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一看,這老人雖氣色紅潤、身子骨看上去很是硬朗,但眉宇間卻似有一股抹不去的鬱氣,眼中的光也暗淡。
雲清清先讓老者坐下,說道:
“老人家,請詳細說說,你為何會有這種要求?”
老者長歎一口氣,講述了來龍去脈。
老者名為莊慶洪,祖籍在隴州以西一個偏遠的小村落。
他家中世代都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作一年也不過是勉強填飽肚子,貧苦的日子一眼看得到頭。
莊慶宏自小生活在這樣的地方,隻以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生活的,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那時他也不叫這個名字,家裡給隨隨便便起了個名字叫二狗。
但自從他去過附近的鎮上,見到了全鎮唯一的一家私塾,知道這世上還有“讀書”這條出路後,一個念頭就腦海裡再也揮不去。
那時他隻四五歲的年紀,想事情很簡單,隻知道讀書便可考取功名,還能當大官,頓頓有肉吃,不用像父輩那樣每日辛勞下地乾活。
於是他回家便吵鬨著要去私塾念書,毫無意外地被爹爹訓斥了一頓,說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隻盼他趕緊長大幫著乾農活,哪有閒錢供出個讀書人。
他又鬨了幾次,最後爹爹不厭其煩,揍了他一頓,這才算消停下來。
但他心裡那份想做讀書人的念想,卻越發生根發芽了。
有一日他跟哥哥上山拾柴,那山離村子近,沒什麼危險,他人小走得慢拾得慢,向來都是哥哥在前麵拾得差不多了,再回來找他。
兄弟倆進山沒多久就這樣漸漸拉開了距離。
他那時已牢牢記住了家裡是因為沒有錢,才不能供自己讀書的,所以乾活特彆賣力,希望自己能多拾些柴禾換些吃食布匹,好能讓家裡攢下些錢,就能再求爹爹送他去讀書了。
他就一邊琢磨著這些事,一邊揀著乾柴,突然腳下踢到一樣東西,硬邦邦的。
揀起來一看,是個石頭雕像,隻有他整個巴掌那麼大,看形狀像是隻狐狸。
他心中想起村裡每家每戶都供奉神像,逢年過節家家都會參拜求平安,又莫名想起老人們講故事中常出現的狐仙來。
他心念一動,就將小雕像擺在一塊大石頭上,模仿著大人的樣子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念念叨叨地請求“狐仙大人”保佑自己能讀書,還說等將來考取功名定會報答狐仙大恩大德。
他本想著拜幾拜就繼續撿柴,但不知怎地,竟睡著了。
再有意識就是被哥哥搖醒的,隨口抱怨了兩句他偷懶,便帶著他下山了。
下山前,他試著找了找那雕像,卻發現那塊大石頭還在,本該在上麵擺著的雕像卻不見了。
問哥哥,哥哥說根本沒見著什麼雕像。
他有些拿不準自己是不是做了個夢,就這樣回了家,雕像的事再沒提起過。
然而就在當天夜裡,他迷迷糊糊爬起來去起夜,突然眼前出現一個書生模樣的人,十分和善地問他,是不是真的想讀書。
他當然極力點頭,那書生又問為了讀書他願不願意付出一些代價,他如實地回答說家裡沒錢。
書生哈哈大笑起來,說金錢隻不過是這世上最微不足道的代價,他有更寶貴的東西,隻要肯拿出來交換,保證他最想要的一切都能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