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官僚製度出台以後,最終經過一係列商議確定,由張昭、張紘、謝安擔任三省長官!
張昭擔任中書令,張紘擔任內史令,謝安擔任尚書令。
三省位比三公,總領百官,一人(我)之下,萬人之上!
中書令負責起草文件,內史令負責審核,尚書令負責實行。
由於時局不同,我又在六部的基礎上加設三部,因此實際為三省九部!
分彆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醫部、學部、商部。
各部設尚書一名,為主官;左右侍郎各一名,為副官。
分彆由
周瑜擔任吏部尚書;
劉巴擔任戶部尚書;
張允擔任禮部尚書;
陶侃擔任兵部尚書;
魯肅擔任刑部尚書;
顧雍擔任工部尚書;
張機擔任醫部尚書;
龐德公擔任學部尚書;
糜竺擔任商部尚書。
各部左右侍郎另有任命,至於地方上行政官員的補缺,則由新官上任的吏部尚書負責任用。
可雖然分了九部,但實際卻是分為上六部和下三部,上六部又各設有四司,為二十四司。
一、吏部。
1吏部司,掌文官品級、調動。
2組織司,掌封命、朝會、賜予之級。
3司勳司,掌文官升遷。
4考功司,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評定。
二、戶部。
1戶部司,掌戶口、土地、賦稅、徭役、婚姻、繼嗣之事。
2財政司,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
3商政司,掌度量之數,管理商業貿易。(該司的職能由於和商部重疊,因此遭到罷免)
4國庫司,掌天下庫儲、出納租稅、祿糧、食稟之事。
三、禮部。
1禮部司,掌禮樂、衣冠、符印、表疏、圖冊、鋪設,及百官喪葬。
2祠部司,掌學校、醫院、寺廟、天文之事。(其中掌學校、醫院的職能被分給了學部和醫部)
3禦膳司,掌陵廟之牲豆酒膳。
4邦交司,掌諸蕃朝謹外事。
四、兵部。
1兵部司,掌武官品級、衛府眾寡、校考、給告身諸事、兵籍、調遣、貢舉、雜請、歲選解狀。
2職方司,掌地圖、城隍、鎮戎、烽候、防人道路之遠近及四夷歸化之事。
3駕部司,掌車駕、牲畜、艦船之籍。
4武庫司,掌兵器、甲胄、儀仗。
(除此以外,兵工廠、工坊、造船廠、馬場等設施也歸工部管轄,各處設施主事位比左右侍郎)
五、刑部。
1刑部司,掌律法,處置天下上奏諸案件。
2獄部司,掌罪犯、俘虜的衣糧、醫藥,審理訴訟。
3軍部司,掌軍中製度、審判犯法軍人。
4禁部司,管理門禁關卡出入登記,以及各地上繳失物的處理。
六、工部。
1工部司,掌工程建設、礦藏開采。
2田部司,掌天下農事。
3山部司,掌園林、山澤草木以及百官蕃客菜蔬薪炭的供給和狩獵之事。
4水部司,掌渡口、渡船、溝渠、橋梁、堤堰的修繕溝通,以及漁捕、漕運諸事。
二十四司中,各司設郎中一名,為主官;設左右員外郎各一名,為副官。
各司官員由各部尚書上報三省決定。
如此一來,吳國朝廷閃亮登場,新鮮出爐。
從今往後,所謂百官便成了三省宰相+副手、九部尚書+左右侍郎、二十四司郎中+左右員外郎,總計一百零二名官員。
為此,我又參照九品中正製,從而創立了品級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