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從子,早年為人純樸,不顯露才智。
因此,龐統早年一直未能得到彆人的賞識,唯有龐德公很看重他。
在龐統年滿十八歲時,龐德公讓他北上中原,前去拜見司馬徽。
當時,潁川名士司馬徽人品高雅,能鑒彆人才,弱冠之年的龐統就去拜見他。
見麵後,司馬徽在樹上采桑葉,龐統坐在樹下與其交談,兩人交流了一晝夜。
司馬徽對於龐統的才華感到很是驚訝,稱讚他應當是南州士子裡的頭名,於是龐統的名氣就逐漸傳揚開來。
當時,襄陽龐德公誇讚龐統為“鳳雛”,因此當時的荊州人士都稱呼他為“鳳雛先生”。
後來,龐統被南郡委任為功曹,他注重人倫道德,每次稱讚彆人時,都言過其實。
有人感到奇怪就去問他,龐統回答說現在天下大亂,道德不振,好人少壞人多。
龐統認為,要想助長道德風氣,不去美化他們的名聲就無法引起仰慕,不足以讓人仰慕向善的人就會變少。
現在選出十個人,如果可以得到五個向善的,就能達到推廣教育世人、讓社會有誌之士自我勉勵的目的。
此時,龐統回憶著過往的種種,不禁感到自己變了。
曾經的龐統有賢名,注重個人的口碑、風評,做事的行為準則也符合這個時代對士人的要求。
龐統自詡為名士、大才,可這些年來,龐統卻總是懷才不遇,當然也和他不遇明主有關。
在龐統看來,劉表隻是一守土之犬,劉裕、孫策又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可一直到現在,龐統已經二十七歲了,這些年來,龐統不是在經商就是走在陰謀、奪權、反叛的路上。
龐統已經和昔日的理想和初衷漸行漸遠,背道相馳,唯一不變的隻有龐統的那顆野心!
是啊,龐統有野心,有一顆積極向上攀登的心。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說,龐統和劉裕、孫策是一樣的,同樣都是野心勃勃。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是君,龐統卻始終隻想作為一個一人之下的臣!
“哈哈,士元兄好雅興,不曾想在雨天還能品茶附風雅!”
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從帳外傳來,這讓身處帳中獨坐的龐統不由得一愣。
龐統循聲而去,隻見一名青年男子正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立在帳外。
“孔明兄!”龐統不由得驚呼。
原來,來人不是彆人,赫然是諸葛亮、諸葛孔明!
光和四年(181年),諸葛亮出生於徐州琅琊郡。
他早年喪父,跟隨叔父諸葛玄一起生活。
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術並擔任豫章太守,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隨前往。
後來,諸葛玄官職被朱皓取代,諸葛玄又帶著諸葛亮等人前往荊州,投奔時任荊州牧的劉表。
在荊州期間,諸葛亮與潁川人石廣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處遊學。
諸葛亮經常抱膝長嘯,他說石廣元、徐元直與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則可以成為像管仲、樂毅一樣的人。
諸葛玄去世時,諸葛亮18歲,他來到隆中種地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