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瀚邦在城牆崩塌後才投降,多爾袞已經猜到他在用緩兵之計。
可是不接受投降繼續攻城,建奴肯定又要增加極大傷亡。
於是多爾袞答應給佟瀚邦半天時間考慮,但必須在天黑前開城門投降,不然讓塔山城雞犬不留。
多爾袞不怕佟瀚邦使詐,建奴兵力多出塔山數倍,佟瀚邦肯定是守不住的。
當然,若能收服佟瀚邦當然最好,以佟瀚邦的能力肯定會成為多爾袞的左膀右臂。
看到建奴停止炮轟,佟瀚邦立即親自率領將士和工匠搶修崩塌的西城牆。
多爾袞可以答應佟瀚邦半天時間考慮,但絕對不會允許他們搶修城牆。
看到塔山明軍在緊急搶修城牆的報告,多爾袞立即命令炮轟搶修城牆的明軍和工匠。
結果在搶修城牆過程中,又有幾百塔山軍民在建奴炮擊中傷亡。
佟瀚邦隻能命令暫時停止搶修城牆,並派人給多爾袞送信。
他在信中提出多種苛刻的投降條件,比如立即停止炮擊,給塔山軍民糧草,並加封佟瀚邦為郡王等。
佟瀚邦明確表示,若多爾袞不答應他的條件,塔山軍民誓死不降,一定與塔山城共存亡。
其實這依然是佟瀚邦的緩兵之計,想等天黑後在悄悄乾活。
儘管很清楚這是佟瀚邦的緩兵之計,但多爾袞卻答應了佟瀚邦提出的兩個條件。
那就是暫停炮擊塔山城,並給塔山軍民五百石糧食,但加封郡王他說了不算,需要皇太極支持。
其實多爾袞之所以對佟瀚邦如此寬容,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小心思。
其一,他不相信塔山在他正白旗精銳團團包圍下,佟瀚邦還能逃出生天。
其二,多爾袞並非真的等待佟瀚邦投降,他在等待乳峰山戰況。
無論多爾袞還是多鐸,都不想儘快攻下塔山杏山,因為他們不願意去乳峰山支援皇太極。
當天夜裡,佟瀚邦率領全城大部分軍民和工匠,終於把城牆重新修建起來。
為了延緩建奴進攻時間,並在新修建城牆後麵又挖一道深水溝,水溝後麵用石頭磊一堵牆。
一旦外麵新牆再次坍塌,這道深水溝和石頭牆又能阻擊建奴一兩天。
第二天天亮,塔山城門緊閉,佟瀚邦並未開城投降。
這一切都在多爾袞意料之中,不過讓多爾袞不爽的是那道新城牆。
建奴常年吃肉食嚴重缺乏維生素,基本都有夜盲症,並不適合夜間作戰。
一個晚上不注意,佟瀚邦居然一夜之間修複倒塌的城牆。
於是攻守戰再次開始,這天的攻守戰非常慘烈,塔山將士傷亡超過千人,建奴傷亡超過三千人。
不過建奴傷亡的基本都是阿哈和旗丁,還有部分漢軍。
而真正蒙軍和正白旗滿洲兵,基本沒有什麼損失……
一個三千守軍的小城,在一萬多正白旗攻擊下堅持三天之久。
佟瀚邦和他麾下已經拚儘全力,若大明援軍再不來支援,塔山可能會淪陷。
要知道現在情況和曆史上已經有很大不同,建奴擁有更多更猛的火炮。
由於明史建奴修,他們故意忽略掉很多大明無名英雄。
對那些戰績赫赫的無名英雄要麼一筆帶過,要麼直接略過不提,這是對英雄的羞辱。
塔山守將佟翰邦將軍,絕對算一個真正的無名英雄。
若不是朝鮮有人記錄下塔山將士悲壯一幕,他們將永遠被曆史遺忘。
在明末的鬆錦大戰中,薊遼總督洪承疇降清,總兵王樸、順天巡撫楊繩武等高官畏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可有這麼一個人,他官位不高,卻誓死不降,最後引爆炸藥,與建奴同歸於儘,壯烈殉國。
他就是被清人詆毀,沉於青史的佟翰邦將軍。
崇禎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洪承疇鎮守的鬆山淪陷。
三月八日,鎮守錦州的祖大壽降清。
當鬆山錦州的大部分城池已陷入敵手時,塔山這座小城,如大海中的一葉小舟,隨時會被風浪吞沒。
塔山守將佟翰邦將軍自知塔山終將不保,於是召集軍民,對他們說:
“吾士卒死傷殆儘,而糧食且匱,吾等知朝亡矣。吾義不生而辱,必先自刎!”
全城軍民聽了佟將軍的悲憤之語,無不淚流滿麵。所有人中無一人提出投降清軍,苟全性命。
大家決定:
“雖必死,但死也不降,死也要和建奴一起死!”
於是又經過了一個月的浴血抵抗之後,塔山到了最後的時刻。
四月初八,建奴再次利用紅衣大炮對塔城進行猛烈炮轟。
塔城守軍在佟翰邦地指揮下,頑強地和建奴互射火炮,佟翰邦還指揮弓箭手彎弓搭箭,射殺建奴炮手十多人。
但寡不敵眾,沒有援兵的塔城,還是被建奴轟塌了西城牆。
佟翰邦知道塔城的最後時刻到來了。他一邊派人出城到建奴營地假裝投降,一邊指揮殘存的軍民在城內各處埋好預存的炸藥。
這邊圍困塔城的建奴一聽佟翰邦要投降,不疑有他,清軍將領點齊軍隊,喜滋滋地跟隨使者進城準備接管塔城。
誰知,進城之後,佟翰邦命人關閉城門,率領殘軍與建奴進行了殊死的戰鬥。
最後點燃早已埋好的炸藥,霎時,山崩地裂,整個塔城被炸成了廢墟,佟翰邦和數千軍民與進城的建奴同歸於儘。
比起名留史書的高官才子,如狼狽投降的洪承疇,因水太冷而不願殉國的錢謙益,這些無名小輩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踐行著對國家的忠誠。
可是,如此悲壯的曆史卻被建奴故意抹去了,作為勝利者,建奴在修史書時,對塔山戰役寥寥數語,顛倒黑白——清軍先以紅衣大炮毀城,然後順利攻入城內,儘殺七千守城明軍……
皇太極敕諭朝鮮國王以及敕諭蒙古諸部,大體也是這樣說
“以紅衣炮擊毀塔山城,我兵無梯登城,於城圮處攻入,將城中官兵儘行殺之。”
如果沒有一批正直的朝鮮使臣,後人可能真會被清代的史書蒙騙,認為明末的將領不是膽小投降,就是懦弱無能。
1651年,朝鮮麟坪大君李渲出使北京,路過塔山遺址時,這樣寫到:
“北塞兵塵起,邊烽月暈時。天寒胡騎合,日暮鼓聲遲。世事嗟何及,孤城竟不支。人人皆死節,定不愧羌兒。”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明軍的英勇抵抗,並不像建奴所說的那麼不堪。
1652年,朝鮮使臣申濡在出使路途中,也寫了一首長詩《塔山堡歌》。
在這首長詩中他詳細介紹了塔山戰役的經過,為後人揭開了塔山戰役的真麵目。
才能使後人了解到駐守塔山的明軍是多麼的英勇無畏,讓後人肅然起敬。
喜歡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