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全話是這麼說,然而人卻中氣十足,明顯也就是看在萬曆皇帝讓兩人籌款的份上才出來迎接,然後便要找借口離開。
鄒義道:“武清侯自便。”李文全轉身就走,王文龍和鄒義隻能相視苦笑。
李文全前半輩子就是個京城混混,後半輩子因為妹妹的關係突然飛黃騰達,根本不把他們兩人放在眼裡。
王文龍和鄒義來到準備談事情的花廳,不久又見一個麵白無須的道袍中年人走了進來。
鄒義連忙起身道:“李道長來了。”
他又為一旁的王文龍介紹:“這位乃是錦衣衛指揮使李玄成,武清侯的三弟。”
王文龍聽說是李太後的三弟來了也忙拱手行禮。
李文鬆麵向陰柔,沒有一根胡子,哪怕穿著道袍,乍看之下也像個道姑而非道士,這是因為李文鬆其實是個太監。
李家當年十分窮困,根本養不活許多孩子,將長女送到裕王府去做宮女,又將三子李文鬆送進宮中做太監。
李文鬆入宮之時還不滿十歲,從小受割,所以一輩子身子都沒長開,看起來更像個女人。
在李氏被封太後之後,李文鬆也得以出宮,如今封了錦衣衛指揮使。
李文鬆從小在後宮生活,吃過的苦明顯比李文全多,見識也更廣,還進過內書房讀書,在太監裡也算是個有本事的。
李太後信佛,然而李文鬆卻是入了道籍的全真派武當山凝虛觀觀主。
萬曆皇帝年輕時祭拜武當山和祭拜五台山的李太後打對台,李文鬆就在那時轉而學道,明顯是為了家族考慮。
這人不像李文全一樣眼高於頂,反而一上來便同鄒義和王文龍寒暄,李文鬆故意聊起當年在內書房讀書的舊事,和同樣在內書房讀過書的鄒義找到共同話題,場上氣氛很快熱絡起來。
三人聊的熱絡,這時場中又進來一對父子——周藩的鎮國將軍朱勤煉,和朱勤煉的兒子輔國將軍朱朝燿。
王文龍原本不知道京城宗室的情況,前兩天還好奇詢問鄒義這些宗室怎麼不在藩地而會聚集在京城?
鄒義給的答案非常簡單:“來要錢的。”
聽鄒義一番解釋,王文龍也明白了,這都得怪大明的宗室製度太奇葩了,滿清的宗室製度一度被人說成落後,然而卻已經是在大明宗室製度的基礎上改進了的。
朱元璋當年規定的宗室製度是:皇上的兒子都封做親王,親王的兒子中嫡長子繼承親王王位,其他兒子全都封郡王。
而且親王郡王全都可以由嫡長子按次序繼承。
這叫什麼?世襲罔替!
在後來的滿清“世襲罔替”是八大鐵帽子王才有的待遇,而在明朝,任何一任皇上的兒子,包括皇上兒子的兒子,無論親王郡王都有這樣的待遇,結果可想而知——大明的王爺滿地走。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