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軍製變化(上)_血之孫吳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血之孫吳 > 第1482章 軍製變化(上)

第1482章 軍製變化(上)(1 / 2)

現如今,按照各國的實力劃分,彼此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就比如,各國之間的人口數量、青壯數量、軍隊數量,以此就可以看出各國的實力差距。

比如我方有人口三千萬,青壯六百萬,軍隊四十萬,差不多是十五丁抽一。

北周有人口一千萬,青壯二百萬,軍隊近四十萬,差不多是五丁抽一。

北齊有人口八百萬,青壯一百五十萬,軍隊近二十五萬,差不多是六丁抽一。

朝廷有人口六百萬,青壯一百萬,軍隊近十五萬,差不多是七丁抽一。

燕國有人口五百萬,青壯一百萬,軍隊近二十萬,差不多是五丁抽一。

並州有人口二百餘萬,青壯近三十萬,軍隊最多可達三十萬,幾乎是全民皆兵。

各方勢力之間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差異,一方麵是因為各國軍製的不同,另一方麵則是因為各國之間發展不同所造成的。

在軍製上,我方實行的是義務兵役製度,再輔以輔兵製度和軍團製度。

在三大製度相輔相成之下,我方治下的青壯都可以參加輔兵訓練,從中再挑選出優異者加入軍團為正規軍。

因此,我方兵員眾多,且軍團戰力強大。

北周實行府兵製度,所謂府兵其實就是職業軍人,隻不過占比比較低罷了。

與北周近千萬的人口規模相比,如今北周的府兵數量不過二十大貴族的食秩戶籍數量,這也是北周鐵騎數量不多卻又戰力強大的原因。

在此基礎上,北周朝廷掌控著更多的人口,這些人又可以隨時化作為兵員。

因此,在不動用鐵騎的情況下,北周輕易就能征召並組織起三十萬大軍。

北齊和朝廷都實行屯田製度,青壯們平時為民負責種田,戰時為兵負責征戰。

在此基礎上,兩方在不影響後勤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征召並組織起很多的軍隊。

除此以外,兩方還存在著常備兵的情況,以滿足各自的戰略防禦需求。

燕國則完全實行常備兵製度,且內部隻有近二十萬騎兵,並由國內五百萬人口負責供養。

所謂常備兵隻需要負責打仗,平時以訓練為主,並不需要從事農業生產等其他工作。

說到常備兵,其實各國都有存在,隻不過數量不一罷了。

比如在我方隻有襄樊軍團、水師軍團、淮北軍團、兩支近衛軍團,以及陽平關、武關、襄陵的守軍,總計大約十八萬常備兵。

比如在北周隻有十萬鐵騎屬於常備兵;

而北齊和朝廷的常備兵就更少了,一般隻有幾萬人的規模,且大多是負責駐守邊關。

要是到了後勤補給困難的時候,這些軍隊也是需要進行屯田工作的,就跟我方大部分軍隊差不多。

至於並州方麵,其內部甚至都沒有形成一個國家,因此方方麵麵的製度都不完善。

並州軍是真正的全民皆兵,能夠嘩啦啦都去種地,又能夠嘩啦啦都拉出來打仗。

各方勢力之間實行著不同的軍事製度,而要說具體哪一種製度最好,恐怕也很難說清楚。

隻能說各有各的好,畢竟各方勢力的實際情況都不相同,具體情況就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比如我方占據著南方之地,山地眾多,耕地較少。

在以農為本的古代,南方要想抗衡北方就隻能另辟蹊徑,因此隻能大興工商業。

這使得我方不可能實行大規模的屯田製度,隻能采取小規模的軍屯,以此減輕後勤運輸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輔兵製度、義務兵役製度、軍團製度,三者相輔相成才是最佳選擇。

而到了北方,由於現在氣候的變遷,因此就必須實行屯田製度。

如此一來,北方各勢力既能穩定地方,又能同時保證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至於北方四雄之間的差異,又主要體現在民族的不同上,尤其是胡漢兩族之間的差異。

比如北周是以鮮卑為主體,以鐵騎為主,因此實行府兵製度。



最新小说: 全民:你都開掛了!還有唯一天賦 厄命病人 不是哥們,你也穿越者啊? 開局劍帝命格,授徒暴擊返還 偷聽心聲:王爺老搶我手機! 早死後穿到古代當哥兒 官場:從發配鄉鎮開始連續破格 穿越之撿個太子來種田 救命!誰家護衛坐主子腿上啊 重生饑荒年代,我有超市空間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