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直接把他們的名字勾掉,他知道魏藻德作為最後一屆內閣首輔,乃是崇禎自掛東南枝罪魁禍首。
在殺那麼貪官裡一直沒有發現魏藻德這個人,朱慈烺當時還有些奇怪,原來這貨現在才出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有些人不介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們做過什麼壞事。
比如侯方域,大夥都知道他是桃花扇的主角,可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經做過那些滅絕人寰的缺德事呢!
明末有四公子,在當時那幾乎就是孟嘗君信陵君一樣一樣的存在。
跟戰國四公子有好有壞一樣,明末四公子也是良莠不齊。
其中三人不臣不叛不降不辱,或者流連煙花曲水流觴詩酒自娛,或者歸隱山林與鬆竹相伴鶴鹿悠遊。
但是也有一個喪心病狂到了比孫之獬還可恨的地步,為了鎮壓明末清初的反抗義士,向清廷建議扒開黃河大堤。
把直隸山東河南三個省化為一片水鄉澤國黃泛區,數以百萬計的百姓被淹死,更多百姓流離失所。
後來清史專家學者編明史,刻意將此人忽略了,因為這種斷子絕孫的事情,連清朝史官都不好意思當做一件功勞來記錄。
大家知道明末四公子分彆為陳貞慧、侯方域、方以智、冒辟疆。
陳貞慧在大明滅亡後“埋身土室,不入城市者十餘年”,冒辟疆寧死不仕清,還跟董小宛發生了很多美妙的事情。
方以智隱居桐城浮山,自號浮山愚者、無可道人,還寫下了一首字字血淚的《獨往》詩
“同伴都分手,麻鞋獨入林。一年三變姓,十字九椎心。”
這三個人雖然沒有建立世人矚目的豐功偉績,但也沒有奴顏婢膝賣主求榮。
但是明戶部尚書侯恂的兒子、祖孫三代為東林黨巨擘的侯方域,卻心急火燎地去參加了順治二年的清廷科舉考試。
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桃花扇》,男主角就是侯方域,但是孔尚任寫完《桃花扇》是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劇中當然不會展示清廷掘開黃河大堤以致伏屍百萬的情節。
但當時的人們不會忘記1645年那次黃河泛濫,也不會忘記那個出主意的侯方域“兩朝應舉侯公子,忍對桃花說李香。”
侯方域參加順治二年的科舉考試,那可是嘔心瀝血寫了洋洋萬言,情真意切地勸滿清“開經筵”“親儒臣”“特重州縣官”“不可輕議治河”“明賞罰”。
這件事一直讓侯方域感到很羞恥,不是為他數典忘祖賣主求榮感到羞恥,而是熱臉貼到了冷屁股上,人家直接把他的“肺腑之言”扔進了垃圾堆,他沒考中!
既然科舉不中,想通過越龍門而成為滿清重臣的願望落了空,侯方域隻好另辟蹊徑準備為清兵“建功立業”。
張存瑞作為三省總督,率兵鎮壓當時已成燎原之勢的“榆園軍起義”。
但是這個貳臣的本事實在不怎麼樣,東邊滅火西邊冒煙,榆園軍還跟清軍玩兒起了地道戰,神出鬼沒的義軍打得張存仁首尾不能兼顧。
焦頭爛額的張存仁,突然想起了參加順治二年科舉考試铩羽而歸的侯方域,就寫信請這位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給出主意。
寫清史的人卻沒好意思寫侯方域究竟出了什麼主意,遺民曲筆掩蓋不了事情真相。
原來侯方域給張存仁出的主意就是扒開黃河荊隆口大堤,讓義軍活動區域變成一片黃泛區,讓義軍的地道變成下水道。
之所以說侯方域給張存仁出的是一條絕戶計,是因為黃河荊隆口是一個危險地段。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二年五月,黃河開封及封丘荊隆口決堤,山東南部以及河南大部皆成汪洋。
明朝調動山東、河南、直隸三省二十萬民夫才堵住了決口。
當年那個治河總指揮白昂做夢也沒想到,他傾儘三省之力才修好的黃河大堤,會在一百多年後被原明軍副將、清三省總督和一個東林黨魁聯手給扒了。
現在人隻知道杭州有個白堤,斷橋殘雪也挺好看,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黃河河南陽武段也有個白堤。
那是因為扒了黃河白堤的是清朝總督和明末四公子之一。
這位公子又是《桃花扇》的男主角,無論是清朝遺老還是後世文人,都假裝這件事根本就沒發生過。
關於侯方域獻計、張存仁掘堤這件事,在某些史書中是找不到真相的,我們隻有去翻看順治六年的水文資料,去看看那近幾年黃河荊隆口是否決堤,就什麼都清楚了。
如果侯方域獻計此事為真,那麼這位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罪惡,甚至還要超過那個首倡剃發易服的孫之獬。
而細看侯方域和孫之獬的表現,人們不僅會產生一個疑問,某些明末文人甚至某些東林黨人,為何會是這麼個德行?
李香君死了,侯方域思念過度鬱鬱而終。
隻是不知道侯方域在為李香君香消玉殞而悲痛惋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黃泛區那數以百萬計的浮屍餓殍……
作為金陵四公子之一,大明前戶部尚書侯詢之子,侯方域這種做法實在可恥之極。
喜歡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