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此舉其實有幾個用意
一,如今魏軍雖然抵達了長安附近,但其實徐晃軍團能否打下潼關才是關鍵。
萬一不能的話,等到秦軍主力回援,那麼就算魏軍打下了長安也一定不能守住。
而且到時候徐晃軍團能否擋住秦軍主力還是問題,萬一擋不住的話,那麼長安的魏軍也可能有全軍覆沒在此地的風險!
二、曹操此時不僅要攻下長安,乃至攻下整個關中三輔之地,同時還要捉到苻堅!
兩年前,曹操在西涼之時就曾經攻打過狄道,當時的目的就是為了捉住苻堅。
結果在一場苦戰之後,雖然曹操成功拿下了狄道城,但卻被苻堅給跑了!
最後一來二去的,曹操不僅沒能結束秦漢大戰,反而還先後搭上了張繡、郭嘉的性命,真是得不償失。
三、魏軍包圍長安,僅僅圍而不攻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確認下此地的民心是否還向著大漢!
畢竟昔日的司隸校尉—鐘繇,在秦漢大戰後投了秦軍,在他的領導下長安乃至關中的百姓還真有可能倒向大秦!
所謂以不變應萬變,如果此事得不到確認,萬一有個萬一的話,恐怕就算魏軍打下了長安也未必能夠再收關中的民心!
四、曹操此次出兵除了有軍事目的和政治目的外,他同時還有著外交目的,那就是確認下馬家軍是否已經投靠了孫策!
如果已經投靠了,那麼曹操還得想辦法對付下隴右的三支秦軍,進而幫助馬家軍擺脫如今的困境。
如果沒有投靠,那麼更好了,曹操說什麼也要拉攏並將馬家軍收為己用!
畢竟馬家軍的存在實在太好了,不僅就在隴右——大秦的後方,而且馬家軍的戰鬥力也真不是蓋的。
隻要有馬家軍的存在,那就至少能為曹操牽製住數萬秦軍,以此來減輕魏軍的壓力。
同時,孫策的吳國,如今也在南方和蜀漢、偽楚開戰。
隻要魏軍和馬家軍能在庸涼有所作為,至少也能威脅到蜀漢的北部三郡,以此來為孫策的吳國減輕些許壓力。
雖然魏吳僅僅隻是表麵上的盟友關係,具體吳國和蜀漢、偽楚之間誰輸輸贏和曹操不搭界,但作為魏軍退路和糧道所在的南陽郡卻是和吳國的襄陽郡直接接壤的。
如今,蜀軍主力已然東出,目標就是襄陽。
也就是說,蜀吳雙方的主力將會在襄陽進行決戰,此舉可就關係到魏軍的存亡了。
若是吳軍贏了,那沒什麼問題,曹操也相信孫策不會再趁機打他的南陽。
畢竟此舉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要知道魏軍此次西進的目標就是為了收複關中,從而複興大漢的。
若是孫策真那麼乾了,從而導致魏軍失敗,那孫策就成大漢的國賊了。
因此,曹操對孫策可謂是十分放心,隻是劉裕卻不太能夠讓人放心了。
畢竟劉裕這人為了利益什麼都乾得出來,先是和大秦結盟,再是與偽楚也結盟了。
不管是出於利益考慮,亦或者出於政治、外交考慮,一旦蜀軍主力獲勝的話,那麼蜀軍進而攻打南陽的可能性就可謂是極高了!
對此,曹操不得不有所防備,也因此在西進時分彆留了於禁、李通兩軍在南陽和汝南。
若是再加上吳軍留在新野的鄧芝,以及駐守武關的鄧艾的話,那麼魏軍的後路和糧道也算是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