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變法開始時,商鞅的結局其實就已經注定了。
給了平民競爭加官進爵的機會,便是動了貴族的利益。
主張全國上下一視同仁嚴格執法,便是剝奪了貴族的免刑特權。
而嚴法得罪的除了貴族,還有百姓。
有約束的地方就有怨言。
商鞅最終被車裂而死,死在了自己製定的車裂之刑下。
他的家人也被處死,依舊死在他製定的連坐處罰之下。
但在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情況下變法成功,已經足以載入史冊了。
縱觀曆史,商鞅變法於秦於史,都是影響深遠的。
畫卷定格在商鞅臨死前的最後一幕,他仰望蒼天,麵色困惑,似在想為什麼算無遺策的他會走到這一步。
如果人生可以推倒重來,他是會選擇留在魏國,當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庶子,還是再一次義無反顧、飛蛾撲火般地奔向秦國呢?
沒有人知道。
李世民看到這裡,微微一歎。
貴族確實是曆朝曆代的大難題……動了,必定會引起朝廷震蕩。不動,國朝寸步難行啊。
後世說商鞅嚴刑峻法、悖逆人倫,利用詭詐取得權勢。
但站在君王的角度,誰不喜歡商鞅這樣有能力又有魄力,為實現目標敢同天下站在對立麵的能臣呢?
任何事物的改變,都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氣,更彆說改變一個國家了。
而商鞅變法確實使秦國強盛了,百姓的日子更好了,秦孝公也從“弱主”變成了讓六國忌憚的霸主,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
然而大唐皇帝陛下在感慨中等了半天,卻也不見商鞅出來。
正猶豫要不要問一嗓子,夢醒了。
李世民有些不悅。
張阿難站在不遠處,見他醒了,問道“陛下,快要亥時了,不若回寢殿休息吧?”
李世民皺眉,他看了眼桌案上的奏疏,對張阿難說“去,傳魏征進宮議事。”
他決定好好鍛煉魏征,把他培養成一代名臣。
張阿難應是,轉身出去了。
過了一會兒,他又匆匆進了殿。
宵禁後,宮門不能打開,出去傳旨的內侍被守城將軍攔截,沒能出宮門。
李世民麵上看不出情緒,淡淡問道“今夜駐守內宮城門的將領是誰?”
張阿難看他一眼“……是吳國公。”
他忍不住替尉遲敬德說話“吳國公也是按規辦事……”
李世民把奏疏扔到案上“去把吳國公叫過來。”
張阿難再次往外走,心說吳國公啊,看在你義兄的麵子上,他隻能幫到這了。
又過了一會兒,尉遲敬德握著腰間的劍大搖大擺進了兩儀殿。
就看到陛下陰雲密布的臉。
尉遲敬德“……”
現在去找魏征還來得及嗎???
吳國公膽敢攔住替陛下傳詔的內侍,深夜遭陛下訓斥的消息,在第二日傳遍朝野。
上朝時,文臣武將都一臉同情地看著他。
尉遲敬德麵色憔悴,誰也不搭理。
誰知早朝上,李世民對吳國公夜裡不開宮門的行為大加讚賞,言他秉公執法,是武將典範,還賜絹五百以示獎勵。