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寫完信之後,心情也是大為愉快,對王文龍笑道:“這造船廠眼看就能步入正軌了,最初若無你一力主張,這是想也不用想的。”
王文龍笑道:“我也無非是略做了些中人的活計而已。”
李旦哈哈大笑道:“賢婿不用過謙,咱們都是一家人,還分什麼你我,我打算這造船廠中未來便由賢婿長久的拿一份乾股。”
王文龍拱手道:“那就多謝嶽丈了。”
造船廠之中王文龍一分錢也沒出,這一份乾股純屬為了籌擁他的出力,以及給造船廠的未來買保險用的。
李旦還要留在大員港處理造船廠的後續事務,而王文龍則動身南下,幾天前他就收到了島上第一家書院的邀請,現在造船廠的事情告一段落,他也應該應要去做會講了。
原本曆史上台灣的第一家書院是施琅收複台灣之後於台南的天後宮設立的西定坊書院,那時候的福建人雖然大力開發台灣,但是鄭氏集團的主力其實還是放在福建本土,施琅收複台灣之時,台灣島上的人口還不到三十五萬,本就養活不了多少書院。
而這個時空台灣島的人口在萬曆年間就已經超過了八萬,人口的聚集速度遠遠高於原曆史,又因為這些人口中大量都是三一教徒的關係,三一教本來就是以書院當做教門的堂口,所以本時空台灣島上的儒學書院比原曆史上辦的快的多。
如今台灣島上居然就建立了第一家書院,位於打狗港,書院名稱取唐人詩句“海東大藩地,怎曰財賦強”的意向,名叫東藩書院,表達了想要在台灣島上建立文教的決心。
這書院的地點位於大狗港小鎮的北門之外,位置大概相當於原曆史上台灣的崇文書院所在。此書院也並非單獨由三一教所建,而是由三一教、島上各大小海主甚至是內陸的許多家族共同出資所設立。包括李旦也為這書院捐了上百兩銀子。
東藩書院建立至今也隻有兩年,規模稱不上大,隻是在山腳上聯綿上去的一排草屋而已,學生加起來隻有兩三百人。
雖然書院規模不大,但是作為全天下民族主義者都關心的台灣島上第一家大型書院,這所東藩書院倒是很受重視,成立的兩年多來許多支持開拓的名家都曾來書院做過會講,比如姚鼎就來書院講過三場。
王文龍的名聲比這些名家要大的多,甚至可說是開拓台灣島的第一鼓吹者,在島上待遇自然不同,或是出於書院的提前安排,或是出於學生們對於王文龍自發的敬仰,王文龍來到東藩書院時,書院的師生都站在山門之外迎接,三四百人排出了頗壯觀的隊伍。
王文龍一來到書院門口,就被書院的山長以及教職人員團團圍住,擠的王文龍連滑杆都差點下不來。
“建陽先生,請。”山長操著一口福州口音,滿臉熱情的說道。
書院的山長是三一教裡頭一個壇主,名叫張子明,他原本就是福州秀才,還參與過圍攻高宷,後來跟著三一教一起渡海,如今已在打狗港定居。
因為有秀才功名還進過府學,去年張子明便被推薦為書院山長。一個在大陸上不怎麼出名的秀才都能成為山長,也可見台灣島上讀書人有多缺。
王文龍笑道:“貴書院的師生太客氣了,請。”
王文龍跟著張山長一起走進書院山門,而學生們則在後麵擠擠挨挨,許多人都伸長了脖子向王文龍這裡張望,想看看名滿八閩的建陽先生究竟是什麼長相。
王文龍被張山長一路引進書院的講廳,一群書院中比較出挑的學生被帶到講廳旁邊。
“山長好!”
“建陽先生好!”
學生們紛紛問候。
張子明指著一個學生對王文龍介紹說:“這個學生叫林啟昌,字漳艾,他們家原本是漳浦人,早在福建商人大舉開台之前就已經遷居台灣,如今聚居在台中的北屯,林啟昌做文章頗有幾分功力,今年打算回漳州考舉人。”
“是個出色後生啊。”王文龍笑著點頭道。
林啟昌則一臉激動:“在下早就仰慕建陽先生大名,今天終於有機會能夠一見。”
林啟昌所居住的台中北屯在後世就是台中市的霧峰區,而林啟昌的家族就是後世台灣大名鼎鼎的霧峰林家,這支家族在元代就已經遷居台灣,後來由霧風林家分出來的板橋林家等幾支都是台灣本土有名的望族,原曆史上在鄭成功時代霧風林家就進入台灣的權力中心,青史留名的包括鄭成功手下大將林鳳,還有後來帶著籃球遊回祖國的那位林先生,也是霧峰林家的後代。
接著張子明又指著一個臉上帶刀疤的青年介紹說:“這乃是福州的廖文遠,隨其族來到台中一帶開墾,文章做的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