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紐。有珠形、盤形兩種式樣。一般安單紐,有好奇者,將5顆紐扣結為一束,安在應扣部位。銀扣一般重10克,兩麵凸起,有荷花、梅花紋,銀光燦爍,賞心悅目。
銀花銀蝶。是零星飾品,多組合或散釘於衣褲、圍裙、胸兜上,圖案有八寶、花卉、麒麟、蟲、鳥、龍、寶蓮燈花等。
銀牌。懸掛於胸前,形狀有長方、正方、鬥笠狀。表麵鑽花草、八寶、鹿、獅子、飛蝶、人物等圖案。
後尾。是苗族婦女在重大節慶之日才佩掛的銀飾,苗語稱為“寫兔”。它由花草、藤葉、銀牌等裝飾物連綴而成。銀牌上圖案有二龍戲珠、百鳥朝鳳等。從後衣領掛過臂部,猶如銀沙垂背一般。
最後,講一講鐲環。
手鐲。又稱臂環,苗語稱“禾抱”。鐲子種類多,按形狀可分為20餘種。有的能開合,有的整體連接,不能開合。重的可達370克,輕的38克。平時戴1隻,節慶集會時則一手戴三四隻不等,兩手所戴需對稱。手鐲既是苗族女子的裝飾品,又是男子的裝飾品,具有吉祥如意的含義。
兒童銀手鐲。又稱手圈。重30~40克,直徑4~5厘米。一般兩隻一套,一隻上麵配官印一顆,一隻配瓜錘一對,取“文武雙全”之意。
戒指。俗稱指環,苗語稱“曠達”。戒指種類多,其中最具民族特色又充分體現銀匠聰明才智的是“呆四連環梅花套戒指”。它如同現代的小魔方,由4個連環組成,每個連環上有“<”形狀,平折成90度,每環交錯套在一起,能分能合。分開後,不熟悉之人難以複原,故名“呆四連環戒指”。人們少則戴1副,多則戴4副,戴的部位必須在手指的中節上。
耳環。有龍頭環、蝦環、梅花吊須環、豬尿環、水蟲環、荷花環、蝴蝶環、單絲環等多種造型,並在銀環下綴蟲魚、花卉、葉片等銀飾片相配。因耳環需銀不多,苗鄉婦女一般皆有,且日常生活中也戴之。
苗族銀飾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極富特色。
苗族銀飾的製作主要靠手工操作,在湘西幾乎都是在家庭手工作坊裡完成。
傳統加工材料為白銀,如今,白銅、白鐵、鋁等材料常被用作替代品。
主要加工設備有小火爐、小鐵鍋、鐵砧、鐵錘等,煆製時一般燒木炭。
加工工具有鑽子、鑿子、鉗子、鑷子等,還有各種模子。
模子主要用於平麵的銀花、銀扣、胸鏈、針筒和戒指、耳環的製作加工。大型銀飾製品如項圈、手鐲,一般靠打製,主要工具是錘子,錘打而成,然後打磨上光。
如果在省外,出現一個身著苗族服飾的人,會被人們看稀奇。
但在眼前,他們成了正常的。
反而,江山卻是異常的人。
村長介紹了江山,主人家便客氣地將江山請了進來。
坐下來,先喝上三杯酒。
族老的主持下,哭嫁的歌聲就響了起來。
出嫁的女孩,十八九歲。
在外界,這個年齡是學生。但在苗族,這個年齡出嫁正合適。
超過了二十歲,那就是大齡待嫁女了。
江山坐下來時,那女孩看了江山一眼,隨後隨唱了起來。
哭嫁,是苗族特有的風俗,從古一直沿襲至現當代,它通過哭唱的方式,將姑娘隱藏在心底的複雜心理、細膩感情表現得淋漓儘致。
婚前半月至一月,新娘即開始哭唱,其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對哭、多人一起哭等。
哭唱的內容多為哭爹媽的養育之恩、兄嫂秭妹彆離之情、罵媒人,及對封建婚姻禮教的不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