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隨著李旦年紀漸漸大了,王文龍知道李家的實力已經將要走下坡路,再過幾年,李家隻能和福建官府聯合,不然連自保都困難,更彆說保住一個價值連城的造船廠。
李國助想了想,隻能笑著歎息:“建陽總還是比我看得更遠。”
王文龍安慰李國助說道:“其實我們隻要把造船廠建起來,這歐洲人的造船技術用不了幾年,咱們福建的工匠也能學去,到時候李家想要能夠造歐式船隻的船工,直接從台灣的造船廠裡招募就可以了,何必急於這一兩年呢?”
王文龍想著的是通過在台灣建立造船廠,將福建的造船能力全麵培養起來。
之所以船廠要建在台灣,也是怕這造船廠的利益牽扯太廣,初期放在台灣發展,可以排除最多的政治、家族等等因素乾擾,隻要講商業邏輯就行。
等造船廠在台灣培養出工匠,再有人盯上台灣的造船廠也不怕了。
那時造船技術可以隨著這些工匠流傳到整個福建,甚至往北往南傳到浙江和廣東去,如此一來,整個大明的造船技術都會上一個台階。
這計劃實在龐大,初期必須要有得力的人可以協助,還少不了李家的支持。
李國助點頭說:“我們李家有能力在台灣投資興辦造船廠,現在我們在打狗港也有幾個村子,那地方是航運要衝,也有足夠修建船塢的灘塗,過幾天我就去台灣督促此事。”
“我也約好了要去台灣,不如趁著入夏之後海麵平靜同你一起去。”王文龍說道:“要想在台灣興辦這一家造船廠,還要把其他勢力也拉入局中,一來可以分散投資廣撒利益,二來台灣島上的漢人畢竟少,團結更多力量,才能夠把船廠辦好。”
李國助點頭說道:“既然建陽有如此打算,那咱們就一同去台灣島。你可以幫忙聯絡三一教等人,至於工廠建設和管理的人材,我會先在泉州物色一批。”
……
時間轉眼來到萬曆三十四年的六月,此時天下的大事件,除了緬甸突然入侵大明邊境的木邦之外,最重要就是沈一貫所麵臨的彈劾。
浙黨趁著萬曆皇帝想要對東林黨人出氣的關頭站出來和東林黨一番死鬥,結局卻仍舊沒有什麼改變。
東林黨京察大勝之後早就已經力壓三黨,浙黨加萬曆皇帝的力量也鬥不過他們。
萬曆皇帝大怒的結果甚至懲處不了此事之中上書最為激烈的東林黨給事中陳嘉訓以及禦史孫居相,如今陳嘉訓不過是被罷免,孫居相更是僅僅罰俸了事,連把兩人丟進詔獄都不敢。
而沈一貫這次卻實實在在損失了多的。
在陳嘉訓和孫居向上書指責沈一貫“貪奸”之時,沈一貫照正常流程請求辭職以明誌。當時沈一貫還以為這不過是走過場,但鬥爭結果居然是萬曆皇帝允許沈一貫退休。
浙黨和萬曆皇帝聯合起來跟東林黨鬥爭,結果東林黨兩個為首的言官一個罷官、一個罰俸,而浙黨的首輔卻直接被擼掉,此消息一出天下震驚,眾人似乎才察覺東林黨的力量居然強大到了如此地步!
其實這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萬曆皇帝再次賣隊友。
萬曆皇帝每一次和朝中黨派聯合鬥爭,發現打不贏往往就會先退走,並毫不猶豫的把隊友給賣掉,浙黨不過是又被賣了一次而已。
在萬曆皇帝的角度這倒也不能說他沒擔當,擺爛了幾十年,萬曆皇帝對於當今大明的朝局早就看清楚了:
在當今的大明,皇權雖然表麵上至高無上,但是卻受朝中大臣的諸多掣肘,所謂天子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萬曆早看出即使自己累死累活這大明也不完全會歸屬於他,遇到丟棄隊友的時候,那滿朝的公卿若能有機會逃跑,退的也不會比他慢。
萬曆皇帝也不是啥有信仰的人,根本沒有獨守本心的堅決態度,看清局勢後無非互相糊弄,隻要我的態度比你更擺爛,我就永遠不會輸。
原曆史上,大明倒也有滿朝臣子都退了自己卻還硬頂上的皇帝,那個皇帝叫做崇禎。
萬曆皇帝撈錢撈的自己的內庫比國庫還要充盈,崇禎皇帝卻得求公卿給他捐錢,而滿朝文武也就每家給個一二百兩打發打發,最後一條褲帶吊死,混的老慘了。
不過萬曆皇帝這一把直接把沈一貫給坑到退休,心裡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開始寫安慰沈一貫的諭旨,並且一次兩次找沈一貫談話安撫。
沈一貫心中最初也許經過一陣波瀾,但很快又恢複鎮靜,他把老狐狸的性格保留到了最後一刻。
木已成舟,沈一貫隻能把事情往最好的方向去做,沈一貫現在擔心的是自己離任之後沈鯉成為後顧之憂,於是暗中拆他的台。
沈一貫和沈鯉同為閣老這麼多年,他被揭發的事情之中一些也有沈鯉的參與,所以雖然沈鯉是東林黨大佬,但前陣子沈一貫被東林黨逼到上書辭官之時,沈鯉也跟著遞上辭呈。
沈一貫自己弄假成真,木已成舟,他又悄悄和萬曆皇帝請求,他退可以,但是他想要把沈鯉一起帶走。
萬曆皇帝想了想,居然點頭同意。
他早就看古板的沈鯉不順眼了,更彆說經此一事,他看著這東林的老頭越看越惡心,一塊弄走反而清靜。
不過此消息一出定然天下震動。
浙黨大佬沈一貫走了,東林大佬沈鯉走了,內閣中就剩下一個沒有多少黨派色彩的閣老朱賡,在這黨爭已經白熱化的朝廷,朱閣老說話還有誰會聽?
這是要把萬曆朝的內閣廢了的節奏啊。
萬曆皇帝自然也知道這情形,但還是那句話,他的態度比滿朝文武更加擺爛——他管內閣廢不廢呢?
雖沈一貫和沈鯉辭官之事還沒有正式宣布,但是這段時間的黨爭過程早已經通過京城流傳出來的一份份邸報讓全天下有心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兩個閣老可能同時罷官,獨留下七十幾歲沒有黨派力量的朱賡支撐內閣。
現在朱賡想到自己的未來就瑟瑟發抖,天下人對此的議論也是頗為負麵。
但無論是萬曆皇帝還是沈一貫,都對此置之不理,哪怕是東林黨人也沒機會去理會,而是自顧自收攏殘局,歸置自己的手下力量。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