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刺史府,哦不,現在改叫“蜀王府”了。
“諸位愛卿,南郡求援,半數江東軍皆在,爾等以為如何?”劉裕拋磚引玉道。
自從受封蜀王之後,劉裕整個人的逼格都上去了,說的話也越來越高大上。
“大王!臣以為南郡要救,且必須要救,原因有三。
第一,孫策與大王,江東軍與我軍乃是世仇。昔日大王曾經敗於孫策之手,世人皆以為大王不如孫策也!皆認為我軍不如江東軍也!此戰正可為大王和我軍正名!
第二,荊州本就是大王的地盤,隻是為孫策所竊取,如今正是收回的時機!
第三,南郡龐、蒯二家代表了荊州士族,如今他們舉眾歸順大王,說明大王在荊州的威望甚高,因此我軍絕不能辜負了荊州士民的一片苦心!
如此三點,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無不應了我軍必要出兵!”蜀中士族代表——秦宓率先發言道。
秦宓(i)(?226年),字子敕,廣漢郡綿竹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學者。
秦宓年輕時就很有才學,為廣漢名士,在劉焉、劉璋時,他總是稱有病而拒不接受州郡辟命。
諸葛亮領益州牧後,派人將秦宓請來,任他為彆駕,隨後又任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將東征孫權,他以“天時必無其利”為由,竭力諫阻,觸怒劉備,被囚下獄。
後來被用錢贖出來。
蜀建興元年(223年),恢複蜀吳盟好。
建興二年(224年),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迎請秦宓為州彆駕,不久又提升他為左中郎將、長水校尉。
吳派張溫使蜀,返吳時諸葛亮率百官為之餞行,他獨後至。
秦宓後來升任大司農。
建興四年(226年),秦宓去世。
………
和曆史上一樣,這一世的秦宓也沒有為劉焉、劉璋父子效力過,打了半輩子醬油。
直到劉裕打下益州,又受封蜀王,建立蜀漢政權之後,秦宓才受到了劉穆之的邀請從而出仕。
這一世,秦宓甫一出仕便官拜益州彆駕,成為了刺史劉穆之的副手。
由此可見,秦宓此人確有大才,否則絕不可能驟登如此高位!
事實上,秦宓有大才是一方麵,其人出身士族可以幫助劉穆之更好地穩定蜀中也是另一方麵。
在曆史上,秦宓曾經反對劉備出兵攻吳,原因有二。
一是當時的蜀、吳乃是盟友關係,雖然吳先背盟導致關羽身死、南郡丟失,但對當時的蜀漢來說唯有曹魏才是大敵!
二是當時的蜀漢剛剛丟了荊州,損失慘重,益州也才剛剛得到,因此根本沒有東征的實力。
於情於理,當時的局勢都不利於劉備發兵討伐東吳,也正和了秦宓所說的“不占天時”!
而現在的情況和曆史上完全不一樣,一方麵是蜀漢集團實力正盛,另一方麵是南郡也還沒有丟失。
劉備是為了奪回荊州,再為關羽報仇;
劉裕卻是為了禦敵於國門之外,保家衛國!
這裡麵雙方的格局就差了十萬八千裡了,因此,這一次的秦宓自然是舉雙手支持。
“大王,臣以為如今我軍士氣正盛,也確實應該發兵東進,與江東軍決一死戰!”官拜蜀郡都督的大將傅弘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