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驛站是每個地方官員的門麵,地方官為了結交同僚,哪怕地方上再窮也要把驛站給打點好,如果有官員就驛站抱怨,當地的地方官往往以為是大醜事,驛站的驛丁和管理者都會受牽聯。有時驛站招待的人太花錢,官方經費沒到就會要求驛丁貼補,被派去做驛丁的徭役多有因此而破產的。
北京城外的驛站畢竟是天子腳下,條件其實已經不錯,西北邊境上的驛站受的苦楚才叫大,那地方百姓窮困,偏偏戰事綿延,前往西北邊塞的官員絡繹於途,這個將軍那個禦史的,吃也把西北的驛站給吃窮了。
王文龍一路坐車到了京城,在城外五裡單堠處的驛站交還了馬車,見到車輛完好,馬匹沒有掉膘,接收的驛站吏員滿眼驚訝。
驛站的牲口借給官員使用,如果用死了官員是要賠錢的,但若不死而是累病了,驛站也沒有辦法和官員多做計較,所以官員們使用公家的牲口都本著一個隻要不累死就行的底線。
隻看王文龍沒有虐待牲口的作為,驛站小吏就已經滿心感激,心想這年輕的王舍人還真是個好人。
王文龍帶著隨從進入城中,先到鴻臚寺掛了號。
覲見皇帝可沒有那麼簡單,所有準備覲見皇帝的官員都要先在鴻臚寺學習禮儀。
鴻臚寺得知王文龍到來也會對宮中彙報,根據禮儀訓練的時間,適時安排王文龍覲見。
王文龍是萬曆皇帝點名要見的人,自然搶先安排了學習禮儀的時間,這樣的設置倒是方便,王文龍也不用再跑其他部門,老實做禮儀訓練,等宮裡的通知就好。
王文龍報完道,正打算回中書科跟領導打個招呼,他還沒出鴻臚寺側門,就見門口站著兩個一臉笑容的人。
王文龍快步走上去笑道:“子先,你怎麼找來的?”
徐光啟笑道:“我已散館,現在這幾天都在等待建陽呢。”
王文龍徐光啟當了三年翰林,在這期間於京城之中弄了不少的數學研究,還在北方弄了一個物理分社。
今年徐光啟的翰林館期滿告散,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之職,這官職非常清貴,徐光啟隻是個三甲進士,按理很難留在翰林院這樣的清流衙門裡,能得到這樣的官位,可見徐光啟在京城圈子裡混得不錯。
這還得仰賴於徐光啟曾大江南北遊曆給人家當教師,練出了一套日子人的生存本事。和北京的同僚相處的好,留在翰林院還不算奇特的,其他的窮翰林自己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時候,徐光啟居然已經將父親徐思誠接到北京居住。
此君這三年間在北京給人辦事跑生意、借助物理學結交權貴,甚至去給人出席喪禮——京城有錢人的喪禮為了擺譜會專門雇傭文官點燭、武將祭門。
前世曆史上徐光啟考中進士時已經信了天主教,但依舊去給人跑喪禮,並不以為意,而本時空,他這生意自然做得更勤了。
徐光啟身邊,一個三十出頭的年輕文官非常尊敬的拱手道:“建陽先生,我是李之藻,現任鴻臚寺署丞。”
王文龍瞬間明白自己在鴻臚寺的消息是誰通知徐光啟的了,笑道:“我存兄,久聞大名!”
李之藻是晚明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王文龍在江南創立物理社時就曾聽許多江南的物理愛好者說起李之藻的名字。
曆史上李之藻和徐光啟還有楊廷筠都是天主教在大明發展的高官信徒,被傳教士稱為“中國聖教三柱石”。
本時空三柱石裡的徐光啟被王文龍挖進了物理社,李之藻和楊廷筠則早在王文龍穿越來到這時空之前就已經考中了進士。不過兩人混官場的手段都沒有徐光啟老練,楊廷筠外放各地做官,而李之藻則一直在六部之中的小官職上打轉。
李之藻和徐光啟兩人聽說王文龍在京城租的房子已經退了,徐光啟直接請王文龍到自己的宅子裡去住,說他在京城新買的房子,屋宇寬敞位置方便。
王文龍點頭同意,李之藻又建議說:“咱們不如一同去金城的天主教堂坐坐。”
“京城已經有天主教堂了?”王文龍驚訝詢問。
徐光啟笑著介紹說:“西江先生奉上泰西諸多寶貝,得到聖上重視,是以準許他們在京城活動,去年他便在宣武門內買了一處房產,建立了教堂。”
王文龍點點頭,一聽地址就明白,利馬竇所建立的就是後世京城著名的天主教南堂。
物理社對於天主教並不排斥,事實上,這時空願意加入天主教的讀書人,許多都對科學技術抱有開放的態度,包括李之藻在內的教徒不少都是物理社的活躍分子。
徐光啟在本時空因為加入物理社有了學習理科的渠道,所以就沒有再信天主教,而李之藻則是早在南京時就已入了教,他就是在利馬竇手下受洗的。
來到所謂的天主教南堂,就見此處原本隻是座普通宅邸,被割出了傳教士的生活區域以及教堂部分,一個中式的花廳裡擺滿了教堂用品,該放中堂畫的地方放了一個十字架,看起來著實倉促。
李之藻說:“利瑪竇師傅和龐迪我兄弟這幾天都到京城周圍傳教去了,建陽和子先同我到後院去座吧。”
兩人點點頭跟隨著李之藻走過作為教堂的中堂,到了後院卻見這裡被分割得更加逼仄,原本應該供客人休息的偏房都被改造成了信徒的臥室,花園裡還支了大鍋正在燒晚飯。
李之藻不好意思的說道:“去年底才買下,此處房屋,還沒來得及改建,難免雜亂了些。”
徐光啟和王文龍都道:“不礙的。”
在教堂裡幫忙的信徒為幾人拿來鑰匙,打開李之藻休息房間的大門,就見房間裡滿地都是機械零件。
李之藻說:“這是我們最近在修的西洋機械,聖上要看。”
王文龍見到地上有一卷卷的鋼絲,還有擊錘之類的東西越看越熟悉,直到幾個黑白琴鍵,他終於驚訝問道:“這是一台鋼琴?”
“建陽見過鋼絲琴?”李之藻比王文龍還驚訝,似乎沒想到在大明還有人認得這東西。
李之藻說道:“此樂器本是先生獻與聖上的,沒想因為海浪顛簸,來到京城不久就壞了。隻能在京城拆開修理。沒拆開時還不曉得,打開一看,才知世上竟有如此精巧之樂器。”
李之藻滿臉崇敬的看著那一堆鋼琴零件,感歎道:“這樣的東西也隻有聖教所傳之地才能造出啊!建陽先生,你說是不是?”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