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了鹵煮,餘夕本想帶著張千葉去龍科大轉一圈,但被張千葉以有事為由婉拒了。
見張千葉還有事,餘夕也不好多說,幫張千葉他們結了賬後就離開了。
餘夕說她住在龍科大,確實沒錯。
但她住的是龍科大的教師宿舍,獨棟單人。
說她是張千葉的學姐,也確實沒錯!
但大了張千葉足足七屆。
吃過了鹵煮後,餘夕沒有回龍科大的宿舍,而是來到坐車來到龍科院。
龍科院離龍科大並不遠,開車也就二十分鐘的路程。
到了龍科院,餘夕直接到了新型材料研究所。
在這裡,她看到了自己的導師楊和平院士。
“老師,項目經費批下來沒有?”
麵對餘夕的詢問,楊和平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也算是批了吧,上級給我們研究所批了五十億的研究經費。”
聽到隻批了五十億,餘夕直接傻眼了。
“可是老師,您之前不是預估過,納米飛刃項目沒有五百億很難有巨大突破嗎?”
對此,楊和平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
“本來項目的經費是可以申請下來的,但中途卻被那個可惡的肖老頭給截胡了,這五十億,還是我豁出這張老臉才要下來的。”
餘夕一聽,當即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老師,他們的可控核聚變項目已經這麼多年了,而且都已經進入穩定期了,為什麼上麵還要給他們繼續撥款?這沒有道理啊。”
“他們不是靠著可控核聚變項目獲得的撥款。”
說起這事,楊和平就不想再提,這事讓他感覺非常憋屈和惱火。
明明十拿九穩的項目,誰知道對方竟然搞出了這手。
想到這,楊和平又想起了那個操作台上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
那一瞬間,楊和平突然明白了什麼。
“什麼?不是靠著可控核聚變項目,難道他們還有彆的項目能比過我們的納米飛刃?”
“可控核聚變小型化!”楊和平淡淡的說道。
雖然隻有幾個字,但這幾個字一出口,直接把餘夕給震住。
她張開的嘴久久不能合上。
作為博士研究生,雖然是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生,但她依舊明白這幾個字代表的意義。
餘夕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
“不可能!可控核聚變才剛剛突破,連基本的反應堆實驗都隻能維持幾十分鐘,怎麼可能這麼快就跳到了小型化階段?”
不怪她這麼吃驚。
可控核聚變和可控核聚變小型化可不是一個概念。
這裡麵要付出的努力遠比研究可控核聚變本身要難得多。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肖振華團隊說他們研究出了可控核聚變小型化,這是不符合科學常理的事情。
對此,楊和平無奈地笑笑。
要說誰最不相信,那肯定是他。
但沒辦法,若非親眼所見,他也不敢相信。
可事實就是如此,他親眼看到了實驗過程,也親眼看到了實驗數據。
這些東西在他們這些專業人士麵前,是沒辦法造假的。
不過餘夕剛才那番話確實有道理。
肖振華團隊研究可控核聚變這麼多年,也才在最近突破了核心技術。
他們壓根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研究可控核聚變的小型化。
楊和平在心中暗暗算了算時間。
從接觸可控核聚變小型化消息開始,正好是肖振華帶著張千葉從江州抵達帝都那段時間。
也就是說,可控核聚變小型化項目的突破,和這個叫張千葉的年輕人絕對脫不了乾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