。
主要是西涼屢屢反叛,在東漢的曆史上,西涼反叛屢見不鮮。
不僅僅是羌亂,涼州人也老是反叛,也就是說涼州的漢人和異族其實也沒什麼區彆。
哪怕在曆史上,涼州到了曹魏的治下,涼州也依舊不受曹魏朝廷的重視。
當時,曹魏在西北的重心乃是關中,尤其是長安才是重點。
而彼時西涼群雄早就相繼敗亡,在涼州最有威望的乃是馬超和韓德,以及其他一些大族。
其中,馬超歸蜀漢,馬超死後,馬岱在西涼的威望依舊。
而韓德乃是曹魏的將領,同時也是幫助曹魏統治涼州的世族之一,是曹魏在西涼的核心所在。
後來,諸葛亮北伐,韓德一家相繼被趙雲斬殺。
曹魏失去了在西涼的代言人,並隨著諸葛亮北伐的深入,涼州各個郡縣也對蜀漢一呼百應。
由此可見,涼州人並不服從中央朝廷的統治,而隻服當地的土豪、世族。
在涼州的世族紛紛敗亡之際,在後三國時代,馬岱在涼州的威望極高。
因此相對於曹魏來說,涼州人更願意服從蜀漢的號令,而不聽從曹魏的命令。
現在,曹操在西涼並沒有根基,涼州的世族、異族也沒有投靠曹操的。
無論如何,曹操都沒有統治西涼的信心,更沒有遷移西涼百姓的打算。
雖然相比起鼎盛時期,涼州的人口已經銳減了,但涼州人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
隻要把涼州人留在涼州,那麼以後發生動亂的也隻會是涼州,並不會波及到大漢的其他州郡。
相反,若是曹操把涼州百姓遷移到關中,那麼以後他們若是發生動亂,那發生動亂的地方就是關中了!
去年,大秦剛剛崛起,由於動亂的原因,涼州百姓有許多都要逃亡到了關中。
後來,曹操委派鐘繇,將他們全部給組織起來,全部充當民夫。
也就是說,現在跟隨曹操一起的其實都是涼州人,而並非關中和其他地方的民夫。
因此,曹操對他們的死活並沒有放在心裡,殺就殺了,一點也不在意。
隻不過荀攸並不了解其中的內因,賈詡卻是了解的,王思政也了解。
後來,荀攸從賈詡那裡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終於對曹操的決定也表示了理解。
然而,問題還是無法得到解決,麵對邊境的涼州百姓,曹操到底該如何處置呢?
畢竟有數萬之眾,他們是涼州人,但跟隨曹軍一起的民夫也都是涼州人!
難道要把這十餘萬人都給殺了嗎?曹操下不了這樣的決定,畢竟人數實在太多了。
如果把他們放了不行,萬一泄露了曹軍的行蹤,那麼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